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為整個消費市場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品牌管理談論的「品牌定位」受到極大的挑戰,在不可預期的疫情及通路變革的前提下,大幅改變了消費者行為,為原來已經走得戰戰兢兢的品牌路增添更多的複雜因素。
消費者減少對終端通路及中間商的依賴
最近我的妻子為了找一張沒有椅背的折疊椅,找遍住家周邊的五金百貨行,以往這樣的產品在街頭商店隨處可見,但現在居然都找不到了。妻子不死心又多跑了好幾家大賣場,也是沒找到,最後不得已只好到蝦皮跟大陸賣家購買,一張完好漂亮的折疊椅過沒幾天就出現在家中,物流快得驚人。另外,我為了研究生活形態加入Facebook眾多的室內裝潢社團,常看到達人分享如何在淘寶買齊家裡所需的大型傢俱,在社團中已司空見慣。
以往我們認知中認為只能在實體通路購買的商品,因為跨境線上購物及發達的物流,消費者只要動動手指,就可買遍全世界。少了中間商的轉賣價差,消費者甚至可以買得更划算。
消費者忠誠度低且耐性有限
這對很多非生活必需品類的終端通路、中間商是一大警訊,消費者正急速轉移到出貨源頭去消費。以往「集單貨運」的貿易模式正在被「電商直購」模式取代,商品的金流及物流從以前的多層路徑:品牌(或工廠)→貿易商→通路商→消費者,變成單一路徑:品牌(或工廠)→消費者,而且以往中間商或通路會用的貼牌模式(即通路跟工廠拿貨,貼通路的品牌)也開始失效,因為消費者可以直接找到源頭購買商品,貼牌的價值不高。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對品牌商來說是一大挑戰,除非你的商品原創性高、市場需求性高、價格有競爭優勢,不然以現在的大電商時代,消費者只需要手機一滑,競爭品牌所有的類似商品款式及價格都一目了然,最後就落入比價的環節,看跟誰買的CP值較高。
▲satana啟動了影音開箱服務,讓消費者與品牌接觸時,能有更多面向的內容與之溝通。臉書擷圖
積極思考如何縮短與消費者的距離
今年,我們經營的原創袋包品牌satana亦有發現這一現象,因為疫情緣故,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看款式的時間更長,我們需要在品牌體驗旅程中與消費者保持一定程度的黏著。故我們針對不同的行銷訊息管道進行整合,加強品牌對消費者的訊息到達率。另一方面,我們啟動了每月的品牌專欄及影音開箱,讓消費者與我們品牌接觸時,能有更多面向的內容與之溝通。這些都是我們以前比較忽略的部分。
因應現在消費者會到官網瀏覽及選款的習慣,我們也在10月初重新設計satana的官網,強化整體的動線與顧客體驗,讓客人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內容。我們同步導入新的客服系統,讓客人在線上即時溝通,增加品牌體驗的服務機會。
接下來規劃特殊的品牌體驗活動、新品鑑賞會等,讓客人不只是在線上瀏覽商品,也可以透過參加實體活動,加強對satana的品牌印象,創造有別於消費的品牌體驗及粉絲專屬回憶。
是危機也是轉機
未來雖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卻也成為品牌轉型的重要契機,經營者應更投入新模式以趕上消費趨勢的變化,對品牌來說至關緊要。保持第一線聆聽消費者聲音,多去消費不同的新鮮事物以保持市場敏銳度,將新模式放到組織裡面實行測試,讓品牌得以領先市場,迎來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