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機器人」(Robot),一般人一定有無限的想像。不論是科幻電影或遊戲,還是現實生活的工業與服務應用,機器人已經有多元的發展。但說到有人在推廣「機器人教育」,很多人可能就感到陌生了。
挺拔的個子、瘦削的身形,散發著溫文儒雅的氣息,30歲的「覓謎爾機器人教育中心」執行長姚舒嚴,帶著大男孩的靦腆,卻已經走出一條不同以往的教學之路。覓謎爾主要營業項目包括:機器人課程教學、師資培訓,以及與相關單位、機構合作,開發各領域的應用與需求,例如與長庚大學合作開發的失智老人照顧機器人。
在發展還不夠完善,存在著亂象的機器人課程領域,姚舒嚴建構了一個突破師資限制的平台,不僅有助機器人教學的推廣以及在當前領域的運用,課程甚至已成功推廣至海外。
▲幾年下來,覓謎爾陪育了不少青年學子在機器人領域有所造就。趙郁誠攝影
與機器人教學結緣
來到覓謎爾辦公室,牆上貼著不少姚舒嚴參加機器人比賽以及他帶領學生參賽的獎狀。數年浸淫在機器人的教學,培養了不少學生參與比賽得名,讓學生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
姚舒嚴表示,覓謎爾(Mimir)是北歐神話裡的智慧之神,取名「覓謎爾」,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寓意。他希望學生可以借助這些課程的引導,即便沒有基礎,也可以更有效率地學習,培養出更多擁有機器人專長的人才後,讓機器人得以應用在更多領域。
機器人的運用確實遠比我們想像得廣泛,姚舒嚴笑著談起一個「捕蜂」的案例,因為蜂窩在高樓外牆,捕蜂人員必須從室內往外探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需要在長桿前端安裝可遙控的夾斷、噴灑、包網等工具,配上電路在末端進行控制,以降低作業中的危險性。這便是「機器人」可發揮作用的時刻。
大學就讀資訊工程的姚舒嚴,大一時在導師的引導下,參與了不少機器人比賽;大二便開始做機器人教學,不少家教學生來自不同的生長環境與行業類別,「很大一部分家長可能是傳統產業,他們希望孩子未來承襲衣缽,所以必須先培養小朋友的興趣和專業能力。」姚舒嚴成為這些學生的啟蒙者,帶著他們發展出對機器人的興趣,也可逐漸深入父執輩的專業。
▲帶著學生參賽,姚舒嚴希望學生能增長見聞。覓謎爾提供
從家教走向補習班
姚舒嚴家教的口碑逐漸傳開,甚至有一些學生從林口到桃園市區來上課。姚舒嚴有了拓展的想法:「如果只在這一個點,能跑的學生還是比較少,補習班本身有一定的學生數,如果可以跟補習班合作,就可以從中找學生來進行授課。」
他展開了補習班的陌生拜訪,「大家一看是年輕人,教的又是他們聽不懂的東西,也不知道怎麼驗證教得好不好。」雖然辛苦,但在堅持不懈下,終於有補習班願意開課。隨著課程越開越多,姚舒嚴開始分身乏術,便找了其他人一起配合,開始培養自己的團隊。初期授課時,團隊夥伴便跟在身旁,手把手帶領他們成長。
與補習班配合後,姚舒嚴累積了不同於家教的經驗,過程中也曾「遇人不淑」。大三時曾經與做機器人教育課程的公司配合過,約一年後的一個上午,當他來到配合的社團準備授課時,老闆卻早一步進到教室,叫他不用來了,剩下的課都不用教。
當時的姚舒嚴一頭霧水,一大早8點的課,老闆特地從台北趕過來,只為了跟他說:「你不用來了!」這一記悶棍讓他莫名所以。後來得知,是老闆與配合的補習班之間因教具清點不清,間接對他產生誤解。
雖然當天下午誤會就澄清,老闆還特地傳訊息邀請他帶一個即將參加比賽的班,然而這一過程,讓姚舒嚴對自己的職涯規劃有了另一層思考。他自覺教課盡心盡力,教材、教案都自己編,但自己努力的付出並未被看到與尊重,只要一有什麼狀況,就可能不問緣由直接辭退。他因此萌生自行創業的想法。
▲大學階段,姚舒嚴(右一)參加柔道社還身兼社長,把社團從原本乙等的評鑑拉到優等。覓謎爾提供
廣伸觸角培養跨領域能力
對於自己年紀輕輕便創業,且能度過新創公司的前5年,姚舒嚴認為與父母的教養不無關係。小時候父母總是告訴他,「18歲以後就不養了!」聽到這樣的話,起初他總是笑笑沒當一回事,畢竟時間還很遙遠。不料18歲剛從高中畢業,母親就直接告訴他要獨立自主了,學費、生活費得靠自己掙。
生活中,父母也盡可能讓他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水管壞了,直接手把手教我怎麼去更換。」雖然比多數同齡人更早獨立,姚舒嚴並不覺得辛苦。他笑著說,「也許是理工腦,覺得解決問題是正常的。」他甚至認為就工程師而言,如果寫了一段程式沒有出問題,「一定是我還沒找到那個問題在哪裡。」
此外,大量的學習也讓姚舒嚴成為跨領域的人才,不但大三時便修完了所需的學分,還修了各種與所學差異很大的課程,如土木系的3D建模、商學院的社會心理學、修圖軟體Photoshop,甚至還修了縫紉課。這些都成為他創業後的技能,例如自行開發機器人教學的模具、自行設計推廣課程的行銷傳單等。
大學階段,除了打工、修課,姚舒嚴還參加了三個社團:登山社、電腦研究社與柔道社。其中柔道社還身兼社長,把社團從原本乙等的評鑑拉到優等。這些經歷都會成為未來的能量:「我學過柔道,所以在機器人比賽的時候,就會教我的機器人柔道的招式去摔其他的機器人,就會與其他機器人的格鬥方式不一樣,不只是揮拳。」
攻讀博士學位時,姚舒嚴從資訊工程轉為電機所,使得他在機器人領域有更好的軟硬體整合能力。「每個產業都有痛點跟它的Know-how(專業知識),因為我學過很多東西,就會把它們融入到我的工作內容上。」本就擅長撰寫程式,姚舒嚴透過電路與軟體,讓機器人能做出不少動作。例如以樂高作為機器人教學的基礎零件,組裝好的作品變化多端,學生堆疊作品,他也堆疊著自己的創業路。
▲在桃園市政府舉行的交流會上,覓謎爾的展位吸引數位部長唐鳳的駐足。覓謎爾提供
從教學走向責任
2017年,尚在博士班就讀的姚舒嚴,投入多年積蓄成立了覓謎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除了經常要帶著一大箱機器人教具,騎著摩托車到各地授課,還要掌握公司進度與狀況,同時寫論文,辛苦不在話下。
由於主題過於新穎,初期業務的推廣不如預期,多數家長、補習班並未將其列為考量。姚舒嚴坦言,自己做系統、教案都不是問題,但把課程推銷出去卻非所長。當時接洽的補習班,大約只有15%到20%得以進行到第二階段面談,其中能辦說明會的也只有60%。
直到教育部將科技課綱納入國、高中教程,機器人課程從才藝進入升學體系,家長、補習班才逐漸重視起來,加速了課程的推廣。目前與姚舒嚴合作的教室有上百家,並與大學合作培訓師資,課程也推展到美國、中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透過電路與程式的控制,讓機器人活動起來。趙郁誠攝影
在教學過程中,姚舒嚴有很深的感觸。創業之初,原本只是希望機器人的課程可以增加學生解決問題、運算思維、邏輯的能力,沒想到逐漸成為一種責任,「我們帶過滿多的小朋友,可能本身有過動、自閉或亞斯伯格症,在帶的過程中會看到他的進步,這對我們是很大的鼓舞。」
油然而生的責任感,更堅定姚舒嚴的意志:「既然教了他,就必須讓他有成長,不管是影響他的課業或是學習能力、興趣,都希望透過這些方式,讓他找到自己獨特的學習模式。」
▲為了解決師資問題,姚舒嚴開發平台,讓虛擬老師授課。覓謎爾提供
翻轉傳統機器人教學
隨著機器人教學的深入,姚舒嚴也看到「師資」養成的不易。「學生的學習並不會達到老師傳授的100%。培訓一個老師,他可能學會教材、教案其中的八成;他再教學生,學生也學了八成,實際上學生學到的只是原先教案量的64%。」他認為這樣的狀況不符成本效益,也限制了拓展能力。
姚舒嚴因此著手開發數位平台,採用虛擬教師直接對學生進行教學,再培訓一些老師在課堂中起到中間潤滑的作用,「學生從虛擬教師學到80%,實體老師在旁加一些補充、引導,讓這80%加一點、加一點,加到90%、100%,這樣子的學習模式才會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在覓謎爾的機器人課堂上,學生透過行動載具或電腦設備,登入系統觀看虛擬老師授課,並進行實物操作,「每個人的步驟、進度是分開來的,學生做得快、做得慢,都沒有關系,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來完成。」教室裡的老師會在學生之間不斷走動,跟學生互動,在遇到問題時引導他解決問題。
這樣的教學方式,解決了師資培育的問題,也使得覓謎爾得以推廣到海外。姚舒嚴說明,「不管是海外還是台灣,都是利用這一套系統,我們才能夠保證學生學習的狀況,也才可以在短時間內培育一批老師,而且還是當地人,創造當地的就業機會。」
▲由於自身創業的經歷,姚舒嚴鼓勵現在的年輕人要斜槓,尤其是與自身專業跨領域越大的學習越好。趙郁誠攝影
由於自身創業的經歷,姚舒嚴鼓勵現在的年輕人要斜槓,尤其是與自身專業跨領域越大的學習越好,因為一般公司對這些具有跨領域能力的人才,需求很大,「你不知道這兩個東西會有什麼關聯,你去嘗試把不同領域的技能融合在一起,一定有某一個點可以對得上,它就是你的特色。因為其他人沒有同時學過,他不知道中間會發生什麼狀況。」
看來,創意無限的姚舒嚴,未來還會繼續斜槓下去。
姚舒嚴小檔案
學歷:
・中原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中原大學資訊工程碩士
現職:
・Mimir覓謎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覓謎爾機器人教育中心執行長
經歷:
・AI智慧產業架構創辦人
・大中華產業協會高級顧問
・大中華產業聯盟全球智慧城市代表
・WMA世界微商聯盟專業顧問
・桃園自造者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