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氣洋洋的餅盒上,不是常見的豔紅,而是淡雅的玫瑰紅,花草紋匍匐在盒面上,團團圍著一對相互依偎的喜鵲。這款來自台中沙鹿「喜豐香」餅舖的喜餅禮盒,在視覺上所傳遞的平和,讓人感到婚姻的隆重與綿長。
▲喜豐香餅舖的喜餅餅盒上,不是常見的豔紅,而是淡雅的玫瑰紅,花草紋匍匐在盒面上,團團圍著一對相互依偎的喜鵲。喜豐香提供
在日本主修設計的黃可欣嫁入沙鹿的漢餅家族後,感受到的不是東北季風的強勁,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暖度,也因此在漢餅式微的今日,她仍與夫婿陳建達推出「喜豐香1985」的品牌,推廣漢餅文化。
沙鹿的漢餅家族
漢餅,在台灣發展出獨特的飲食文化,北、中、南都有百年餅業,各鄉鎮也都有受到在地喜愛的漢餅業者,與現在的行銷方式不同,他們是因為在地需求而年年復年年的存在。
現代人較少接觸漢餅,反倒成為罕見的稀物,但在過往的社會中,漢餅是傳達祝福的媒介,「你家辦喜事,大家都會恭喜你,到你家來搓湯圓。」黃可欣表示,年長一輩的人不擅言詞,除了行動之外,一塊仔細製作完成的漢餅,就是最大的溝通媒介。
▲黃可欣表示,漢餅不像繽紛的和菓子,它的顏色都非常樸實,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喜豐香提供
她拿起一塊改良過的小巧漢餅,「漢餅不像繽紛的和菓子,它的顏色都非常樸實,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漢餅的味道也隨著地方特色,口味略有不同,沙鹿地處海線,盛產花生、地瓜,還有香氣濃郁的紅土鴨蛋黃,色澤金黃偏橘,就成了自家店中最常用的原料,「漢餅的用料都不浮誇,但是非常豐富、實在。」
▲台灣漢餅師傅的技術,不輸和菓子師傅。喜豐香提供
漢餅師傅的手 就是溼度計
如果問現在的年輕人,是否吃過或了解漢餅?答案是否定的,西式蛋糕、餅乾似乎更加誘人。那麼,開發新西式糕點,會不會更容易些?黃可欣不這樣認為,她在日本留學,看到製作和菓子的師傅受人尊敬,「台灣漢餅師傅的技術,不輸和菓子師傅。」
漢餅師傅靠經驗的傳承,在事事講AI人工智慧、偵測器的年代,他們的雙手可以感知空氣中的濕度,只要溫、濕度不同,配方就會調整,豈不更令人敬佩?然而也是因為這樣的精準,不但需要師傅親自傳承經驗,流程也難以標準化。
日本對手工文化的重視,大大影響了陳建達與黃可欣想把漢餅技術保存下來的願望,黃可欣曾自己推著小餐車,到台中美術園道去販售漢餅,卻失望而返,對比漢餅師傅日日抱持感謝的心情、努力的做餅,她忍不住雙眼微濕。
但她也清楚,當民眾的生活方式變了,就得推出親近他們的口味。農業社會難得吃肉,傳統大餅口味多是冰肉,現在的工業社會,肉與海鮮餐餐有、頓頓吃,如何才能吸引現代人吃一口漢餅?
陳建達與黃可欣夫婦投入大量精力研發不同口味的漢餅,如以茶葉、水果、酒等入餡,今年情人節也將推出巧克力、黑芝麻口味的大餅。不過,漢餅師傅難道不會抗拒製作新口味?她笑說,漢餅師傅都覺得這樣的口味非常新奇,躍躍欲試。
▲黃可欣的專業是設計,嫁入漢餅家族後,對人生有不同的體認。龔安妮攝影
重新打造漢餅企業
從沙鹿進入美術館商圈、審計新村,黃可欣夫婦將漢餅帶入了台中最有文化氣息的商圈,「喜豐香1985」也經常引起注意,可算是甜美的收穫,因二人從接手公司開始,就有計畫地一步步改變公司體質,傳統店家要轉型為現代企業化的公司,並不容易,每一步都要能說服長輩、員工。
先是將「食品行」更改為「有限公司」,建立公司章程、管理制度化、增加員工福利,每一步都是為了下一步而踏出,而最終目標則是讓年輕人、民眾重新認識漢餅。
很多讀者知道日本製作笹餅、高齡94歲的桑田Misao婆婆,但卻對滿懷感恩的台灣漢餅師傅並不了解,黃可欣卻從這群樸實的師傅身上看到心態的豐足,「生活,不就是從樸實中找到幸福嗎?」她也期望,能以漢餅提醒民眾:華麗的外包裝其次,祝福親友的那份心意,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