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貴子坑的故事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山光水色。
第214期
文、攝影☉劉惠宜
劉惠宜
在山村長大,中學讀音樂班,大學念英語系,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EMBA學位。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一雙眼,看著社會百態,直視內心。在典籍與大自然陪伴下,抒寫一篇篇真誠雋永之作。曾任廣播電視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業餘音樂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還燒得一手好菜呢!

民國66年,北投。

睡在蚊帳裡的碧娥與爸媽從熟睡中醒來。村民活動中心後方山坡上怪手轟隆隆的聲音,在夜晚的山村更加清晰可聞。

 

步道入口。

▲步道入口。

山澗。

▲山澗。

田園風光。

▲田園風光。

 

「早上吵、晚上吵,村長也不管一管!」

碧娥的媽媽阿菊嫂不禁抱怨。

「再趕工一下,這區就算挖完了!」

以買賣瓷土營生的阿金比手畫腳地吆喝。

被挖開的山坡,露出慘白的岩壁,在月光下發著嶙峋的冷光,像一張毫無血色、沒有五官的駭人面孔。一車車的砂岩被運走,一片片的瘡痍被留下。接下來,阿金會磨碎砂岩,用溪水淘洗高嶺土,賣給做陶瓷的。

交了貨,阿金滿意地數數鈔票,一家的溫飽就此搞定。

不過,阿菊嫂全家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尤其一下大雨,爛泥土石夾著礦渣被沖下來,整條街叫苦連天,阿菊嫂家的雞舍已經修第三次了。只是她沒料到,7月31日的薇拉颱風,不只是沖走雞舍,而是整棟房子都給埋了!

「山不像山,溪不像溪,這裡根本就是鬼子坑!不要再回頭了,我們走吧!」

阿菊嫂一手提著大包小包,一手牽著年幼哭哭啼啼、掛著兩行鼻涕的碧娥,在丈夫的敦促下,慌張狼狽地離開以為會在此終老的小山谷。

 

地質觀察棧道。

▲地質觀察棧道。

路旁一景。

▲路旁一景。

種類豐富的鳥類。

▲種類豐富的鳥類。

 

一晃眼,三十年過去了。這次過年,阿菊嫂心血來潮想回老家看看,多少的青春歲月畢竟在那裡度過。在碧娥的陪同下回到故鄉,開柑仔店的春發嫂與修理機車的阿雄家都不知搬到哪裡去了。阿菊嫂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倒是以前大家口中的「鬼子坑」換了個亮堂堂的名字:「貴子坑」,坑坑巴巴的礦場成了新穎的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裡面還有露營場、親山步道。走在園區裡,色彩繽紛的陶藝裝飾一看都是熟悉的圖象。阿菊嫂與女兒一路上指指點點老半天,像在認親,也像上學般認真細讀解說,大約是:

 

1897年,日本人松本龜太郎設立「北投陶器所」。

▲1897年,日本人松本龜太郎設立「北投陶器所」。

1923年,賀本庄三郎在頂北投創「大屯製陶所」。

▲1923年,賀本庄三郎在頂北投創「大屯製陶所」。

1960年代後的北投陶瓷產業。

▲1960年代後的北投陶瓷產業。

 

1897年,日本人松本龜太郎設立「北投陶器所」,注入京都的技術,成為製陶先驅,被奉為「北投燒元祖」。1923年,賀本庄三郎在頂北投創「大屯製陶所」,產品被稱為「大屯燒」,與「北投燒」成為北投陶瓷發源的兩大系統。

阿菊嫂訝異歡喜地看著這一切,不時發出驚嘆之聲,以往的嫌棄取而代之的是隱隱的驕傲。走到後方的親山步道,跌落在地長滿菌類的樹枝,愈看愈生趣味。淙淙的溪澗是碧娥兒時的最愛,多少個夏天與同伴在這兒玩水、抓魚。看著護欄上滿布的青苔,駐足在路旁的菜圃,一幕幕往事、酸甜苦辣,從阿菊嫂的腦海裡接二連三地浮現。

 

遠眺台北市。

▲遠眺台北市。

 

母女倆遠眺台北,從紅塵中暫時抽身,劇中人變成看戲的人。就像篩洗出的高嶺土,蛻變為精美的陶器,回憶,從歲月的窯門裡取出後,映入眼簾的盡是釉彩的光華。

佇立山頭,風兒,一如過往,正輕輕地吹拂。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3年1月台灣大事
反媒體壟斷延燒學生全台走透透 反媒體壟斷議題在1月仍然持續發燒!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約1,500名學生在自由廣場前靜坐跨年,…
有機稻場客製體驗活動 看見有機農業的態度
▲插秧之前先讓孩子們「拜田頭」,學習敬天感恩的態度。有機稻場提供​▲孩子們正準備嘗試插秧的初體驗。有機稻場提供​▲…
2024美國大選前夕台灣的「川普焦慮症」
美國的盟友都很關心美國大選,即使是歐盟內部那些與美國民主黨價值理念在「進步主義」方面相當一致的國家, 如:德國、法國等,…
讀古文,學專業報告格式(之二)
我們在上一次的專欄文章談到,很多年輕人在進入職場後,不清楚要如何才能做好專業的口頭或書面報告。這或多或少跟他們從小所受的「考試用作文訓練」…
奧運結合綠化與都更 倫敦再現古都風華
正值歐債風暴、全球陷於二次經濟危機之際,英國政府與民間對本次倫敦奧運高達93億英鎊(約合146億美元、4,365億新台幣)的投資,…
中國國鳥網路票選 麻雀第一
50年前,中共前主席毛澤東一紙令下,麻雀就像黑五類被列為「四害」之一,各地展開瘋狂撲殺,一年多之後才被「平反」,把牠從四害中除名,…
麗乾花收藏綻放的瞬間
發源於義大利的押花藝術,直到廿世紀末才傳到台灣。這種完全使用大自然素材而不需要使用顏料的創作,不僅可以展現在居家的杯墊、書籤、…
北京海外推軟實力 央視野心勃勃
據英國《衛報》12月8日報導,央視計畫大規模擴大海外觀眾,明年年底前海外「宣傳工作者」人數將擴大五倍,2016年前擴大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