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荷蘭的代表性地景,風車絕對是多數人的首選。到訪荷蘭如果想欣賞風車,通常有兩種選擇:一是距離首都阿姆斯特丹不遠的桑斯安斯風車村(Zaanse Schans),車程約20分鐘;二是距離第二大城鹿特丹東方15公里處的小孩堤防(Kinderdijk),交通時間根據陸路或水路有所差異,路程較遠。桑斯安斯風車村比較商業化、易抵達,但規模較小。小孩堤坊雖然遠了些,但規模較大,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產,是荷蘭最知名的景點之一。
▲荷蘭另一個文化象徵——木鞋。 ▲小孩堤防沿岸有各種花草、蘆葦,不同季節各有風情。 世界文化遺產 荷蘭最大風車群 「要看就要看最厲害的!」抱著這種幼稚觀光客心態,我們為了小孩堤防特地挪出兩天前往鹿特丹。要快速抵達小孩堤防,大部分觀光客會選擇搭乘水上巴士(waterbus)水路抵達,但那僅限於夏天旅遊旺季。我們造訪的時候正值初春,屬於淡季,需要搭地鐵轉公車,比較不方便也拉長旅途時間。但隨著公車鑽進一個又一個社區小徑,透過車窗欣賞沿途荷蘭鄉村風景,我的思緒開始天馬行空,幻想著如果我家後面就是河道,船要買甚麼樣式?後院造景怎麼規劃?住在水邊會不會有蚊子呢?一邊興奮地和旅伴討論,漫長的公車之旅就一點也不覺得無聊。 小孩堤防名稱的由來有四種不同說法。我最喜歡、也最廣為流傳的故事是:1421年有大洪水侵襲了這個地區,當洪水逐漸退去,人們在洪水中間發現一個載浮載沉的搖籃,裡面有隻貓咪正在搖籃中跳來跳去保持平衡,而搖籃中間竟有位熟睡的嬰兒!從此,人們稱呼這裡為小孩堤防。 看完故事後我想,那位小嬰兒前世一定做了很多好事,或是這世背負甚麼重大使命而來的吧,才會如此幸運,蒙神恩寵大難不死。這樣一想,即使站在河堤上還未前進就已經被風吹得披頭散髮、東倒西歪,還是不禁相信這裡必定是個好地方!
▲走一趟小孩堤防,才知道每個風車有不同造型。 穿越時空的風車 見證荷蘭韌性 小孩堤防風車群總共有19座風車,我們能參觀的地方被稱作小孩堤防村(the village of Kinderdijk),遊客可步行或騎自行車參觀沿著運河成排的風車。每座風車功能、大小略有不同,開放觀賞的風車並不多,若是騎自行車的速度快一點,很快就逛完了。只是難得來到此地,天氣晴朗卻不炎熱,綠綠青草和繽紛野花將河岸點綴得朝氣迎人,又有主角風車群熱情相迎,不沿著步道漫步好好享受一下這美景,未免太可惜。
▲風車內的臥房,敬佩荷蘭人充分利用狹小空間的智慧。 一座一座可愛的風車們,遠看很療癒,走近卻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巨大的風壓和轟隆聲不斷提醒你小心扇葉,應該是溫潤樸實風格的木造外觀,此時竟給人一種莊嚴宏偉之感。各種因應不同功能而設計的風車樣貌與五臟俱全的居住空間,或寬或窄、或高或矮,讓人不禁讚嘆荷蘭人的智慧與創意。 實際走訪後,才知道我以往對紀念品上那小小可愛的風車圖樣有著完全錯誤的想像,真正的風車,體現了荷蘭人的智慧與韌性。難怪歐洲有句諺語如此說:「上帝創造世界,荷蘭人創造荷蘭。」能堅持著在低於海平面下七公尺的濕地生活,用創意發想磨合出在這片土地上最適宜的居住方式,甚至一度成為海上商業的霸主,荷蘭人確實不容小覷。
▲沿著河堤步道散步,從不同角度欣賞風車。 隨著天色漸暗,我們踏上回程的河堤步道,風仍數度吹得我們站不住腳,頭髮早已放棄梳理任由它去。但這忽大忽小的風,卻奇妙地無法動搖河面上一群又一群綠頭鴨家族,無論何時看過去,牠們總是那麼悠閒自在。「嘿,因為這是我地盤呀!」我彷彿聽到綠頭鴨如此回答。 轟隆轟隆,大大的風車持續沉穩運轉著,轉著那永不停止的風,轉著時間的巨輪,轉出那受過風與水鍛鍊的世世代代,而我們稱他們為低地人(Netherl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