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款疫苗上市,新冠肺炎的疫情也漸漸擺脫失控危機,回到正常生活似乎指日可待。關於經濟,大家關心的是,如果回復正常生活,經濟是否會回到疫情以前的水準?而各國政府在2020年所祭出的各種紓困寬鬆措施,是否會戛然而止並對金融市場造成重大衝擊?
經濟創傷後會留下疤痕嗎?
這個問題的核心,筆者認為,在於經濟學上所謂的遲滯現象(hysteresis phenomenon)。「Hysteresis」一字源自希臘文,殘留或遲延的意思。遲滯現象是指當原因已經消失,效果仍然存在的現象,好像留下疤痕一般。我們的問題是,當疫情結束之後,全球經濟是否留會下難以復原的疤痕?
遲滯現象是1881年蘇格蘭物理學家尤因爵士(Sir J. A. Ewing)在研究磁力時所發現的,他猜測此一現象應該普遍存在於各種領域。大約在1960年代,經濟學家薩繆森(Paul A. Samuelson)和羅馬尼亞經濟學家喬治埃斯庫-羅根(Nicholas Georgescu-Roegen)等人陸續研究經濟上的遲滯現象,而且數學模型和物理學的幾乎一模一樣。
撇開數學,我們試著以失業問題來說明。經濟學家發現,某些不利事件,譬如原物料價格突然大漲,會造成失業上升。但是當事件結束之後,原物料又跌回原來價位,失業率卻無法退回原來水準。也就是說,即使事件結束,仍殘留影響力。如果我們希望事件結束之後,失業率回到原來水準,根據模型推論,就必須給予一個反方向的刺激,把原物料價格壓到更低的水準,或是採取其他激勵措施。
我們用一個簡化的假設案例來說明,或許更清楚。例如初始狀態的失業率為3%,油價每桶30美元。因為中東情勢緊張,油價飆升到每桶50元,造成經濟活動萎縮,失業率上升到12%。後來中東情勢好轉,油價又跌回30元,可是失業率卻只回到6%。如果政府希望失業率回到3%,就必須想辦法讓油價降到比30美元更低的價位,或是採行其他的激勵措施才有可能。否則,這起油價暴漲事件就對失業率造成永久性的影響,讓失業率從3%提高到6%。
於是,油價上漲又回跌的過程,就好像在經濟上留下了一道永久的疤痕,因此,也有人稱之為「疤痕效應」(Scarring Effect)。疤痕效應一詞簡單明瞭,比遲滯現象更容易理解,所以更多人採用。其實,勞動理論也有一個「疤痕效應」,指一個人在就業歷程中,特別是年輕時代,遭遇失業,則失業事件過後,會對其一生造成永久性的影響,包括所得、身體健康和就業狀態等。但這二個「疤痕效應」不盡相同。
為什麼經濟上會有疤痕效應,或是遲滯現象呢?如果按照一般均衡理論,所有的變數代進去,解答就算出來,完全和變動過程無關。原物料價格大幅變動怎會留下疤痕呢?
原來,經濟的運作還是靠人,而人並不是完全理性。大多數時候我們按照習慣做事,當外界只有些微變動時,我們就按照原本的習慣行事;而當變動過大,超過某個門檻,我們就會調整行為,養成新的習慣或建立新的秩序。一旦新的習慣養成,就很難再回到舊習慣。遲滯現象,不只存在於就業,還普遍見於投資、生產、景氣波動等,喬治埃斯庫-羅根曾說:「如果不用遲滯現象,幾乎所有的社會行為都無法得到滿意的解釋。」
從另一個角度看,遲滯現象或疤痕效應隱含了經濟系統對重大衝擊存有記憶。換言之,經濟表現不單只看現階段因素,還要看過去所發生的事件,這個特性,有一個專有名詞,叫路徑相依(Path Dependent)。在路徑相依之下,經濟一旦遭受重大衝擊,而政府沒有採行緩衝或挽救措施,就會留下疤痕,影響未來五到十年的表現。
▲美國實質GDP成長率,戲劇性地從2020年第2季的-31.4%,第3季的33.4%,到第4季的4.1%。擷取自美國經濟分析局(BEA)
先進國家的經濟疤痕不顯著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無疑對全世界造成重大破壞。世界各國都得面對可能的疤痕效應,無一倖免。各國政府無不盡其所能,採取行動救經濟。然而,有效的激勵措施或及時的寬鬆政策,需要有健全的財政為後盾。
這正是各國經濟韌性有所差異的關鍵。世界銀行的研究指出,新冠疫情對全球最貧窮的74個國家的經濟造成重創,這些全球最低度開發的國家,有二成的人均國民所得倒退十年以上,約6,000萬人落入極度貧窮。不幸的是,這些國家大多負債累累,無力採取任何紓困措施。經濟疤痕深深地刻下,讓這些國家未來五到十年一籌莫展。諷刺的是,這些國家新冠肺炎的感染率遠比一般新興國家為低。
反觀先進國家,特別是美國,即使疫情肆虐,成為全球感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經濟卻非常強韌,幾乎看不到經濟疤痕。2020年3月美國疫情爆發前夕的失業率約為4.4%,4月迅速飆升到14.8%,然後一路下滑到2021年2月的6.2%。GDP成長率更是戲劇性地從2020年第2季的-31.4%,第3季的33.4%,到第4季的4.1%。我們似乎看不到明顯的經濟疤痕。這點,除了美國經濟體質優良之外,還要歸功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史無前例的龐大紓困案。支點資產管理公司(Fulcrum Asset Management)有一篇研究認為,新冠肺炎在先進國家所留下的經濟疤痕,遠低於2008年的金融風暴,不顯著。
似乎,重大災變比較容易在經濟落後、財務不佳的國家留下疤痕;而先進國家體質健全,遲滯現象小到可以忽略。
前不久美國才通過1.9兆美元的紓困案,但無論從疫情發展、經濟狀況以及疤痕效應來看,急迫性已遠不如去年。至於是否有過度紓困造成景氣過熱的問題,我認為要看未來幾個月的失業率是否繼續降到4%左右,即疫情前的水準。但無論如何,紓困案將逐漸退場是可以預期的。
誠如里奇蒙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一篇報告所說的:「如果遲滯現象的數值很大,那麼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就應該做重大調整。……在景氣好時,讓經濟持續熱絡以永久保持低失業率也是合理的。但這只是假設而已,因為我們看不出美國有遲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