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草帽,背著後背包走進台北商業大學承曦藝廊,林三元正在展出草編作品「草編不可思議」。他侃侃而談每個草編作品、用哪種植物葉子,巧手編織的創作經歷,喚起了群眾童年的質樸記憶。
▲草編技藝從收集和分辨葉材開始。
▲林三元背著後背包,走到哪裡,草編就在哪裡,信手拈來的是此起彼落的驚呼。
拉開後背包,拿出半身長的葉片,「這是我早上走路到中正紀念堂找的草編材料。」後背包有些泥土的痕跡,裡面放著用各種塑膠袋分裝不同種類的「材料」,林三元熱情地分享:「這是紅刺露兜樹的葉子,就是我們說的林投,這種樹有三排刺,用它編織前要先去掉三排刺,而且刺很鋒利,你看我手上的繭,都是被刺扎到的痕跡。」
即使如此仍樂在其中,分辨葉材也難不倒林三元,這位傳統技藝的專家,其實大半輩子都是科技人,曾經任職微軟公司副總經理,日日夜夜與IT產業為伍。2008年他離開微軟,轉任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成為弭平數位落差的推手,這段經歷是人生的重要轉折。
▲林三元的螃蟹編得栩栩如生。
中華電信經驗》種下文化傳承的種子
2012年林三元出席中華電信基金會董事會,董事孫大川推薦他向著名出版人、《漢聲》雜誌社總策劃黃永松請益微型產業的發展。林三元為了見黃永松一面,等了整整7個月。黃永松聽聞來意,詢問他:「你知道美濃為什麼這麼出名嗎?」「因為我。」原來黃永松曾在《漢聲》雜誌英文版《ECHO》封面報導美濃,讓紙傘躍上國際,被不少國外媒體看見,成為不少紀錄片的題材。
這段對話讓林三元茅塞頓開,文化是所有創意的來源,想要產業被看見,媒體行銷很重要,成為國際話題也很關鍵。
黃永松接著從書櫃中拿起一本《中國童玩》,翻到草編那一頁時,林三元心情激動,告訴黃永松說:「老師,我也會做草編,而且比他會得更多。」黃永松有點疑惑地看著他,因為能傳承草編技藝的人並不多。
臨別前黃永松開了一本書單──日本作家鹽野米松的《留住手藝》,書中記錄日本傳統手工藝職人,以及祖輩千百年來取法自然,用樹皮、藤條、竹等編織布匹、打造工具、維持生活的寶貴技藝和精神。林三元看了書深受感動,這個因緣際會,種下他身體力行推廣草編文化的心念。
▲台北商業大學承曦藝廊展覽的林三元作品。
承襲媽媽的手工藝》草編就是日常
中華電信基金會任內,林三元推動「蹲點‧台灣」活動,鼓勵大學生走進偏鄉部落;「攝區二三事」邀請在地民眾和影像工作者進入各鄉鎮,透過文字、圖像與影音,發表社區的故事,讓更多人看見在地的獨特樣貌。
▲在樹葉上的手編青蛙幾可亂真。
林三元自身則決定拾起葉材,練習、學習草編技藝,開創出更多獨創編法。
▲現場編織牙刷。
其實小時候,草編就是林三元的日常。林三元出生於平溪,父母都在礦場工作,平溪可以說是草編的故鄉,農忙過後,家家戶戶都會做芒草草編,也教兒童玩草編。「以前沒有玩具,媽媽就做草編給我玩。」印象中五歲的時候,媽媽曾經教他用芒草編牙刷。「我折給你看!」一折一繞之間,不到一分鐘就做出一枝牙刷。
▲現場編織公雞。
「草編是我兒時的生活與記憶。」媽媽用唾手可及的芒草,編出公雞、鴨子和各種動物給他玩。對林三元來說,那是溫暖的回憶,也是身體的記憶,就待自己傳承之餘,提取更多創意和可能。
草編需要「草」,所以爬山成為林三元的日常生活,仙跡岩、茶山古道、淡蘭古道,都是就地取材之處。
▲林三元的草編饒富鄉野童趣。
他表示草編可以訓練孩子安靜與專注,從簡單的手作中培養手腦並用的能力。日本、德國這樣的工藝大國,都有從小培養「手感的細節」的傳統,例如讓孩子學習摺紙,比起現成的玩具,更能刺激頭腦思考。「大自然的玩具更有生命力,豐富孩子的童年想像。」
2015年因為僑委會安排,林三元抵達美國東岸,用58天走了6個城市,教這些城市的華文老師製作草編。身在海外讓人更加懷念家鄉的原生文化,他認為這是很好的推廣傳統技藝的機會。
▲隨身攜帶的街頭打賞瓶。
自許啟蒙者》為街頭帶來驚喜
「我想扮演啟蒙者!」2017年退休後,林三元走上街頭,帶著打賞瓶、膠帶和工具,風雨無阻。「我有台北市街頭藝人執照,街頭是一種表演藝術,透過草編接觸到各式各樣的群眾,我喜歡和他們互動。」大安森林公園裡,一個又一個孩子抬頭盯著林三元熟練地挑選出各種葉材,巧手快速變化出尾巴是白色芒花展開的孔雀或是一匹像馬的鹿。林三元背著後背包,走到哪裡,草編就在哪裡,信手拈來的是此起彼落的驚呼。
對文化傳承很有感,林三元也會委婉請身旁的父母不要強制孩子過來向他學習,就讓孩子單純地觀看,有興趣、會好奇,才能啟發主動想玩的動力,是「玩」而不是有壓力的上課。
不僅草編技藝,林三元放眼台灣在文化內容的發展,直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也絕非三、五年就可以成就。基礎工作一定要有人做,林三元樂在其中。
▲中華電信基金會任內,林三元推動「蹲點‧台灣」活動,鼓勵大學生走進偏鄉部落。網路擷圖
除了有機會在街頭和林三元巧遇,他也在臉書建立「手編幸福」粉絲團,到社區上課,四處演講和辦展覽,透過多元管道,展演著草編文化的藝術。林三元比大部分人更熟練,會得更多,也更有天分,他謹記黃永松對他說的一句話:「你是帶著使命來的。」或許這位「草編CEO」,經營自己轉彎起伏的人生,更注定要在文化技藝傳承的路上編織精彩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