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投資AI股的萬用策略

▲AI概念太迷人了,怎麼能不投資呢?Adobe Stock
第254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概念股風靡全球,我有好幾位友人也熱衷於此,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AI概念太迷人了,怎麼能不投資呢?但他們分別遇到相同的基本問題,例如:什麼是AI概念股?該選哪一檔比較好?台灣的AI股好還是美股好?如何評估股未來前景與合理股價?股價波動劇烈,該如何應對?AI概念股會不會是泡沫?由於變數太多,投資人又沒有定見,最後搞得精神緊繃,時時盯著行情而頻頻進出。這樣投資,不僅辛苦,也不容易有好成績。

與2000年的「達康」泡沫明顯不同

這波AI熱潮,很容易讓資深投資人聯想到2000年的「達康」(.com)泡沫。當時網際網路興起,各種商業構想滿天飛,恰巧市場資金充沛,許多名稱帶有「達康」的股票一飛沖天。但當時網路環境以免費為主流,大多數的達康企業只能不斷地燒錢,卻得不到實質的營業收入和盈餘。稍有財務常識的人都知道,泡沫終將破滅。

而現在的AI股就不一樣了,他們不僅有具體的業務、產品、營收、盈餘,通常還是業界的龍頭老大,例如市場所謂「AI 5」:輝達(nVIDIA)、微軟(Microsoft)、超微(AMD)、台積電(TSMC)、博通(Broadcom)。其實,對投資人來說,問題反而更難。AI未來到底會為這些公司帶來多少營收盈餘,以及公司還要投入多少資金?根本是未知數。簡單說,沒人知道多少倍本益比才合理。既然不知道合理股價,又如何判斷是否泡沫呢?

同一群主角演出不同戲碼

研究產業,正常的方法是先釐清整個產業的上下游關聯,然後逐一就個別企業、關鍵技術等做細部研究,要能見樹又見林。但AI產業和石化、紡織、鋼鐵等業有很大的不同,它幾乎是在一夕之間出現的。越來越多的企業界宣稱自己屬於AI產業、或是使用並受惠於AI的產業。市場有所謂「洗AI」(AI washing)之稱,更有企業直接變更為含有AI的公司名,例如C3 AI。大家都希望藉由和AI沾一點邊,輕鬆提升股價。如今,要找出一家和AI完全無關的企業已經相當困難。

既然個個都是AI股,所以重點在於,誰才是主角?幸好,主角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他們都是超級巨星,你不會錯過的。簡單說,主角差不多就是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7):Meta( 即Facebook)、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Alphabet(即Goog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和特斯拉(Tesla),頂多加上台積電。他們,毫無疑問,就是一群菁英科技公司,帶領美股甚至全球股市從2010一路漲到今天。這十多年來,市場炒熱的議題有:大數據、雲端、虛擬實境、串流影音平台、電子商務、新能源、人工智慧等。反正就是這幾個主角合力演出。至於演什麼戲,反倒不是重點。

 

投資人該如何參與AI熱潮呢?很簡單,就是買S&P 500的ETF。Adobe Stock

▲投資人該如何參與AI熱潮呢?很簡單,就是買S&P 500的ETF。Adobe Stock

 

S&P 493

所謂:「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一毛錢。」把主角找出來之後,問題就非常清楚了。例如,S&P 500一向是美股的重要指標與投資標竿,但人們發現,這500檔股票的表現,主要來自上述的7巨頭,剩下493檔根本績效平平。這方面的資料與報導非常多,投資人只要花點時間,就可以搜尋到不錯的文章,也可以自行計算。據2023年8月的一篇財經部落格文章,2023年1到8月,S&P 500的市值增長,70%來自7巨頭。而2013年1月到2023年8月這十年多的期間,60%來自7巨頭。

全球資金爭相投入這7檔股票,使得這7巨頭達到前所未見的規模,其市值合計約13兆美元,占S&P 500的30%左右,集中程度堪稱百年僅見。根據德意志銀行的研究,7巨頭的獲利合計,超過美國、中國和日本以外任何一個G20國家之所有上市公司的獲利總和。如此龐然巨物以遠高於一般企業的速度成長,獲利不斷推升,形成一種獨特的競爭優勢,幾乎可以輾壓所有的競爭者。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不要浪費子彈,只投資這7檔就好了,不要管其餘493檔?筆者以為,這493檔股票仍然具有重要功能,理由是成長股與價值股的消長終將出現。

樹不會長到太空

這7檔股票是否為泡沫,是當前最熱門的爭議,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投資人爭相把資金投入到這7檔股票,會使得另外493檔股票,相對上越來越便宜。7巨頭可以視為成長股中的「成長股」,其餘的493檔因為相對便宜,姑且可以視為「價值股」。而每個人的投資預算是有限的,當投資人狂買成長股,到一個程度,勢必要出售手中的其他股票。這使得成長股相對於價值股越來越貴,最後失去吸引力。

反過來說,當「價值股」相對「成長股」便宜到某一個程度,就是成長股達到上漲極限的時候。這句話可能有點不好理解,但意思很清楚:樹不會長到太空。成長股的上漲有一個極限,而到達極限時,正是價值股最誘人的時候。這也是成長股與價值股績效反轉的時候。

一個萬用投資策略

那麼,投資人該如何參與AI熱潮呢?很簡單,就是買S&P 500的ETF。(這不是廢話。)

首先,既然主角是美股7巨頭,當然選擇美股。其次,現在S&P 500市值裡,大約有30%是7巨頭,其實也很夠了。如果7巨頭繼續大幅上漲,S&P 500也會有不錯的表現。而如果7巨頭反轉向下,此時正好是另外493檔股票開始有所表現的時候。這形成一個自動平衡機制,讓投資人可以安心長期持有。

投資真的不用很複雜。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信報》為何封殺「香江第一健筆」?
7月31日,被稱為「香江第一健筆」的練乙錚在《信報》發表了〈別了《信報》〉,記述他被《信報》停筆的經過,…
台灣童謠之父-施福珍的傳奇故事
1964年的一天下午,施福珍正在睡午覺,忽然聽到窗外傳來學生因為玩瀝青被黏到腳的抱怨聲:「點仔膠黏到腳。」此時,他的創作靈感湧現,當下寫了…
美國公務人員工作最幸福
每當經濟不景氣,被譽為「鐵飯碗」的公家機關工作就特別吃香。據台灣考選部的統計顯示,2011年高普考報考人數創下新高,達到135,004人,…
中國網路革命的發酵:從尋找領袖到尋找階級
海外中文世界裡,中國革命的腳步聲越來越響。如果說2017年3至10月中國流亡富商、國安部線人郭文貴發動的「郭氏推特革命」…
看到嬰兒潮退休問題的一道曙光
嬰兒潮世代的退休問題,大約從2005年起就有大量的文章和研究,不斷提出警告要大家早做準備,而關心這個議題的讀者也越來越多,…
媒體大亨梅鐸的20年中國情緣
2010年8月9日,世界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決定出讓其在中國的主要資產,將麾下的三家華語頻道(…
澳洲人如何看待達賴喇嘛?
歲末之際,達賴喇嘛再度受邀訪問澳洲。這雖然是過去三年內達賴到澳洲的第三次訪問,但所引起的媒體效應卻一點都沒有減少,…
西班牙風力發電成績佳 占全國四成電力
當世界大多數國家面臨能源危機之際,多年來提倡風力發電的西班牙卻得以避免高油價的困境,維持相對穩定的能源價格。西班牙3月底的風勢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