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以色列和埃及15日在開羅正式簽訂天然氣協議,這項協議將首度允許以色列天然氣對歐洲大量出口,以色列的天然氣會先運輸到埃及的液化場,加工後再往北輸入歐洲。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14日訪問以色列時表示,有鑑於俄羅斯烏克蘭發動戰爭並利用天然氣供應來勒索歐盟成員國,歐盟希望能加強和以色列的能源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馮德萊恩特地提到美國前總統川普,稱讚他在任時致力促成中東地區一系列的友好協議,使以色列、阿聯酋和巴林之間的關係正常化,間接使得這項天然氣協議順利達成。
別人的危機就是我的轉機 東地中海管線復活
不只是透過埃及輸出天然氣給歐盟,曾經在2020年被歐美鄙棄的以色列「東地中海」(EastMed)的天然氣管線建設計畫,因為烏俄戰爭的爆發,又再度被拿出來討論。
這條「東地中海」管線計畫原先在2016年由以色列提出,計畫從以色列通過地中海東南部海域,拉一條長達全長 1,300 英哩的天然氣管線到希臘、義大利,將天然氣輸往歐盟。2020年,以色列、希臘和塞普勒斯甚至簽署正式協議,確定建設計畫
然而當時的歐盟並不喜歡這個計畫,首先這條管線需要花費60億美元、七年的時間建造,卻只能滿足歐盟10%的能源需求(當時光俄羅斯就可以提供歐盟近40%天然氣)。
加上這條管線路徑牽涉複雜的地緣政治,例如土耳其與希臘之間長期因石油探勘而衝突不斷的緊張關係,且拜登政府上任後,拒絕延續川普時代拉攏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戰略做法,以及民主黨背負的「綠能包袱」。這條被視為「不環保能源」的天然氣管線工程,在缺乏歐美各大國的支持下,即使協議已經簽署,後續卻只能不了了之。
以色列躍身天然氣暴發戶 地緣政治將改變
如今因為戰爭爆發,亟欲擺脫俄羅斯能源控制的歐盟,即使內部祭出各種利多積極轉型成綠色能源國家,但在緩不濟急的情況下,除了透過埃及協助,「東地中海」管線便成為此刻最能解決歐盟能源危機的務實方針。
如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所說,這項協議被視為極具歷史意義的一項能源合約,不僅證明歐盟擺脫俄羅斯能源控制的決心,也宣告以色列已從能源進口國,成功轉型為能源輸出國,未來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勢必更具優勢。
以色列在2000年代,還是極度依賴進口能源的國家,在經過努力不懈的探勘與發展相關科技下(當然還有運氣),如今的以色列不僅能在能源上自給自足,甚至有能力出口給周邊中東國家,提升戰略地位。今年烏俄戰爭爆發後,又重新獲得歐美青睞,繼續發展天然氣探勘與出口經濟,就連一向討厭以色列、希臘等國的土耳其,都忍不住跟以色列洽談,討論管線能否經過土耳其再轉給南歐各國,為三方創造經濟效應。
無論烏俄戰爭的結果如何,這場戰爭衍伸出的蝴蝶效應,已開始影響全球,戰爭確實帶給某些國家痛苦,但也為某些國家帶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