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當中共熱鬧舉辦奧運,煙火一發又一發照亮北京的夜空時,該國的人權問題就一直是爭議焦點。但當時西方國家還對中國抱有幻想,除了少數人權團體的抗議,這場抵制並沒有獲得廣泛的支持。
如今,2022北京冬季奧運倒數不到一年,國際抵制聲浪越來越大。近日好幾家外媒紛紛推出專題報導,從2008年的北京奧運人權爭議回顧起,細數中國共產黨透過操作國際賽事,轉移人權議題並拉抬自己的國際形象,並分析今年越演越烈的2022抵制冬奧運動。
曾在2008年遠赴北京天安門,高舉抗議旗幟的美國公民Patrick Mahoney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回憶,當時的抗議是孤獨的,但今年,他感受到這項抵制已經成為一場大規模運動。他說:「這是通過和平承諾來阻絕中國的進步之路,也就是說,我們並不反對中國政府,但我們反對這些虐待行為。如果北京願意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人民,並尊重自由、民主和人權,我們將非常歡迎。」
不過Mahoney的想法,在我看來還是太過天真。
國際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今年1月發布報告指出,中國政府的威權主義「在2020年得到充分展示」,原因是當年爆發的武漢肺炎,這或許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十數年來,法輪功、西藏、新疆迫害案例,在網上多到不能再多。對蒙古、香港的語言、文化、法治的無下限打壓,更證明中共在2008年時為了鞏固奧運主辦權,對國際所做「在人權議題上努力」的承諾,完全就是打水漂。
難道西方國家還要再相信北京一次?
拜登政府尚未確定是否參加抵制
今年2月初,由180個人權團體組成的聯盟,率先發起呼籲抵制2022北京冬奧主辦權,要求應該轉由「人權表現較好的國家」舉辦。
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利(Nikki Haley)2月28日表示,美國應抵制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加拿大有超過十多位加議員簽署了一封公開信,呼籲將冬季奧運會遷往中國境外。
但現任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表示,拜登政府尚未對參加與否做出最終決定,會繼續審慎評估。
這項抵制活動目前仍有許多不看好的聲音。在國際奧委會任職時間最長的成員、加拿大人迪克‧龐德(Dick Pound)說,「抵制將是我們知道不會產生任何影響的一種姿態。」且也有學者認為,將奧運賽事與政治掛鈎「不是一個好主意」,這樣的抵制無損中國形象,只會激發中國的民族主義和仇恨,並造成運動員權益的損失,對新疆現況沒有幫助。
冬奧贊助商持續噤聲
另一方面,掌握奧運能否順利舉辦的關鍵團體——國際奧委會的全球贊助商(The Olympic Partners,簡稱TOP)仍持續噤聲,不願表態。美國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經濟學教授、同時也是奧運經濟學專家的辛巴里斯(Andrew Zimbalist)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是因為贊助商還沒感受到政治壓力。
贊助商是包括2022北京冬奧在內,所有奧運賽事背後的最大金主,對主辦單位有一定的影響力。當國際輿論的壓力大到可能影響贊助商的形象時,贊助商團體勢必會在檯面下施壓主辦單位。
辛巴里斯說:「對習近平或中國來說,主辦奧運將提升他們在國際舞台的地位。奧運為他們帶來曝光度,也讓他們取得正當性,與國際奧委會所宣稱之對人權、世界和平的推崇,以及對體育發展之推廣等面向、乃至賽事有所連結。」
但是,從川普政府打頭陣,正式把新疆迫害定義為「種族滅絕」開始,加拿大、荷蘭、英國,各級政府或民選政治人物,紛紛試圖將新疆狀況拉高到「國際種族議題」處理,顯見新疆問題已成國際趨勢。
對於新疆問題,北京一方面矢口否認、大力反擊,一方面也在轉移國際注意力。看看香港近期發生的泛民派大拘捕就知道,北京真的怕了,舉辦冬奧不僅沒有獲得正面的名聲,反而讓這個政權更加難堪。
至於面對抵制聲浪,國際奧委會怎麼說?
「曾經向(中國)政府與地方當局提出,目前也正在交涉中。」
且看看國際奧會硬不硬得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