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暨美食記者、專欄作家陳志東。謝平平攝影
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今(19)日舉行《農產加工學問大-水果加工的變法時代》新書發表會,會上邀請美食作家番紅花與資深旅遊美食記者、專欄作家陳志東分享台灣水果的加工技術新發現。番紅花表示,水果顏色紅黃橙綠,對人來說,是種渴望,而陳志東則表示,數十年前,台灣還未發展「採後技術」,現農糧署已有「採後技術行銷專員」,大大提升台灣農業競爭力。
數十年前,當陳志東提到「採後技術」,連長期關注農業的政治人物也沒聽過,農產品包裝也相當不起眼。果農表示,鮮果保鮮期短,採後技術的多元發展有助農民減少損失,現隨著美學力深入台灣社會,農產加工品包裝文青化,擺脫陳舊印象,而他認為,台灣今日在「採後技術」已是大大進步,推動台灣農業進步。
而標榜水果風味的手搖飲進軍國際,陳志東認為,台灣手搖飲含有高糖,輸出他國形同「台灣的鴉片戰爭」,破壞年輕人、外國人對單品茶的認識。但若2024年水果加工技術能因此取代現在手搖飲的大量糖分與他國茶葉等原料,提升台灣產製原料比例,或可在手搖飲市場中,開闢藍海市場,有助於台灣農產加工品的銷售通路。
除推廣農產品加工市場,陳志東認為,台灣農業的競爭力還有農村觀光,各種果樹在不同季節開花、結果,白鷺鷥飛舞,一景一果,美不勝收;結合觀光旅遊打造「農舞台」,這正是台灣小農不同於其他大國規模經濟所獨具的特殊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