美國虎媽與明牌大學

2011年出版了《虎媽的戰歌》的美國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Getty Images
第201期
樊家忠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家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公共政策效果評估。

美國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Amy Chua)2011年出版了《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書,在書中提出了「虎媽」這個名詞。虎媽指的是非常嚴厲的父母管教方式,例如蔡美兒在書中提到的一些實例:如果孩子不聽話,蔡會威脅要燒掉她們的玩具,甚至於讓她們在嚴寒的天氣下在房子外面罰站。 蔡美兒在書中主張的嚴厲管教方式引起了廣大的迴響與爭議,《時代》雜誌甚至在2011年將蔡列為百大影響力人物。

蔡美兒在書中指出「虎媽」是東方父母管教的特色,跟盛行於西方社會的寬鬆管教方式不同。然而,東西方父母管教方式真的存在這樣的差異嗎?如果真是如此,是甚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差異?  

美國媽媽的變化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經濟學教授Valerie Ramey和Garey Ramey在一篇論文裡分析了美國民眾從1965年以來如何分配每天的時間。他們使用的資料叫做「時間運用調查」(Time Use Survey),其內容記錄每個家庭內的成員如何將一天24小時的時間分配在工作與各項家庭活動上,其中包括照顧子女的時間。

他們發現,從1965年開始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美國父母每日花在照顧子女的時間逐年不斷地減少。作者認為可能是因為這段期間美國的經濟蓬勃發展,工資不斷提高使得就業人數與工時都增加,壓縮了家庭時間。

但這個下降的趨勢直到1990年代中期就停止了,並且從此大幅反轉。從1994年起之後的十幾年,美國媽媽每週花在照顧子女的時間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

▲圖一:美國母親每週花在照顧子女的小時數。樊家忠提供  

尤其特別的是,這個趨勢對於高學歷的媽媽更為明顯。圖一顯示從1994到2004年,擁有大學學歷的媽媽每週花在照顧子女的時間從12小時增加到22小時,增幅達到83%。學歷較低的媽媽則從11小時增加到16小時,增幅為45%。

 

▲圖二:美國父親每週花在照顧子女的小時數。樊家忠提供  

圖二則顯示,類似的增加趨勢也出現在父親身上,而且也是高學歷者增加的幅度較大。不過,整體而言父親照顧子女的時間較少,連母親的一半時間都不到。

 

為甚麼學歷會造成如此差異?

1990年代的大幅反轉讓研究者很困惑,尤其是為何高學歷的父母增加的幅度會更大?

這個現象是傳統的勞動經濟學理論所不能解釋的,因為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大學學歷者和高中學歷者之間的工資差異就不斷地擴大。傳統理論認為這將會導致大學學歷者相對地增加更多工時,所以應該更沒有時間照顧小孩才對。  

明牌大學效應

針對這個令人困惑的現象,作者提出的解釋是美國高中學生及其父母對於「明牌大學」的追逐。他們提出的解釋包括以下三點:第一,1970年代後期出生率較高,這個世代在1990年代中期達到考大學的年齡。由於明牌大學的招生數並未增加,申請人增加的結果造成僧多粥少,使得競爭程度加劇。

第二,1990年代開始人們發現大學學歷者和高中學歷者之間的工資差異不斷地擴大,而且明牌大學的光環似乎能帶來豐厚的報酬,這進一步增加了競爭的程度。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雖然美國人不像台灣人那樣那麼迷信升學主義,但學歷高的父母通常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也對子女上明牌大學有著強烈的願望,所以紛紛投入教育競爭的行列。

上述三點合起來,就導致了1990年代美國父母大幅增加照顧子女的時間,而且高教育者增加幅度更大的現象。  

虎媽是誘因的產物

這篇研究顯示,虎媽現象不能完全被東西方文化差異所解釋,虎媽也不是東方父母的專利。市場因素對子女的教育投資,以及父母對子女升學的關注程度有重要的影響力。

這十幾二十年來,美國大學學費激增,主要是因為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增加所致。需求增加可能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專業知識與技能變成更加重要,使得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勞動生產力增加。

當更多的人都在競逐大學教育,尤其是想要擠入明牌大學的窄門,升學主義也就開始蔓延。想要進入好大學,就必須先進入好高中。所以許多背景較好的父母都會花大錢將小孩送進有名的私立中學。

跟大家印象不同的是,這些私立中學往往給學生安排繁重的課程與作業,學生寫作業到三更半夜也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同時也會給學生很多課外學習的機會,因為申請明牌大學除了好成績之外,還要看學生課外活動的經歷、表達能力、領導能力等等。

所以,只要有足夠的誘因,人人可能都會變成虎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3年1月台灣大事
反媒體壟斷延燒學生全台走透透 反媒體壟斷議題在1月仍然持續發燒!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約1,500名學生在自由廣場前靜坐跨年,…
有機稻場客製體驗活動 看見有機農業的態度
▲插秧之前先讓孩子們「拜田頭」,學習敬天感恩的態度。有機稻場提供​▲孩子們正準備嘗試插秧的初體驗。有機稻場提供​▲…
2024美國大選前夕台灣的「川普焦慮症」
美國的盟友都很關心美國大選,即使是歐盟內部那些與美國民主黨價值理念在「進步主義」方面相當一致的國家, 如:德國、法國等,…
讀古文,學專業報告格式(之二)
我們在上一次的專欄文章談到,很多年輕人在進入職場後,不清楚要如何才能做好專業的口頭或書面報告。這或多或少跟他們從小所受的「考試用作文訓練」…
奧運結合綠化與都更 倫敦再現古都風華
正值歐債風暴、全球陷於二次經濟危機之際,英國政府與民間對本次倫敦奧運高達93億英鎊(約合146億美元、4,365億新台幣)的投資,…
中國國鳥網路票選 麻雀第一
50年前,中共前主席毛澤東一紙令下,麻雀就像黑五類被列為「四害」之一,各地展開瘋狂撲殺,一年多之後才被「平反」,把牠從四害中除名,…
麗乾花收藏綻放的瞬間
發源於義大利的押花藝術,直到廿世紀末才傳到台灣。這種完全使用大自然素材而不需要使用顏料的創作,不僅可以展現在居家的杯墊、書籤、…
北京海外推軟實力 央視野心勃勃
據英國《衛報》12月8日報導,央視計畫大規模擴大海外觀眾,明年年底前海外「宣傳工作者」人數將擴大五倍,2016年前擴大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