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牙齒矯正,很多人想到的是綁在牙齒上的金屬線,疼痛與不適感伴隨著矯正過程。不過,另一種稱為「隱適美」(Invisalign)的矯正技術,自2008年引進台灣後,成為民眾的另一項選擇。可自行拆卸的隱形牙套,大大降低了過程中的不方便,該矯正技術十多年來在台灣推廣,主要的推手便是「隱形矯正學會」創辦人張箭球醫師。
走進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瑞比牙醫診所,牆上掛著一幀幀張箭球與患者的合照,診所官網上則有著諸多的見證分享。開始做「隱適美」迄今,已幫助超過1,200位患者矯正過牙齒,張箭球雖然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卻似乎越研究越是興致盎然。也許正是看到患者從缺乏自信、不敢大笑,到能夠自然地露齒展現笑容,促使他在這條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走下去。
▲談到牙齒矯正,很多人想到的是綁在牙齒上的金屬線。另一種稱為「隱適美」的矯正技術,自2008年引進台灣後,成為民眾的另一項選擇。Adobe Stock
心願:我是不是可以做什麼?
為何走上牙醫師這條路?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的張箭球笑著說:「跟很多人選擇一個職業的理由沒太大差別,大學考上了,就去唸了。」真正對牙科開始產生興趣,是唸研究所時,他在做學問的過程中逐漸明白——原來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是為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畢業後成為牙醫師,張箭球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做牙齒矯正。他經常思考:「我是不是就這樣子,看牙齒過一輩子?」或者想:「我是不是可以do something?做一些事情?」而這個事情可以對患者有益,對台灣的牙醫界有益,對自己也有益。
為了能在專業領域上更精進,張箭球不定期地去國外受訓,包括前往密西根大學接受植牙專科訓練、多倫多大學接受上顎骨手術專科訓練、日本E-line舌側矯正中心研修、歐洲舌側矯正學會進修等。在2008年接觸到「隱適美」的矯正技術後,他決定投入精力潛心了解與研究。
▲張箭球經常參加國際會議,研修「隱適美」牙齒矯正技術。張箭球提供
承擔:走一條創新之路
傳統綁金屬線的牙齒矯正方式,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張箭球指出,現代人生活步調越來越忙碌,時代變遷下人們也產生不同需求。有越來越多的患者需要到外地,甚至遠赴海外求學、工作,對這些人來說,用金屬線的矯正器,如果疼痛時,或矯正器掉了一顆、被線刺到,幾個月沒辦法回來怎麼辦?還有的人要結婚、拍婚紗,難道因為牙齒矯正,就必須推延這些計畫?如果用隱形牙套,對患者來講就方便多了,沒有太多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對生活的影響也小得多。
隱形牙套的技術於2000年在美國推出,當時沒有太多的文獻佐證其效果,且案例相對少,即便採用過的醫生認為效果不錯,但大部分醫生都持保留態度。2008年,該技術剛引進台灣,大家都不看好,「一個塑膠牙套怎麼能夠矯正牙齒?一定要綁鐵絲才行。」張箭球表示,醫界很強調實證醫學,並非某個人使用有效,就代表某個藥或技術有效,而是要有一定的研究。
張箭球有心了解「隱適美」技術,過程卻需要莫大的勇氣,「當你想要開拓一個新的領域的時候,最糟糕的就是沒有實證資料,因為你自己就在嘗試開創這個實證醫學的過程中。」談到當時的情況,他苦笑道:「突然有一個人開始在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做,就會被大家罵到臭頭,而且可能會付出滿大的代價。」
▲張箭球經常到世界各地演講。張箭球提供
但張箭球並未因此轉身離去,而是不斷地深入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外案例越來越多,給予後進者更大的信心。2012年,張箭球前往韓國參加一場會議,當時一位韓國最知名的醫學教授告訴他:「隱適美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例上。」這句話震撼了張箭球。
「為什麼他會這樣講?他是做研究的人,不是一般的醫生。」滿心疑惑的張箭球看過該教授的一些臨床案例後,對隱形矯正有了更大的信心,「原來是有效的,也許可以用這個方式,再結合其他的方法,治療的範圍會更寬廣。」於是他在台灣舉辦了一場隱形矯正論壇,逐步推展隱形矯正技術,很多醫生因此開始產生了興趣。
2016年,張箭球在新加坡的一場隱適美國際會議上,結識了同樣來自台灣的黃炫儒醫生,兩人一番交流後,黃炫儒提出在台灣成立隱形矯正學會的想法。當時約莫40多歲的張箭球,自覺資歷尚淺。在他看來,成立學會就像成立某個政府單位一樣,是一件艱鉅的事,以自己當時的資歷,怎麼有辦法成立學會?他回憶道:「雖然你已經具備了一些條件,可是沒有人在旁邊順勢推一把,你不敢往前。」
黃炫儒的一番話,讓他有了往下走的動力。2016年,「中華民國隱形矯正學會」終於在兩人的攜手推動下成立,由黃炫儒擔任創會理事長,張箭球擔任第一屆理事長,開始在台灣牙齒矯正界走出另一條路來。
▲患者的微笑,是張箭球持續往前最大的動力。Adobe Stock
試煉:另立山頭?謀眾人之利?
不過,或許是醫界相對保守,也或許是新型態的牙齒矯正與過去的技術是完全不一樣的領域,顛覆了一些過去的做法,初期包括美國正統的矯正學會,其實並不支持隱適美,甚至認為這只不過是由廠商所引導的一種商業模式。
「隱形矯正學會」在台灣成立之初,同樣頗受質疑。張箭球打趣說,台灣原有的矯正學會,地位猶如武林中的少林寺,「你現在弄一個隱形矯正學會,你是想怎樣?」因此初期很多學術單位、學校、老師、教授沒有人加入,即便是受到張箭球邀約而加入的一些退休老師,也很低調,總是提醒他:「不要提我的名字,我當你的貴賓就好。」
但張箭球認為,透過不同的矯正方式,如果可以減少拔牙的數量以及過程中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是克服生活型態轉變所衍生的問題,矯正過程便更有彈性。而傳統矯正與隱形矯正,也並非對立的,端賴醫生的專業判斷,二者可以相輔相成,醫師可憑藉自己的專業,把過去的經驗與現在的技術做融合。例如一位患者在矯正過程中,便做了綜合矯正──上排牙齒用金屬線,下排戴隱適美。
儘管受到質疑,張箭球舉出扶輪社的「4大考驗」──「是否一切屬於真實?是否各方得到公平?能否促進親善友誼?能否兼顧彼此利益?」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隱適美技術的起源,雖說是因為有廠商生產了隱形牙套,但一項技術很難完全沒有廠商介入,且東西生產之後要怎麼用、用得好不好,那是醫生的事情。最主要的評量關鍵應是──是否兼顧彼此利益?是否各方得到公平?
「如果我們今天做一件事情,你有好處、我有好處,大家都有好處,這個事情就可以一直做下去。」他深信:「既然上帝給我這樣的機會,我覺得我應該有這樣的使命,可以帶領台灣在隱形牙套發展的方向,產生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如今,張箭球儼然是台灣隱形矯正的領頭羊,經常在各國隱形矯正學會演講。2019年,有「隱形矯正教父」之稱的德國Werner Schupp博士,邀他在隱形矯正權威醫學期刊《Journal of Aligner Orthodontics》(JAO)共同發表論文,張箭球成為首位在該期刊發表文章的台灣醫師。
▲2020TAO大會演講。張箭球提供
▲張箭球認為自己不只是改變牙齒,而是改變患者的人生軌道。吳長益攝影
使命:改變的是患者的人生軌道
從2008年迄今,具有隱形牙齒矯正認證的醫生,從剛開始的一百多名,到目前已經超過一萬名,顯見台灣牙醫界對隱形牙齒矯正的接受度越來越高。
有很多案例,剛開始都彷彿是「不可能的任務」。張箭球舉例,有位小姐剛來的時候,非常沒有自信,很多醫生告訴她沒有辦法矯正,要開刀、要整形。但她沒有那麼多錢去做整形,「我也很誠實地跟她講,我還沒有太大把握可以治療這種案例。」
一段時間後,這位小姐缺牙的洞縮起來了,嘴形開始變化了,沒有那麼突出了,「這時候她跟我講:『張醫師,我交男朋友了。』我說恭喜妳。又過了一年,她說:『張醫師,我懷孕了。』後來還抱著小孩來給我看。」回想這個案例,張箭球充滿喜悅:「她的轉變讓她產生很大的自信,以前都不大笑,後來回來的時候就很開心,看到我都會很高興地說:『張醫師我來了!』」
一路走來,張箭球形容這是一條「醫病偕手」闖出的道路,「我的患者就是我的老師,患者會跟我講答案,這個哪裡做得不好、那個哪裡做得不好,我就要開始想辦法去調整,所以我也是在學習。」而每一個矯正醫師或牙科醫師最大的成就感,是來自於患者的反饋,不管是告訴你,他可以很好地吃東西了,或是開心地對你笑、跟你聊天。
張箭球心有所感:「你看到的是改變牙齒,可是你改變的是他的人生軌道。」
儘管現在下班後,張箭球還要研究案例,甚至出差、度假都要帶著筆電,與美國公司討論案例,投入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然而解決患者的問題後,帶來非常多的成就感,「我常常跟年輕人講,什麼叫使命,就是有一種事情,你做了之後,越做越熱情,停不下來,那個大概就是你的使命。」
張箭球小檔案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矯正牙醫學碩士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矯正科兼任主治醫師
2015-16台灣隱形矯正學會大會主席
隱適美亞太區(APAC)講師
隱適美白金精英級醫師
戴蒙快速矯正系統臨床講師
美國紐約大學人工植牙專科醫師
研修:
日本E-line舌側矯正中心研修
歐洲舌側矯正學會(ESLO)進修
世界齒顎矯正醫學聯盟研究員
台北醫學大學植牙專科班結訓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上顎植牙手術進修
ICOI國際植體牙醫學會專科會員
世界雷射牙醫學會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