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母親節最應景的院線電影,全新數位修復版經典國片《油麻菜籽》今(12)日舉辦首次媒體試映,這部被譽為台灣新電影時期最賺人熱淚作品,從一路悲喜到溫暖的結局,果真現場受邀的老中青三代,都被感動不已。久未露面的導演萬仁,也和演員妻子《油麻菜籽》女主角蘇明明連袂出席映後。萬仁激動表示:「40年後再看,台灣女性依然以她們堅強的韌性推動著社會,這真的是獻給辛苦的台灣母親和女兒的電影。」
萬仁前年因跌倒意外受傷,導致頭蓋骨碎裂,他自稱從鬼門關撿回一命,完全要感謝妻子蘇明明形影不離的扶持照顧,才能恢復得如此快又順利,讓他對台灣女性的偉大,感觸更深。兩人在映後受訪時,無微不至的互動,令旁人更感鶼鰈情深。事實上,1983年拍攝的《油麻菜籽》,不只是導演萬仁的首部劇情長片,也為台灣影壇促成一對導演和演員攜手一生的良緣。然而,這段戀情卻並非一拍即合。
萬仁、蘇明明夫妻聯袂出席《油麻菜籽》媒體試片。海鵬影業提供
兩人連續合作《油麻菜籽》《超級市民》兩片,但也都沒來電。蘇明明回憶:「《超級市民》那年(1985)金馬獎在高雄辦,我先回台北,高跟鞋忘了帶,晚上打去問飯店,櫃檯說有找到。」正巧那時萬仁就在櫃檯旁,便幫她的高跟鞋帶回台北,兩人卻依然慢火沒進展。直到有位記者找他們一起吃飯,才終於走近。「因為早已經很熟悉了,很自然就在一起。」萬仁靦腆笑說。結果這對導演跟女主角,直到生完兒子後,相識13年才登記結婚,也沒辦過婚宴,攜手至今已38年。
「可能是拍《油麻菜籽》時,就培養出很好的信任基礎吧?」蘇明明說她是拍了該片後,才對自己作為演員很有信心,因為當時根本沒有劇本看,只看了原著小說,還得從高中、大學演到出社會,根本沒時間揣摩,到了現場就演,全靠與導演間的彼此信任來完成。
以那場蘇明明的頭髮被陳秋燕剪成像狗啃,令人不捨的戲為例,雖然剪的是蘇明明頭戴的清湯掛麵式假髮,但她坦承在拍攝前,真的很怕陳秋燕剪到她藏在假髮內的真髮或耳朵,結果在導演萬仁引導下,她一上戲就忘了害怕,想到劇中人的委屈,不覺悲從中來,眼淚一滴滴落下。
至於萬仁則透露,《油麻菜籽》從開鏡到上片僅短短55天。當時劇組每天無日無夜地無休拍攝,大家有志一同以拍完殺青為目標,哪有時間對女演員想入非非?其實那時從萬仁上一部三段式電影 《兒子的大玩偶》由他執導的《蘋果的滋味》一段中,大膽挑戰當時保守氛圍的劇情,到戲外喧騰一時的「削蘋果事件」,都展現他踏入影壇初生之犢的衝撞勇氣。
《蘋果的滋味》因片中呈現違章建築等貧窮落後畫面,被指為有害國際形象,以黑函發給國民黨文工會,投資出品該片的黨營中央電影公司便在未經導演同意下擅自修剪。此事經媒體露後,引起輿論嘩然,最終讓該片得以逃過大幅刪減順利上映,成為台灣新電影時期重要的「削蘋果事件」。「我從小住南京東路,看過去就是大片違章聚落,後來整治成現在的林森公園。對我來說,那些破落的違建,是最真實不過了,哪會是故意誇大社會黑暗面?」萬仁說。
萬仁說當年的黑函是誰寫的、哪些人在打壓台灣新電影他都知道,但電影創作路上只要一妥協就完了。結果《油麻菜籽》片中一家人搬到的台北落腳地,萬仁仍挑中當年的中華新村違建聚落(如今整治後的西門町西本願寺廣場)取景,繼續堅持他寫實基調的創作立場。片中隨著主角家庭的數度搬遷,也意外記錄了台灣不同時代的生活方式與城市風貌,如今也因許多取景地點建物都已不復存在,更凸顯電影為時代留下見證的珍貴意義,留下這片土地珍貴的戰後國民的生活集體回憶,讓台灣的年輕一代,更能了解我們是如何一路走來。
滿滿時代情懷與土地情感的經典國片《油麻菜籽》,改編自廖輝英獲時報文學獎首獎作品,由萬仁執導,陳秋燕、柯一正、蘇明明、顏正國等人主演。由於選角用心,每位演員的表現都稱職出色,加上戲情寫實動人,1983年底全台上映,即創下極佳的票房與口碑。飾演母親角色的陳秋燕,榮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廖輝英、侯孝賢兩人更獲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隔年進軍香港,成為當時少數在香江賣座能突破百萬港幣的國片,並獲選香港電影金像獎「年度十大華語片」,堪稱台灣新電影最平易近人的作品之一。
劇情透過母女與家庭故事,反映戰後台灣從農業社會進入工商業社會,女性地位在重男輕女傳統觀念下,如何走出一片天的變遷。飾演母親的陳秋燕,將傳統婦女「油麻菜籽命,落到那裏,就長到那裏」的認命觀念,刻劃得淋漓盡致;對照於飾演女兒的蘇明明所代表的戰後嬰兒潮新女性,則是由茫然順從到不甘屈服,終因為能撐起獨立主自的經濟能力,得以突破命運擺佈,告別舊時代束縛,昂揚走出新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