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小時候一直覺得自己將來是理工人,因為我比較喜歡數學,爆炸爛的是英文!
人生的轉捩點是貪玩的高中時期,當時計畫先念第一類組,之後再轉組考就好,但是卻荒唐得忘記了轉組考的時間,於是就這麼一直留在一類,最後上了法律系。
但可能心裡還留有一股歉疚感,總覺得愧對小時後努力念數理資優班的自己,所以一直想盡辦法透過理工人的視角去思考法律學科的其他可能。剛好大學時期特別喜歡「法律經濟分析」,成為律師以後,開始幻想著能透過數據,來讓自己在這個產業有些獨特性。
在律師業界打滾了一陣後,終於在五年前,成功「煽惑」幾個同學、學長,還找了外部合作的工程師合夥撰寫計畫書,最後也順利拿到了市政府的補助計畫,就如火如荼展開了第一次創業。
產品踢鐵板「2年虧700萬」換經驗
我的第一個產品項目是「判決資料搜尋及筆記」(Foreseer判決搜尋筆記系統),起因來自於律師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搜尋「與案件相似的過往判決資料」來說服法官,心想如果我們能做一個好的判決搜尋系統,甚至還可以讓律師在個別帳號中針對自己搜尋、整理過的判決資料上做筆記,那麼一定能大幅改善律師的工作效率。
殊不知,這是一連串犯錯之旅的開端!
我們一開始犯的錯,是創業者最常見的低級錯誤:
妄想先架構出一個盡善盡美、功能齊備的程式,再讓使用者接觸使用。
於是我們砸鍋賣灶、沒日沒夜地討論所有可行的功能、細節和提升使用便利性的做法,包含如何讓律師可以方便的做筆記、上色、分段甚至搜尋,花了快一年才推出第一版成品。
然後才發現我們錯得離譜!
律師們在工作忙碌,案件緊急的狀況下根本沒有時間好好做筆記,頂多只框一兩個關鍵字句,我們花大把時間研究的筆記書籤系統,使用者幾希,使用率更是趨近於零。
方向與目標群眾設定錯誤,挫敗接踵而來……
接著我們改變策略目標,朝向「判決結果的判讀及統計」,想說如果能預判結果,一定能幫律師更好去說服當事人委任。
這是第二個錯誤:
沒有內部工程師,卻想做「以技術為競爭優勢的產品」。
很快地,我們發現因為判決文字的歧異性大,加上我們對結果認識不夠完整,導致結果判讀需要請工程師不斷、不斷地修正、再修正,這時工程師是外部合作夥伴的缺點就顯現出來,雖然我們很幸運找到有意願又好溝通的工程師,但畢竟大家不是在同一個場域工作,每週一次會議就已經算很頻繁,我們想法的變動緣由很難清楚解釋,工程師們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跟我們說明改動的難題和替代作法的風險。
再接下來,更大的問題是:
我們錯估了消費者的面貌。
我們錯估了律師工作時間的占比。其實律師職涯有許多不同階段,花大部分時間做資料查找和結果判讀的,其實多半是初階受僱律師、合夥或主持律師,有經驗的律師更在乎的是與客戶接觸、獲取案源的管道,所以付費的往往是事務所的主持或合夥律師。
第一次創業算是很明確的失敗,投注了約700萬的成本,和4個全職人力2年的時間,但並沒有打造出多數律師願意使用的產品。
但幸運的是,這次創業也不是全然一無所獲!
▲雷皓明經營的臉書粉絲專頁「律師談吉他」。網路擷圖
遇見理念相同的夥伴,創業路出現轉機!
發現實際上判決能告訴我們的案件資訊其實有限,畢竟判決是經過法官對原被告提出資訊篩選後的結論,很難呈現全貌;也發現如果要做法律科技產品,重點其實蠻多在科技面,一個法律科技團隊沒有內部工程師是不可行的;更幸運的是,在這次創業的過程中,我認識了同樣在嘗試做法律搜尋系統的適文、泓儒跟Kira,一個念了一年台大法律後來轉職成工程師的怪咖、一個得了紅點設計大獎的設計師、一個是曾在法國Dentons法律事務所歷練的行銷美少女。
聊了半年,我找上事務所最懂客戶心理的客服法務同仁Emily,我們決定做一些新的嘗試。
這次我們決定開一間法律科技公司,但不是一開始就以所有律師作為服務對象,我們就專注服務一家事務所,也就是我自己主持的喆律法律事務所。
我們有個願景:希望能透過科技,讓人人都能使用法律服務。
我們選定家事(婚姻)案件作為嘗試的開端。
因為從理性分析,家事案件數量夠大,Google搜尋量遠多於其他關鍵字,比較有機會累積案件量,類型化和流程化的可能性也比較高;而且家事案件多半是非公開法庭,當我們開始做了,也有了數據積累,其他競爭者就不容易追上;而感性上,家事案件比起其他民事訴訟,是對民眾生活影響最大的一種訴訟類型,訴訟前後當事人的生活型態真的會有大幅度改變,但法律程序難免有門檻,因此我們主張「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得到法律服務」。
▲「85010」網站是主打離婚法律服務的品牌。網路擷圖
於是我們開始經營「85010」這個主打離婚法律服務的品牌。
找對痛點,民眾的反饋很直接!
做了些市場調查後,我們發現離婚法律服務領域有三個難點:首先在網路上很難找到離婚案件完整的分析資訊;其次是沒人能快速提供當事人簡易方向及信心支持;最後是一個完整審級的訴訟費用對民眾來講是沉重負擔。
這次我們不再想著一次推出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服務,而是想著先解決民眾資訊搜尋的問題。在2018年過年前兩週,我們沒日沒夜搭建了85010網站,讓民眾能透過「填寫案件部分資訊」,讓系統依據過往五年的判決資料,簡單判斷案件可能會產生的結果。
這次很幸運踩到點,有許多民眾對案件分析有需求,網站瀏覽數成長快速,詢問熱烈。我們就開始招律師同仁排班,線上快速回覆民眾法律問題,並就具體個案約線下付費諮詢會議。在服務上線的第一個月,網站就有2,000次以上的瀏覽量,而事務所也接到了14筆案件,包括2件離婚協議書撰寫和12件全案訴訟委託。
在確定產品提供的服務符合民眾需要後,我們才開始投入比較重的成本,包含「架設案件管理系統」,完整記錄案件處理經過,讓律師們能花更短的時間了解案件的進程,也方便從其他案件找到相關的資料;「和中租仲信合作」讓民眾可以分期給付案件服務費用;「回覆訊息的類型化」讓同仁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回覆更多民眾的訊息;同時也「建構了民眾的案件管理系統」,讓民眾能了解自己案件的進程,減少律師溝通的成本。
在大家齊心的努力下,一年內我們回覆了27,582名民眾離婚相關的法律問題,受委任處理了1,000件以上的家事案件。
打鐵趁熱,掌握時機拓展版圖!
在家事領域獲得初步的成功後,我們後續也做了許多嘗試,包括開拓新的法律領域(金貝殼),希望能協助民眾在遇到債務紛爭時,能像銀行的法務催收部門一樣,有機會透過法律解決問題;另外新增了台中所、高雄所、桃園所等法律服務據點,也與專門處理大麻案件的李菁琪律師合作處理大麻案件、透過政治人物服務處(謝佩芬)提供民眾免費法律諮詢服務等。
這些嘗試,讓公司及事務所的同仁快速成長(目前到達了60位),但即便是這樣,我們發現靠單一的事務所要達成人人都能使用法律服務的願景,似乎很緩不濟急。
▲「法律010」是一個律師與民眾的媒合平台。網路擷圖
導致民眾無法使用法律服務的最大障礙,是不曉得如何找到可以信賴的律師。所以我們開始思考公司的新產品「法律010」!
我們希望架構一個律師與民眾的媒合平台,讓民眾能透過律師過往案件經驗、其他當事人評價,還有律師個人的公開資訊,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律師。
這產品的困難點在於「對資料蒐集及判讀的能力」和「對民眾需求及選擇依據的了解程度」,而這兩點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我們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因此我們對這個新產品深具信心。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希望透過「法律010」,讓民眾在遇到法律爭議時,都能迅速找到適合的律師,以合理的費用,享受好的法律服務。
這樣,我相信民眾會慢慢更相信法律,也能真正感受到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雷皓明律師小檔案
現職:
• 喆律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經營法律人氣粉絲專頁「律師談吉他」
• 經營法律諮詢平台「法律010」:https://laws010.com/
學歷:
• 東吳法律學士
• 輔大財經法律碩士
經歷:
• 法旭數位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 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合署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