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AI教育的下一步? 葉丙成、陳炳宇跨界談人工智慧深耕教育問題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替未來教育尋找新方向,只因自己是被台灣栽培的孩子。人物誌提供
曾允盈

人物誌舉辦的首屆「2024臺灣當代人物論壇」昨(29)日登場,以「直面未知、拓展視野,描繪未來美好形狀」為主題,集結AI人工智慧、地方創生、台灣品牌等領域的專家人物,期盼為下一代投資未來的可能。

1

人物誌舉辦首屆「2024臺灣當代人物論壇」現場,葉丙成分享培養AI人才刻不容緩。曾允盈攝影

其中由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攜手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對談AI面向勾勒未來樣貌,使身處當下的你我,不再為了未知而感到恐懼。

2

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以新型態的影片模式,跨時空與AI化的自己對話,分享自身觀察與AI未來趨勢。人物誌提供

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此次以新型態的影片模式,跨時空與2030年AI化的自己對話,分享自身觀察與未來趨勢。他提醒,未來世界充滿變數,也要做好心理準備,隨時迎接挑戰、不斷學習。身處以半導體為優勢的台灣,如何以「軟轉硬」,讓軟實力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

對於型塑未來樣貌,AI也正在改變職場生態,教育部次長葉丙成獲邀出席論壇演講,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持續保持好奇心,每三到五年學習新技能,將成為未來職場趨勢。」

葉丙成也表示,隨著數位時代的新興工作不斷出現,傳統大學科系已無法緊密對應,培養AI人才刻不容緩。葉丙成表示,未來職場需要AI研發與應用人才、跨領域人才和問題解決人才,教育部透過推動「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更把AI人才的培育延伸至中小學,舉辦中小學AI競賽與課程,讓偏鄉國中國小,也能擁有建立自己的AI模型、訓練AI參數的能力。期盼組成「AI復仇者聯盟」,藉由跨領域整合,持續溝通和學習,培養出具備AI素養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新世代人才。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牛耳藝術渡假村──結合文藝與自然
1987年成立的牛耳藝術渡假村,前身為牛耳石雕公園,是專為收藏素人藝術家林淵作品而成立的藝術公園。創辦人黃炳松表示,因為台灣三位名雕刻家…
拒絕國際救援隊入川 另有蹊蹺?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地震引全球關注,傷亡人數不斷攀升,眾多災民仍在瓦礫深處,命懸一線。已經進入汶川震央的空降兵和武警部隊,…
美國初秋的溪澗
炎熱的夏日悄悄隨著暑假結束,金風吹拂的初秋開始送爽。 身在美國紐澤西州的阿丹,在住家附近補捉到一幅靜謐悠遠的溪澗瀑布山林美景。阿丹說,…
法航失事 中媒為何遮掩第9名乘客?
法航AF447班機失事,機上9名中國乘客的名單,卻在有關單位的遮遮掩掩之下,只公布了部分名單。…
東海「博雅教育」 打造全人菁英
現任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談及最引以為傲的東海特色,會毫不猶豫地提及「博雅教育」。在東海大學的網站中,對於何謂「博雅教育」,有如下說明:…
「傀儡」的由來和傳說
說起「傀儡」這個詞,現代人馬上會想到木偶或受到別人控制的人。在中國古代,傀儡的名字叫「倡者」,本意是會唱歌跳舞的人。偃師是最早造出「傀儡」…
楊明超以「小池塘」創造益網科技「好的循環」
2016年1月16日台灣總統大選前夕,「周子瑜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當時,有位名叫「楊明超」的人在個人臉書表示,他是「益網科技」…
天地傳異響 古籍可解迷
2020年,歲次庚子,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災禍連連的同時,異象頻出。從多處天空不明原因的巨響到貴州山谷中的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