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年間,西方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年)帶入了星象學、三稜鏡、西方信仰之外,還有後來流行於宮廷的鼻煙壺。傳至清朝後,鼻煙壺的材質也從剛開始的玉、瓷、銅胎、琥珀、玻璃等,再加上外畫、內繪、琺瑯、套玻璃等,幾乎清朝宮廷的最高工藝,在鼻煙壺上幾乎都可以看到。鼻煙壺的使用在清初達到極致。
▲清雍正「白色料鼻煙壺」與「帶銅胎畫琺瑯黑地夔龍紋套匣」。
「鼻煙壺」原稱「士拿乎」
不過,「鼻煙壺」是較為後期的稱呼,利瑪竇帶入中國時,以「士拿乎」稱呼,取自「snuff」的直譯名。snuff是鼻煙,歐洲人從美洲的印地安人處得知,將發酵的菸葉磨成細粉,加入調香,平日放在盒裝中,使用時取出少部分,盛於盤中,輕嗅可治鼻病。
傳入中國後,除了菸葉,再加入多味中藥或者麝香,成為提神醒腦、通竅的養生用品。原本裝盛鼻煙的盒子,也改成密封瓶子,並加上許多精美的工藝技術,所以才稱為「鼻煙壺」。
▲盒裝成套鼻煙用具,包括三件鼻煙壺及兩個鼻煙碟,存放於小巧有座槽的木盒中。
故宮特展「清宮鼻煙壺」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士拿乎-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特展」共展出368件的鼻煙壺,是故宮特展中的盛事。
現場最小鼻煙壺高度僅三公分,小口、廣腹,連同器蓋與小匙,皆十分精巧。並有精緻木盒、木屜,可將鼻煙壺分門別類裝好,皇帝、皇室出外旅遊時,只要攜帶木盒即可,除了藥用功能,還有觀賞把玩之樂,亦可見當時良工巧匠之多。
▲清雍正「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
▲「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是故宮典藏唯一一件雍正款玻璃胎畫琺瑯器,底部靈芝框內有楷書「雍正年製」落款。
其中,清雍正「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是故宮唯一一件雍正款玻璃胎畫琺瑯器,器底書「雍正年製」,為乳白色玻璃仿斑竹樣貌,點點褐斑上有小蟲二隻,精緻可愛。
此外,清乾隆「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四十三件貯於蒔繪漆盒」可安置多只鼻煙壺,每只鼻煙壺高約四、五公分,從題材到紋樣,無一相同,不只蒔繪漆盒本身,每件鼻煙壺都堪稱乾隆時期的玻璃胎畫琺瑯珍品。
▲清乾隆「金屬胎掐絲畫琺瑯西洋人物雙耳鼻煙壺」。
此外,現場還有仿西方「聖母子圖」的鼻煙壺,也有造型為玉蜀黍、玉荔枝、玉茄、玉瓜等鼻煙壺,把玩在手,溫潤可愛,也是當時文人案桌上的小玩意。
▲清乾隆「藍色透明玻璃刻花鼻煙壺」。
值得一提的是,鼻煙壺的內繪功夫堪稱一絕,使用特製的筆,伸入僅有三至五公分的窄小壺內,細細勾勒出松枝細葉、人物顰眉、建築,甚至還能在上面題字,與肉形石、翠玉白菜一般巧奪天工。
鼻煙壺與書畫、器物等相比,分量或許無法相提並論,但其工藝卻展現了清宮內苑深藏不露的生活意趣,1990年前後,大陸興起一股收藏熱,鼻煙壺身價因此扶搖直上,至今仍是熱門話題,有興趣的民眾,趕緊帶上口罩,安排時間去觀賞一回吧。
「士拿乎-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特展
展期:2020年7月31日起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區3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