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搬起的巨石

自从6月9日以来,香港人不断的涌上街头,反对「送中」条例,全世界都看到了这块挡在自由与独裁之间的巨石。Getty Images
第203期
马建(英籍华人作家)

北京当局最近多次使用中国的成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来指责川普掀起的贸易战。

现在香港人就搬起石头,砸向北京当局掌控的香港政府。自从6月9日以来,香港人不断的涌上街头,反对「送中」条例。从一百万人增到了二百多万人,从青年学生到母亲、老人、孩子,他们终于创造了人类历史最壮丽的民主集会,全世界都看到了这块挡在自由与独裁之间的巨石。

香港政府妥协了,搁置了法案但是没有撤回。民众在要求林郑月娥谢罪下台,她没有回应。也就在5月16日,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召见了二百多名香港亲中人士,布置《逃犯条例》修订立法工作。王志民表示,中央全力支持港府修改填补法律漏洞,更形容修改条例是大国博弈,真正对手是西方反华势力,他指出,美国反华势力将香港作为中美贸易战制衡中国的棋子。

那么,香港就成了中美贸易战的前线了,林郑月娥就是冲在前面的傀儡,香港市民就成了冲在中美之间的棋子了。

但香港人是为守护人类的自由和法治而战。

他们上街示威反对「送中」恶法,是因为一旦通过,中共不但可以随时抓捕任何民主人士以及学生商人,也是对全球民主国家的严重威胁。加拿大因为扣押了华为的孟晚舟,两位加国公民被抓捕成为人质。中国政府急于通过《逃犯条例》,是为了扩大他们的控制范围,是在加拿大引渡孟晚舟而引发的香港引渡战。

香港本身与18个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包括了英国、美国、新西兰、加拿大和澳洲等国,但不包括中国。英国在1992年为香港制定引渡协议及现行《逃犯条例》时,也强调:只与司法制度、刑罚制度、人权状况达目标政府建立引渡关系,即使香港主权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此人权标准仍然适用。看看今天的新疆和西藏,谁敢承认中国的人权记录达标了。修订条例就是违反《中英联合声明》的承诺,是拆除自由社会和独裁统治之间的防火墙,是把北京当局的特洛伊木马牵进香港。

今天的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城市,也是中国主权之内唯一拥有自由和法制的特区。它的特殊位置决定了香港是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冲突中心。因为香港的法制是可以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从而影响这崛起的红色帝国对全球的伤害。反之,中共独裁控制了香港,西方民主国家也就丧失了改变中国无法无天的扩张野心,只能退守在敦刻尔克海滩挨打。

在林郑月娥的「修例」计划之前,香港已经陷入风雨飘摇的恐怖气氛中。我在大馆的两场演讲中,都讲到保护香港言论自由的紧迫。因为在独裁者眼中,我们人人都是逃犯了,随时会被抓捕失踪,因为自由意识是独裁者首先要铲除的。

自1997年香港回归至今22年,香港人与北京之间的抗争从未停止,2014年持续了79天,要求一人一票真普选运动,随着抵御警方催泪瓦斯的一片片黄色雨伞,载入自北京天安门事件以来中国最轰动的民主运动史页。香港教授以及学生领袖也被以暴动罪名判刑入狱,香港出版业和新闻媒体也在高压下退缩,作家和出版人或被绑架至内地,或被迫流亡台湾。但自由的种子四年之后又长满中环长满香港大街小巷,也在伦敦、纽约、温哥华等到处开花。这一次香港人再也不信任中国政府了,而且是全家老小出动。人们意识到了言论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是他们的唯一盾牌。

去年11月,林郑月娥前往北京领旨,得到明确指示:「港澳同胞要完善特别行政区同中国《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求香港不能无限期的推迟履行《基本法》赋予香港的法律责任,指的就是实施针对煽动叛乱、颠覆国家政权、分裂国家和叛国罪行的23条国家安全法。

北京当局希望对香港保持全部控制权,所以不允许在这片半自治的领土上实行全面民主。然而,由于没有民主,接连几届香港政府都因低估公众的担忧而陷入政治危机。林郑要修改《逃犯条例》,是为了迎合北京当局,为了方便中国警察合法跨境抓人。可以说从北京当局镇压黄雨伞运动至今,香港人对他的真面目已经完全厌恶。香港与中国政府只会走向对峙,绝大多数香港人已经丢掉了对中国政府的幻想,他们在为捍卫自由、法治的生活做最后决战,这个决战不仅在街头,更在人们的心头。我想,委内瑞拉的双政府局面也会出现在香港的广场。

文明冲突也是政治冲突。香港的自由意识来自英国的长期统治,因此,在交给中国政府之后,英国政府必须支持这座已经多元化了的香港,尤其是民主被极权冲击得四分五裂的时刻。香港虽然土地易主了,但人心不会随之改变的,他们仍然坚守着英国传统的普世价值观,而且是为所有的民主国家阻挡着独裁者不断扩张的中国恶梦。

北京当局现在能搬起香港这块巨石吗?下一步,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卡個位」,卡出排隊服務經濟
日本連鎖拉麵品牌「一蘭拉麵」今(2017)年6月進軍台灣,開幕日就吸引超過300名粉絲排隊光顧。凌晨2點就來卡位搶得頭香的,…
【堅持完美】看見智慧經典語錄之五
丹尼爾(Daniel Ulrich,《看》雜誌特約攝影師)── 我們沒有馬馬虎虎,只有perfect!(《看》第24期「封面故事…
疫後進軍越南?大A越南跨境電商孵化器:落地是不二法門
2016年,台灣政府提倡新南向政策,幾年後卻因為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不少台商鎩羽而歸。如今疫情解封,是否還是南向前進的好時機…
中國房地產強勢回暖背後的隱患
進入6月,中國樓市的強勢反轉引人注目。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鐘偉去年還擔心房地產行業調整會過於漫長,近日卻驚呼:「…
O!YES咖啡館 讓你All Yes!
最近在高雄鳳山小巷裡夯起一家「O!YES」咖啡館,不僅有咖啡,還有道地台灣美食,更有輕食健康早餐,早上6、7點上工,晚上10點打烊,這麼拚…
北一女創紀錄 畢業30年全班「回娘家」
北一女(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是台灣首屈一指的女子高中,建校至今超過一百年,培育各界菁英人才,校友遍及全世界。…
自由經濟示範區歹戲拖棚
政府說要設自由經濟示範區或特區已經四年了,但到現在還在繼續規劃,而說不出這特區到底有甚麼特別之處,有甚麼真正的功能和必要性。…
Meyer家的老師傅與老機器
這是阿丹關於美國Meyer手工羊皮紙製造家族的系列報導之三。上一期呈現的是Meyer家的小兒子史蒂芬(Stephen Me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