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在店內擺放民主女神像而不獲商場續約的香港童裝店Chickeeduck老闆周小龍,5月6日位於荃灣新開張數日的分店突然遭到港警搜查。由於周小龍支持「反送中」運動,市民因此發起「爆買」行動,連續兩日商店門口都大排人龍,足見香港「黃色經濟圈」的威力。不過,有人反思,認為市民不能以「志在參與」的態度支持「黃色經濟圈」,「黃圈」要想真正壯大發展,不能單靠消費者,商家也須不斷地發展和尋求突破。
「黃色經濟圈」的由來
「黃色」在香港政治光譜中代表民主派,「藍色」則代表親共的建制派。「反送中」運動期間,香港衍生出黃色經濟圈文化,即支持民主的香港人(統稱黃絲)會傾力支持有同樣政治理念的商鋪與食肆(統稱黃店),同時杯葛中共及港府人士(統稱藍絲)旗下的商鋪與食肆(統稱藍店)以及中共資本在港開設的商家(統稱紅店)。黃色經濟圈以民間互助的形式互相支持,希望達到某種程度上的本地經濟自主,在供應鏈上打破對大陸產品的依賴,同時打斷親共財團的壟斷,縮減其在香港的利益,最終甚至可以影響其政治立場。
其實,黃色經濟圈的概念並非抗爭者原創。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共就在香港建立「紅色經濟圈」,左派分子倡議支持者們「買國貨」、讀左派報章、上左派學校等。國貨公司如:裕華、華豐、中僑、中藝、中聯、中都等,在全盛時店鋪多達300餘間,遍布港、九、新界。然而如今已經相繼沒落,只有約15間還在經營。
黃色經濟圈在香港發展已有近兩年的時間,黃絲陣營內部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和期望。有人「志在參與」不求結果;也有人期望黃店可以予同路人優惠,貨品要價廉物美等。有港人表示,光顧黃店純粹為求「同聲同氣」,對於產品素質的要求不高。但也有聲音認為,這樣會令黃店產生依賴心理,以為只要夠「黃」,顧客就會源源不絕,最終將和不思改善的國貨公司一樣,落得歇業下場。
黃色經濟圈的問題和出路
香港網評員白兵曾分析黃色經濟圈的問題和出路。他表示,黃店要學會在「壯大資本」、「優待員工」和「價廉物美」中做出取捨。若老闆可以賺錢,產品又價廉物美,那麼難免會薄待員工;若厚待員工,那麼必然要提高商品價格,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若厚待員工又兼顧價廉物美,那老闆肯定沒錢賺,商店關門,經濟圈都玩完。因此,如要經濟圈繼續發展,他認為首要是壯大資本,其次是優待員工。公司成功的三大因素是資本、員工和管理。因此在價廉物美和優待員工之間,後者更為重要,為公司創造財富的員工才是公司的根本。
白兵認為,消費者想對黃店要求,也要做出犧牲,不可以付50元港幣吃了一餐就當表態支持民主了。他說,港人要有要求,還要看到效果,要以保留並壯大香港本地產業和文化為目標。若消費者不重視產品素質,不重視本土文化,最終只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
白兵引述鄭立在《窮人經濟學》中的說法表示:「經濟差,大家承受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想自己不受傷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專心保證的是最大化對敵人的傷害,從此重創甚至瓦解其經濟實力,削弱他們壓迫我們的本錢;只有他們的經濟實力受到破壞,能動用的人員就會減少,組織也會因為分贓不均而內訌,利窮則散,打擊敵人就是要打擊他們的財政。」
「香港製造」是根本
香港人要將損失減至最小,同時最大化敵人的損失,白兵認為就是要擁有「香港製造」的產業,原材料來自香港,製作也來自香港;即使不能保證原料來自香港,也要減少牽涉敵人的比重,增加香港製造的成分。另外,黃店不應局限以食肆為主,要向多元化發展,比如家具也可以本地製造,香港還有本地製作的手工啤酒等。
目前,雖然香港製造的商家規模不大,而且售價比較高,但白兵認為只要品質夠好,消費者就不介意做出小小犧牲,會願意購買本地產品,長期堅持下去,將來才可以享受規模經濟帶來的優點。否則即使香港有民主自由,但整個經濟產業都充斥著中國資金,一樣會被人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