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经二年筹划,国立故宫博物院与日本神户市立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交融之美—神户市立博物馆精品展」6月6日起在故宫南院隆重展出,成为最具规模的亚洲特展,展品包括书画、浮世绘版画、工艺器物等百件精品。最重要的日本国宝级、狩野内膳代表作〈南蛮屏风〉,在多次争取后,终于得以来到台湾展出。
众所周知,日本与古代中国交流频繁,奈良、京都保存有许多唐、宋文化。但日本与西方的接触则迟至十六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因大航海时代来到东方,才开启了日、欧交流。
数百年间,日本历经开放贸易、封锁基督教、幕府锁国、明治维新等不同时期,此次展出让时空回到了明末清初的日本江户(东京)时代,观赏者是否还能从中觅得今日日本的影子?
▲南蛮屏风(左幅)。
▲南蛮屏风(右幅)。
日本国宝级展品〈南蛮屏风〉
「交融之美—神户市立博物馆精品展」的首件就是〈南蛮屏风〉,制作年代在桃山时代(约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其上所绘之建筑、人物与衣服、动物等,绘制技法细致,构图完整,作者为当时的知名画家狩野内膳(Kano Naizen)。
〈南蛮屏风〉画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二艘大船,一艘张帆的船估计是在印度果阿或澳门,准备远航(左幅);一艘船已经收帆,船上有许多人员在桅杆上跳跃欢舞,准备进港(右幅)。
画上有日本不出产的大象,准备引进日本的灵缇犬、阿拉伯马等动物,许多人在港边等着卸货、点货,人物与动物的姿势、表情都十分生动。仔细一看,马匹的画法隐约与唐朝颇为相似。
画中有几位身着黑袍者,即是耶稣会士,一旁赤脚、身着灰色长袍者,为方济会会士——是的,基督教也随着国际贸易,辗转流传到了日本,包括不少日本上流社会都是信徒。1587年(明神宗万历十五年),丰臣秀吉下令禁止传教之时,当时日本已有75万人信奉基督教。
有趣的是,当时已有不少中国人移民日本,因此,在这次展品中也有几幅日本画家绘制的关公画像。
「黄檗」不只是动漫取景点
数年前,日本以高中女生铜管乐团为题的《吹响吧!上低音号》动漫作品获得许多民众喜爱,作者虚构的「北宇治高校」即以京都府立菟道高校为本,该校位于日本国有铁道(JR)「黄檗」站。不过,「黄檗」不只是动漫的取景点,更是日本佛教「黄檗宗」的发源地。
江户时代,长崎华侨众多,修建寺庙后,缺乏住持,因此请托中国僧人隐元隆琦(俗姓林)前往担任。隐元隆琦在中国时,修行临济宗,赴日后,与日本临济宗修法不尽相同,又受到日本幕府的监视,传播佛法并不顺利。
但隐元隆琦克服困难,终于在宇治市附近获得土地,并兴建了与福建同名的万福寺,他所带领的修行门派后来从日本临济宗独立出来,成为黄檗宗,他也被尊为祖师。
隐元隆琦本人擅长书法,他与弟子木庵性瑫(俗姓吴)、即非如一(俗姓林)均为日本江户时代重要的书法家,这次展出的〈隠元倚狮坐像〉即由喜多道矩绘制、隐元隆琦题字。
不只宗教,宋代精美的缂丝技术、书法、建筑、雕刻、医学等,也随僧人与画家传入东瀛;现今宇治市的万福寺就是中国式寺庙,为著名观光景点。
▲清・沈铨〈狮子戏儿图〉内容描述大狮旁有二只正在打闹的小狮,属南苹画派,现藏于日本神户市立博物馆。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清朝雍正年间,在工笔、没骨皆有造诣的浙江画家沈铨(号南苹)受邀前往长崎,当时是八代的德川吉宗掌政,他熟悉中国画家,因此沈铨在长崎的发展,可说比隐元隆琦顺利。他并以栩栩如生的工笔画法,打破了以狩野派、土佐派为主流的现象,连大阪、京都的画家也以他为师,从而产生「南苹画派」,对日本画坛影响巨大。
这次展出品中,沈铨的〈狮子戏儿图〉与宋紫岩(继沈铨后去日本的中国画家)的学生熊斐、宋紫石的五幅作品,从其画中,即可略窥「南苹画派」一二。
▲奥村政信被称为浮绘始祖,〈见两国桥夕凉〉展现西方透视技法,制作时间约为十八世纪中期。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这次展品众多,还可见到浮世绘(彩色印刷的木版画)始祖奥村政信、大师喜多川歌磨、铃木春信、葛饰北斋与歌川国芳等一系列的浮世绘作品,描述着江户(东京)不同年代的面貌。
此外,由荷兰设计、东亚制造的瓷器也是亮点之一,故宫特别与台湾历史博物馆、荷兰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荷兰德夫特王子博物馆(Museum Prinsenh of Delft)商借展品,让民众饱览日本与异国文化的交融。
「交融之美—神户市立博物馆精品展」展览精彩,但要提醒读者的是,展场温度颇低,务必穿上外套再进场观赏,该展在故宫南院展出至9月8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