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出走二十多年,特别是西进中国,造成台湾严重的产业空洞化、人才外流,是台湾薪资结构倒退、国力衰退的原因之一。
一直有评论提出,只要解决制造业所需的人力,让外劳的薪资与本劳脱钩,就能让外销型的制造业回流,改善台湾经济、提升薪资水平。
这个论点,基本上我是认同的,但多少是「见树不见林」,这并非万灵丹,也不是唯一的解药;同时,台湾制造业的出走,恐怕会变成常态。
(1)制造业未必要回流台湾
首先,台湾外销型的制造业,多半属于劳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靠着压低成本,勉强维持市场竞争力。这一类的制造业,若不进行产业升级、再造,无论是否回台湾,早晚都是要被淘汰。
况且,外销型的制造业还面临国际上的关税竞争,台湾目前取得的零关税优惠甚少,这一些劳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即使回台湾,产品价格在国际上能有多少竞争力,很难说。
对于大型的外销型制造业,特别是上市柜公司,基本上是「市场在哪里,原料在哪里,零关税优惠在哪里,就到哪里设厂」。
以美国为例,近年来发展页岩气技术有成,有助于节省能源成本,美国的制造业回流美国,台商也跟着增加在美国设厂的投资,石化业的台塑集团为个中代表。
此外,近年来东盟市场崛起,台商也是增加当地的投资,在当地设厂、销售,还可以节省运输费用等。
另一个不可忽略的趋势是,美国与中国之间近年来掀起贸易大战,美国认定中国多项外销美国的产品有倾销,陆续课予惩罚性的重税,台湾厂商也受到波及。为了规避重税,台湾大厂只好转战拥有美国零关税优惠的第三地设厂,或是并购当地的厂家,太阳能产业即是一例。
(2)本劳、外劳与机器人
至于本劳与外劳的供给,这又是另一个变数很多的问题。
先说外劳。台湾的外劳多半来自东南亚,由于东盟市场崛起、劳力需求大增,以印度尼西亚为例,近年来一直传出有意终止输出外劳,这个苗头,对台湾来说是一个警讯。
至于本劳,这几年的「适用性」一直被企业主抱怨,主要是台湾政府近年来广设大学,摧毁了对台湾制造业所需人才最重要的技职教育。若是要提升本劳的素质,政府必须重新扶正技职教育。
另外一个警讯是,无论本劳或外劳,都要正视全球自动化的趋势。这几年,抢走台湾劳工饭碗的,并不是大陆劳工,而是机器人,以及高科技。以台中的精密机械聚落为例,机器人的研发,从大型工业的类型逐渐延伸至民生服务型。
大陆的工资成本一直上涨,很多有竞争力的大型工厂早已是先打预防针,提早将生产线自动化,减少对人力的依赖,等于是免疫了。
(3)制造业未必要回台,但一定要走出中国
台湾的制造业,基于贸易的本质,一开始都是走向全世界,但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却演变成一种独特的「锁国」局面,就是「锁进中国」,放弃全世界。
我们来比较一下韩国三星,韩国三星打的是「世界杯」,成功跃为世界级一流企业,不像台商锁在中国,只打「大中华杯」。
但随着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再吃香,台商也警觉到对中国市场依存度过高的风险,以及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崛起,又走回全世界。
(4)结语:台湾经济怎么办?
若是去问问制造业台商,回流台湾最大的阻碍是什么?通常不脱离三种答案,分别是:政府效能低落、蓝绿恶斗严重、缺乏国家产业政策。
前面二点,相信大家都深受其害,但对于什么是国家的产业政策,在台湾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尤为重要。
若是制造业出走台湾,将变成常态,那么扶植内需型的产业就变成必要,例如近年来观光、零售业已见成长。当然,要刺激消费力,就请政府多放一点「小确幸」的连假,搭配补上班的配套,皆大欢喜。
(本文仅代表作者之意见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