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中國樓市的強勢反轉引人注目。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鐘偉去年還擔心房地產行業調整會過於漫長,近日卻驚呼:「回暖勢頭看起來太過強烈而不真實。」專家分析,這次樓市反彈是政府推動、政策急遽變化的結果,由此潛藏的風險很大。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信息中心的最新監測,5月全大陸30個主要城市中,住宅成交面積漲幅超過10%的有17個,其中漲幅最大的是杭州,達到55.65%。
過去一年低迷的樓市,怎麼突然興奮起來?主要原因是中國官方推出的4萬億和十大產業刺激計畫,銀根鬆動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不過,多數業內專家認為,上半年放出的天量銀行貸款下半年將明顯減少,目前瘋狂上漲的房價只是曇花一現。
香港中文大學郎咸平教授在接受新浪採訪時表示,中國的製造業危機導致大量的資金脫離實體經濟,進入虛擬經濟,以至產生了虛擬經濟回暖的假象,房地產市場就是一例。他認為,中國真正的問題是製造業危機,當看到市場回暖的時候首先要想到是不是製造業又出了問題?中國官方幾次宏觀調控、出口退稅問題的誤判,讓製造業環境更加惡化。今年前5個月,中國外貿累計進出口總值下降24.7%。進口原材料下跌,以前拿來進口的資金去哪裡?去投入其他領域,包括樓市。除了製造業的資金外,還有很多避險資金也進入樓市,所以這樣的回暖是一種假象。
郎咸平表示,世界發達國家通常對房價持超然的態度,當房價下跌到與百姓購買力相對接時,房地產市場自然在民眾實際購買力的支持下激活成交量,消化庫存,重新達到供需平衡。而在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是在為政府打工,賣房、土地以及稅收,一半以上都歸政府,所以地方政府會力挺房價。
《上海證券報》首席評論員時寒冰分析,中國樓市在官方推動下強勢反轉,埋下了無窮的隱患。首先是金融安全隱患,在官方刺激信貸的背景下,一些開發商通過假造抵押貸款套現,把風險轉嫁給了銀行。其次,困擾中國的最大問題是內需不足,老百姓為甚麼購買力不足?一是中國的國民收入分配機制,向官不向民。二是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產品投入不足所留下的巨大缺口,都得由老百姓自掏腰包。第三就是高房價因素,在許多城市,購買一套房相當於一個中等收入家庭一輩子的收入。當開發商、官方等既得利益集團瘋狂攫取鉅額財富的時候,犧牲的是民生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內需動力。
現在,唯一能支撐房價的因素,就是通貨膨脹預期。問題是,在高房價本身就是通脹最重要推手的情況下,僅僅依靠通脹預期支撐下的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能夠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