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楊虔豪 華人世界第一人採訪「脫北者」

「脫北者」是指逃離北韓的難民,也是來自台灣的大學生楊虔豪長期獨立採訪的對象。圖為2002年一群剛獲救來到韓國首都首爾的脫北者。Getty Images
「脫北者」是指逃離北韓的難民,也是來自台灣的大學生楊虔豪長期獨立採訪的對象。圖為2002年一群剛獲救來到韓國首都首爾的脫北者。Getty Images
第126期
鄭少凡

2002年5月8日,日本駐中國瀋陽領事館門口,傳出了一陣騷動。從北韓逃出的金光哲和妻子、兩歲的女兒金韓美以及弟弟一行人,快步衝向日本領館,試圖闖入館內。一旁的中國公安隨即和他們發生拉扯,金光哲的妻子被公安擋下,兩歲的女兒金韓美見母親被兩名公安壓倒在地,無助地大哭。

來自北韓的這一家人,後來全數被中國公安關押至拘留所。所幸領館前的畫面被媒體拍下,傳送到世界各地大量曝光後,中日緊急磋商,才將這家人送往菲律賓,最後抵達南韓。比起其他被中國公安抓補,並遣返北韓遭酷刑對待的北韓難民而言,金光哲算是幸運了。

在日本駐瀋陽大使館前拉扯的這一幕,只是無數「脫北者」(逃離北韓的難民)命運坎坷的冰山一角而已,但這畫面卻讓當時在台灣念小學五年級的楊虔豪,留下了難以抹滅的印象。

當時才12歲的楊虔豪,感到十分好奇,「北韓」這個搭飛機只需兩小時即可到達、卻又如此封閉而神祕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國度?「脫北者」到底是甚麼人?有著甚麼境遇?

由於在小小的心靈中埋下了種子,高中時楊虔豪便著手蒐集「脫北者」的資料。他發現中文世界裡關於「脫北者」的文獻大多是從國外翻譯而來,屬於華人自己的研究幾乎是零。

從無到有》 獨立深入韓國採訪脫北者

目前就讀成功大學政治系四年級的楊虔豪,雖然身形纖瘦,但講話內容卻很犀利。尤其講到韓國時,更是侃侃而談,專業程度超乎年輕的外表給人的印象。

高三時,楊虔豪看了脫北者的書籍《平壤水族館》英文版後,便決心要採訪脫北者,並開始自學韓文。大學推甄上了成功大學政治系後,他開始利用寒暑假自費到韓國。由於中文世界裡不曾有人接觸過脫北者,楊虔豪無法獲得任何協助,一切都得從零開始。他硬著頭皮自己聯絡韓國的相關組織與媒體記者,試著藉由他們的人脈接觸脫北者。

第一次踏上韓國的土地是2009年大一時的暑假。他對韓國感到無比親切,下飛機時就感覺:「這就是自己的地方!」隔天起床,楊虔豪獨自在首爾搭著地鐵四處遊玩,奇妙的是,從未到過韓國的他走在首爾街頭卻不曾迷路,「反而我在台北一直迷路!」他笑著說。

雖然對韓國有著莫名的熟悉感,但要採訪脫北者困難重重。楊虔豪表示,其實在南韓,就連一般民眾都很難接觸到脫北者。由於經歷大饑荒顯得瘦小的體型、不同於南韓的口音,加上因迥異的環境背景,使得脫北者多半無法見容於南韓社會,甚至遭受排擠或歧視,所以他們通常不願表明自己的身分,也較少與外人互動。此外,許多脫北者在北韓都還有親人,他們害怕一旦披露自己的身分與經歷,被發現後親人可能會遭遇不測,所以通常也不太願意再提起往事。

雖然屢遭拒絕受訪,但經過多次努力,楊虔豪終於和脫北者聯絡上。起初他找了自由北韓廣播電台的記者幫他翻譯,但很快地,隨著自學韓文的腳步漸漸跟上,後來便可獨自用韓文採訪。

要融入脫北者的圈子有多困難?楊虔豪舉了一個例子說明。2010年暑假,他第二次來到南韓,早在7月初就和一位脫北者約好將在月底進行採訪,他們約在中午12點。當天,楊虔豪特別提早,上午9點就到達脫北者的住處。10點時,受訪者出門和他打招呼,隨後就消失不見人影。中午12點時,受訪者仍未出現,楊虔豪不死心,仍然等下去。直到傍晚6點,受訪者還是不現身。沒有原因,也沒說聲抱歉,受訪者就這樣消失。

接觸脫北者很困難,接觸後的震撼感,也令楊虔豪難以忘懷。楊虔豪第一次和脫北者接觸是在大二的寒假,當時他參加脫北者社團的聚會,對面坐著一位和他年齡差不多的脫北少女,一問之下才知道她剛來到韓國四十天而已。兩人閒聊後,當楊虔豪問到:「家人呢?」沒想到少女聽到這問題時臉色一沉,低下頭來不發一語。之後少女才悠悠地告訴楊虔豪,她本來和母親逃到中國,掮客怕聚集引來公安注意,所以將她與母親分開,而後她輾轉逃到韓國,卻從此失去母親的消息。

那種離散的悲苦與無助,感染了楊虔豪。這是他第一次與脫北者的離散經驗那麼靠近,令他感嘆不已。「那時因為是我第一次採訪,印象非常深刻,跟我年紀相似的人一個人來到南韓,卻無依無靠,也沒人可以幫他,我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那種無助……」

華人世界第一人》 近身採訪「脫北者」 韓國媒體也佩服

至今,楊虔豪總共去了七趟韓國,接觸了上百位、並實際採訪了近十位脫北者。成功打入「脫北者」社交圈,找機會當面採訪,取得第一手資料,楊虔豪成了華人社會近身採訪「脫北者」的第一人,連韓國第一大報《朝鮮日報》也在今年專訪這位來自台灣、年輕的「脫北研究者」。能在保守的韓國大報上成為外國受訪者,楊虔豪頗感快慰。

楊虔豪目前正在著手整理這些年的採訪資料,準備出版書籍,希望為中文世界的脫北者研究添上一筆新頁。對於這樣的成果,他仍然不滿意,因為目前在南韓的脫北者約有二萬四千人,自己才接觸一百多人,數量遠遠不夠。

脫北者研究對台灣究竟有何重要意義,值得他如此傾力投入?楊虔豪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他認為,脫北者問題牽涉到政治、經濟與人權等複雜面向。其中政治與經濟面向太複雜,難引起大眾共鳴,必須用人權面向切入,民眾才會重視脫北者問題。然而,南韓社會連關注脫北者的人權都還沒做到。

楊虔豪進一步表示,台灣可以在國際社會中扮演協助脫北者的重要角色。因為中國挺北韓,北韓才能為所欲為;而韓國不敢惹中國,所以在脫北者問題上不敢發聲。但是,台灣和中國的關係特殊,台灣可影響中國走向民主自由,一旦中國民主自由了,北韓政權背後無人撐腰,脫北者問題就可解決。

另外,楊虔豪認為,台灣可考慮讓脫北者來台灣,甚至發聲支持脫北者。如此一來,台灣馬上可以在被打壓的國際空間中爭取關注。還在大學政治系就讀的楊虔豪有其另類角度:「今天馬英九或下一任領導人有一天敢講這種話(為脫北者發聲),不得了,日本和韓國絕對會嚇到,就可能有下一步,可能跟台灣想要有甚麼往來或任何政治協商。現在台灣只想到要親中或反中,也沒為台灣得到多大的好處。」楊虔豪的觀點似乎提供了卡在現今兩岸二元對立關係中的台灣一個大膽的思維方式。

與眾不同》 自學成為獨立記者完成夢想不靠別人

今年1月,韓國三大電視台之一的MBC電視台,爆發政府試圖藉由人事安排予以控制的事件,進而引發員工群起罷工抗議。由於楊虔豪早已關注此一議題,便把脫北者議題暫緩,投入MBC電視台的罷工現場採訪。

在這起事件中,楊虔豪不僅同樣為外國記者進入罷工現場採訪的第一人,他還在媒體群眾募資平台WeReport提案,募集了將近四萬元的經費支持他的MBC罷工專題報導。這是楊虔豪作為一名獨立記者,繼採訪脫北者後,在中文世界中又開創的一個新聞紀錄。

面對「脫北者」、「MBC罷工」這些台灣沒有研究先例的主題,楊虔豪如何堅持這獨特卻孤獨的採訪道路?

楊虔豪講到,自己從小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很早熟。小學時,他就很喜歡蒐集專制集權社會的資料。當神奇寶貝風靡校園時,他卻著迷於納粹、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六四天安門事件、紅色高棉等資料與物品。

國中念資優班的楊虔豪,成績並不突出,加上特立獨行,上課分組討論時同學都不願意找他,也沒有交心的朋友。直到高中,他才找到自己與同儕相處的方式,之後開始專注於脫北者研究。

楊虔豪從小就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甚麼,從不渾渾噩噩。更重要的是,他能夠以獨立自學的方式去實踐自己的目標。楊虔豪最想成為一名有專業能力的新聞主播,他認為主播不應像現在台灣電視裡的花瓶,必須要有採訪、提出與釐清議題的能力,他甚至在腦海中早已規劃出自己攝影棚的模樣。

為了「與眾不同」,楊虔豪期許自己具備過人的實力。雖然並非新聞傳播相關系所科班出身,楊虔豪在採訪脫北者、MBC罷工案的過程中,所需的新聞寫作、攝影、剪輯、播報技巧,都是自己參照國外媒體製作新聞的方式自學而成。

對於建立韓國人脈網絡,楊虔豪也是自己打聽詢問出來的。他一度考慮過休學,因為得一邊應付學業,一邊進行深入韓國的採訪,大學的課程對他來講少有幫助,反而是負擔。但礙於社會樣樣看重學歷的現實,他還是放棄休學的念頭。學習韓文時,楊虔豪也堅持不去學校或補習班學,雖然這樣學起來比較慢,但他仍然堅持自學之路。

回首自學成為一名專業獨立記者的過程,楊虔豪信心滿滿:「我有把握沒人教我就能做的比人好,我很有自信,我喜歡凡事自己來,讓自己得到百分百的成就感。」

未來,楊虔豪想繼續作為獨立記者深入韓國,挖掘並報導更多的議題,他希望這兩年內自己可以成為韓國、脫北者方面的權威,並藉此獲得足夠的收入,讓他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

楊虔豪(22歲)小檔案

 

學歷: 成功大學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經歷:

獨立記者

2009年大一暑假開始親赴韓國近身第一手報導「脫北者」

2012年大四暑假開始報導韓國MBC電視台罷工事件

部落格: 「MIRUKU的世界24時間」,報導韓國相關事件,讓更多台灣人瞭解南北韓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老K如何迎戰產業慣性和惰性?
台灣的產業是以代工起家,但是產業的運作有其慣性與惰性。在面臨嚴苛的競爭下,如果能在研發創新或行銷上努力,還可走出一條路。但是,…
親見鈔票上的南湖大山 審馬陣山和南湖北山(上)
去(2022)年6月,因為下雨的關係,臨時把原定的南湖大山改成「奇萊主北」(「奇萊主山」與「奇萊山北峰」),…
台灣人赴大陸該注意甚麼?
既然中國許多醫院的血庫已遭污染,民眾因輸血而感染愛滋病,而政府又不願意公布血傳染的真相,台灣人是否有可能也因為在大陸的醫院輸血而遭感染呢…
得來素蔬食連鎖 靠電商與CRM 加盟店一個月就能打平
得來素,是全台擁有17間店的蔬食早午餐連鎖餐飲,以素食早餐、素食連鎖這樣少見的模式,在早午餐市場、連鎖加盟市場裡開拓出一塊利基。…
敲碎花崗岩的貓貓狗狗
人在預知能力上完全不如動物和植物。 唐山地震後存活下來的人才猛醒,為何地震前,魚兒就不斷從水中拚命躍出,而家禽怎麼轟也不進窩,…
精緻「米」盒 送出溫馨台灣味
米飯是台灣人的主食,也是台灣人草根精神的象徵,但如今彷彿成為餐桌上的配角。隨著政府與民間用心重塑稻米文化,…
政府豈可漠視ECFA的替代方案
政府要和中國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戒指不同的戴法 暗藏特殊意義
戒指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飾品,也是社交、婚嫁關係的重要象徵。戒指戴在不同手指有其特殊的含意:戴在右手小指,代表不談戀愛;右手無名指,熱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