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要不要去睡旅館?」
「不、不!我會認床,我睡戲台後面就好。」
臺北木偶劇團行政總監,目前也在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教授北管課程的謝琼崎敲得一手好揚琴。早年跟著北管劇團南征北討,下戲後,台上吹、拉、彈、打樣樣精通的老藝師不睡旅館,寧願屈就在戲台後方,讓她十分不解。當時,謝琼崎也在學校教課,一提「北管」,學生就嘻嘻笑說這是死人的音樂,「沒有一屆學生例外。」
徘徊在二種複雜的心情中,踟躕許久,她才答應知名北管劇團「延樂軒北管樂團」團長林永志的邀請,正式進入該團,該團與布袋戲劇團「臺北木偶劇團」,二團有著承續關係。
▲演出時,前場演出人員與後場鼓師、樂師等人配合無間。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北管──流行民間之傳統音樂
南管、北管皆為傳統音樂,南管由康熙皇帝御賜「御前清客」之名,細緻典雅,進入門檻高,多在文人圈中流行;而北管則被形容為「流行音樂」,熱鬧非凡,可與歌仔戲、布袋戲、京劇等不同劇種共同演出,民間廟會、做醮(僧道設壇祈神求福)、婚喪喜慶皆有其身影。清領時代,台灣各地即組成多個北管館閣,節日相偕演出,平日則可相互聯絡感情。
「台灣早期,男生看布袋戲,女生看歌仔戲。布袋戲劇目偏向忠孝節義,歌仔戲以談情說愛為主,所以廟裡做醮,多找布袋戲。」
▲韓信以五十萬兵將西楚霸王項羽困於垓下,虞姬自刎,項羽也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結束生命。圖為《烏江離》中的虞姬。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從傳承到找尋觀眾
大學考入傳統音樂系,謝琼崎對北管產生興趣,也是著名台灣北管樂師、國家文藝獎得主邱火榮首屆的傳習計畫藝生。擔任教師後,她發現,學生普遍不認識北管,因此加入北管課程,敲鑼打鼓,認識生旦角色,學生興致高昂,「不是大家不喜歡傳統音樂,是因為不認識。」
「延樂軒北管樂團」成立於1987年台灣解嚴該年,目的是為了傳承北管。時序推移到三十年後,北管的傳承在官方藝生計畫的呵護下,漸有成效。謝琼崎眼下的工作從傳承移轉為找尋觀眾。
「我們去歐洲演出,票房完售,在台灣就賣不好,為什麼台灣人不喜歡自己的傳統戲?」她認為重新包裝,或許是個好方法。
近年,臺北木偶劇團應邀在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演出布袋戲,許多民眾藉此了解傳統戲劇,音樂原汁原味,三十分鐘精彩橋段,見好就收,維持民眾對傳統戲的好評。
謝琼崎也發現,新編戲、親子戲票房都不錯,因此在新編戲中加入傳統戲橋段,如近期演出、以嘉義大林傳說為故事主軸的《水鬼請戲》,除有大型道具、燈光效果,還加入北管老戲《雷神動》的〈千里送京娘〉一段,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也達到了尊重傳統、持續創新的目標。
▲臺北木偶劇團行政總監謝琼崎與演師吳聲杰。吳長益攝影
為承傳鋪路 力求穩健經營
臺北木偶劇團成立之時,就以推廣傳統戲曲、公司化經營為目的,謝琼崎明確設定短、中、長期目標,第五年開始獲利,「我們團有十二個人,吃不飽,就不可能繼續創作。」
這個劇團也像歡樂的大家庭,「互相瞄一眼,就知道你發生什麼事。」COVID-19疫情肆虐的二年中,靠著政府補助、線上演出,劇團沒有裁員,度過難關。如今,疫情造成的不確定似乎已要過去,延宕二年的赴日演出計畫,即將實現。
傳統戲曲,在謝琼崎眼中不僅是娛樂,還是一門精深的藝術。然而再美的藝術,都需要延續生命。她盼望退休前,臺北木偶劇團能達到「國家品牌團隊」的里程碑,屆時年輕人將可順利接棒,再為下個世代努力傳譯傳統戲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