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如果在台北,就要講文言文,去中南部的話,他就會改講白話文。」大夥哈哈笑之後,陳冠霖接著嘆道,「現在的孩子都不講台語了,只能先從操偶教起。」
他從小因想學布袋戲而自行「禁足」多年,學成後,卻看到下一代的台語已不輪轉,連普通台語都不太會講,何況是聽懂傳統布袋戲的文言文?但他對布袋戲的熱情,依然不減。
▲沒有大人督促,陳冠霖從小就投身布袋戲的練習,樂此不疲。吳長益攝影
《西遊記》陪伴長大的童年
大稻埕在清朝已是人文薈萃之地,當今廟宇仍保留許多本土文化,陳冠霖在這裡長大,經常看到迎來送往的場面,每遇迎神賽會,更是一路跟隨觀賞。國小,他興沖沖地加入布袋戲社,專心操偶——很難想像,當小朋友蜂擁衝到操場盪鞦韆、打籃球,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卻正襟危坐地在位子上自己練習表演《西遊記》,孫悟空是他最喜歡的角色。上了國中,同學玩電腦,他還是在玩布袋戲。
國中雖因考試而中斷布袋戲的學習,但他仍喜歡收集戲偶,只要月考一百分,媽媽就讓他買戲偶過癮。媽媽見他真心喜歡,還會帶他去看歌仔戲,或買霹靂布袋戲素還真的卡帶,讓他聽個過癮。
▲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現場演出。趙郁誠攝影
國中學藝並進 光明正大玩戲偶
由於陳冠霖買戲偶毫不猶豫,買到攤位老闆都認識他,後來更告知他布袋戲國寶藝師陳錫煌在台北偶戲館開課,陳冠霖馬上報名,每週六下午就去偶戲館上課。
他操偶的技術被老師注意到,陳錫煌告訴他,一週一個下午,只能學到皮毛,要他有空就去自己家裡練習。正好老師家住得不遠,因而促成了這段師徒情緣,「老師那邊的環境很好,我有空就去那邊,我媽也很放心。」
從國中開始,陳冠霖可以說是走上了布袋戲的專業藝師之路,每週六固定在台北偶戲館上課,每週四晚上去陳錫煌家中上到8點,又接著去慶安社區上到晚上10點,整整五年,沒有其他娛樂,他不以為苦,還樂在其中。
師父見他學得用心,也傾囊相授,例如:小旦走路要練一個月,拿腳、抓腳擺裙,各練二個月,搖扇、寫字、磨墨要三個月,一年後才學到小旦梳頭髮。
陳冠霖不管身處何地,吃飯看電視,手上必有一尊戲偶,練習各種動作,被大家戲稱「過動兒」。
▲陳冠霖(左)在北市士林雙溪國小兼課,教授布袋戲。曾允盈攝影
祖師爺照顧 工作穩定到今日
布袋戲劇團這個行業的祖師爺是西秦王爺,但師父陳錫煌也會供奉田都元帥,什麼道理?他不知道;陳冠霖自己則像台灣人敬神一樣,都會燒香默禱。他開玩笑說,大概是祖師爺看自己很認真,都沒有出去玩,所以工作穩定,連買股票都有小賺。
陳冠霖從學習第一齣戲《判官審石頭》到可以擔任主演,時間超過五年,現在他已經學了二十齣戲,腦中有許多劇情、口白,可以自行成串發揮,不再需要腳本。他個性活潑,詮釋丑角相當到位,隨口說出幾個笑話,台下觀眾就笑成一片,讓他很有成就感。
如今,刻苦勤學的他已經成為主演藝師,只要是「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的演出,多半由他掛帥,還擔任解說,台風穩健而風趣,頗有大將之風。
▲陳冠霖認為應讓孩子先喜歡布袋戲,培養小小觀眾的興趣。曾允盈攝影
該說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清領時代,布袋戲跟著唐山客來到台灣,唱泉州腔、吟文言詩詞,小生、小旦講求優雅,口白帶有京劇曲韻,才能在神明前演出。
不過,這也使陳冠霖看到傳承的危機——優美的文言文已遠離民眾生活,「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陳錫煌一脈相承的是原汁原味的泉州布袋戲,但泉州腔加上文言文,布袋戲發展只能侷限在北部小眾,殊為可惜。
陳冠霖現在也在小學教社團,看著孩子講台語好似講英文,心中感慨萬千。雖然他也喜愛京劇,但隨著台語人口越來越少,有必要時,布袋戲偶也只能講白話文。或許這就是與時俱進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