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沒有人可以阻止經濟學家不斷「跨界」,探索原本傳統經濟學界線外的領域。這次來介紹一下經濟學家針對恐怖分子行為的研究,而研究的對象就是今年8月讓拜登灰頭土臉的塔利班。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Thiemo Fetzer教授與其他三位經濟學家,研究了2011~2014年期間在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如何應對北約軍隊(主要是美國軍隊)撤軍計畫所採用的應對策略。
這份研究報告在2018年就發表了初稿,並且在2020年完成了一些修正與改進。這份報告的結果顯示了塔利班懂得運用高度技巧性的策略,並且預示了2021年美國撤軍可能的悲慘下場,可見經濟學家透過資料分析也能夠達到「洞燭機先」。
2011~2014年大撤軍
今年在阿富汗的美軍撤出過程吸引了全世界的注目,但北約軍隊從阿富汗撤軍的過程早在10年前就開始了,今年只是完成整個撤軍計畫的最後一個步驟,而且只撤出了最後大約一千多名軍人。
美軍主力撤出的關鍵時期發生在2011~2014這三年間。從911事件之後到2011年,以美軍為主的北約部隊在阿富汗的駐軍人數一直保持在數萬人以上。從2011年起一直到2014年12月,駐軍的兵力從數萬人大幅下降到2,000人左右。
這三年當中,阿富汗境內不同地區內撤軍的時間不盡相同,但不論是哪一個地區,美軍的撤出都分成兩個步驟來進行:第一階段先將控制權移交給阿富汗政府軍(ANSF),但美軍沒有離開;等移交完成了之後美軍的實體才會撤出,這是第二階段。
塔利班精心製造的假象
從塔利班的角度來看,他們當然希望美軍撤出,而且撤退的速度愈快愈好。但是美軍撤退的過程很漫長,在撤軍的過程中如果發生重大的危機,或者暴力攻擊事件變得更加頻繁,撤軍的計畫可能拖延甚至停止。
為了讓各地區的美軍放心撤軍,塔利班就在該地區開始進行撤軍第一步驟的時候,也就是將控制權移交給阿富汗政府軍的開始後,立刻約束成員的活動,降低該地區各類暴力與衝突事件。
▲圖一:各地區第一階段開始時(橫軸為0)前後數週的平均死亡人數(左)、火警(中)、以及簡易爆炸裝置攻擊事件(右)的變化趨勢。樊家忠提供
圖一重現了該研究報告的Figure 5,三個圖分別顯示的是各地區第一階段開始時(橫軸為0)前後數週的平均死亡人數、火警以及簡易爆炸裝置攻擊事件的變化趨勢,透過迴歸分析所呈現的數值。
▲圖二:各類死亡人數與暴力衝突事件都在第一階段開始後下降了5~10%。樊家忠提供
很顯然地,幾乎所有暴力與衝突事件的數量都在移交開始後大幅下降。如果用詳細的資料進行迴歸分析,各類死亡人數與暴力衝突事件都在第一階段開始後下降了5~10%,結果如圖二所示。
▲圖三:第二階段美軍的實體部隊都撤出之後,各類死亡人數與暴力衝突事件都顯著回升,幅度大約5~10%。樊家忠提供
可是好景不長,等到第二階段美軍的實體部隊都撤出之後,各類死亡人數與暴力衝突事件都顯著回升,而且幅度也是大約5~10%,也就是恢復到第一階段開始之前的水準,其估計結果如圖三所示。
針對圖一到圖三所顯示的動態變化,作者認為這是塔利班精心操作的結果。在第一階段開始後,塔利班約束成員減少攻擊行動,給美軍製造一個假象,讓美軍覺得阿富汗政府軍可以有效掌控局勢,於是可以安心撤退。但美軍一旦離開之後,塔利班就故態復萌。
另一種可能的解釋?
圖一到圖三顯示的結果可能還有另一種解釋:當第一階段開始的時候,由於美軍跟阿富汗政府軍處在交接過程中會比較頻繁調度軍隊,轉換駐紮地點,這使得塔利班難以鎖定攻擊目標。換句話說,塔利班並沒有策略性地改變攻擊計畫,只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不過,研究團隊認為這種解釋無法說明為何當美軍撤離之後,衝突事件幾乎「立即」恢復到原來的水準,因為美軍撤離之後,攻擊目標減少應該會導致衝突事件減少才對。
因此,比較可能的解釋還是塔利班在兩個不同撤軍階段採用了不同的策略,目的是引導美軍盡速撤離。
塔利班儘管在軍事裝備上落伍、成員組成複雜,但長年生活在戰亂中與強國部隊周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能夠精熟運用各種策略的軍事團體。正是這個團體,讓拜登政府在今年8月完全錯估阿富汗的局勢,在撤軍前夕阿富汗政府軍就迅速崩潰,塔利班得以掌控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