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迎接创立105周年的台北市立动物园。杨樱淑摄影
第205期
活力十足的狐獴、懒洋洋的无尾熊、呆萌的羊驼、欢腾喧闹的猴群、超级明星大猫熊……你有多久没看过这些可爱动物了呢?来一趟台北市立动物园吧。
▲连烟囱都是长颈鹿的造型。杨樱淑摄影
那是春寒料峭的4月天,时隔25年,我终于再次造访曾经的「木栅动物园」,想起当年还是小孩的自己,以及生平第一次的毕业旅行,不由得惊叹岁月如梭。
认识动物园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历史。依其所在地点与发展,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日治圆山时期:1914〜1945年
1914,日人大江常四郎在圆山开设一处供民众观赏花木与动物的场所,翌年日本政府将其收购为官营动物园,于1916年正式营运。开幕之初,展出的动物至少有70种、148只,周日参观人数更高达800人,而当时台北市的人口仅有17万。
到了二战末期,由于台湾全岛频遭空袭,1943年开始,园方为了避免栏舍因轰炸毁损,导致动物脱逃而伤人,也经历了不得不将园内猛兽处死的黑暗时期。
2. 民国圆山时期:1946〜1985年
战后初期,动物的种类、数量稀少,动物园惨淡经营。1950年代进入重建期,动物园开始扩建,并引进新动物,员工人数也逐渐增加,更以动物表演、动物展览会等活动来吸引游客。
1961年开始圆山动物园与日本动物园进行交换或赠、购等交流,其中最轰动的是长颈鹿,游客们可说是名副其实地「引颈企盼」高高的长颈鹿低下头来看自己一眼。大象林旺与牠的伴侣马兰,也成为当时的镇山之宝。而到了1978年,持续近30年的动物表演终于画下了句点。
▲羽色鲜艳的大公鸡。杨樱淑摄影
3. 木栅时期:1986年至今
1986年9月14日,动物们在数十万民众的夹道欢送下,南下走了14.3公里到达新家──木栅园区。游行车队除了主角的20辆动物车以外,还有国旗、市旗、园旗车以及警车、医护车等,浩浩荡荡总计38辆,沿途还有定点表演活动,是一场盛况空前的「动物大搬家」。目前园区总面积165公顷,是全台占地最大的动物园。
▲大猫熊「圆仔」是动物园的超级明星。杨樱淑摄影
可爱动物大集合
木栅动物园的园区里动物种类繁多,要一次看完可说是不可能的任务,尤其有些动物还得碰运气才能看到,要是牠本身昼伏夜出,或是心情不佳无意赏脸、身体微恙休养中,那就只能择日再访了。以下则是园中的几个人气明星:
▲睡饱了吗?看起来好像还没。杨樱淑摄影
▲抱着小宝宝睡觉的无尾熊妈妈。杨樱淑摄影
‧无尾熊──慵懒害羞
这总是蜷曲在树上睡觉、憨厚的灰色毛茸茸小家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澳洲国宝」无尾熊不是熊,而是澳洲特有种有袋类动物,分布于当地东部低海拔的尤加利树林中。牠们是夜行性动物,新陈代谢较慢,一天要睡上17~20小时,清醒时多半在进食。
小知识:无尾熊的英文“Koala”,原来是澳洲原住民语「不喝水」的意思,因为牠们从尤加利树叶中得到了足够的水分,所以一般很少饮水。
▲可爱的外型让羊驼成为动物界网红。杨樱淑摄影
▲羊驼有着一双圆滚滚的大眼睛。杨樱淑摄影
‧羊驼──温驯呆萌
被羊驼圆滚滚的大眼睛盯着看,想不融化也难。90%以上的羊驼生活在南美洲智利与秘鲁的高原地带,是安地斯文明生活方式的体现,其余则分布在澳洲东南部与新西兰。
草食性的羊驼个性温和,外型像绵羊,可爱的模样让牠们广受喜爱,大约十年前开始在网络上引发话题,堪称「动物界网红」,现在世界各地许多观光牧场都可以见到其踪影。不过俗话说「吃饭皇帝大」,当羊驼进食时可别骚扰牠,免得被吐口水喔!
▲一人看一边,站岗要认真。杨樱淑摄影
▲「你在看我吗?你可以再靠近一点。」杨樱淑摄影
‧狐獴──友爱团结
还记得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大群狐獴一哄而散的景象吗?短短的一幕,却令人印象深刻;而近来因迪斯尼动画《狮子王》真人版上映,逗趣的狐獴「丁满」更再度引发热潮。充满活力的狐獴也是园区里的超人气动物,看着这些小家伙在沙地上忙碌地东奔西跑,或是直挺挺地站在沙丘上发呆,无论大人小孩都会忍不住尖叫:「好萌!」
狐獴栖息于南非纳米比亚与喀拉哈里沙漠,体型娇小,身长不到一公尺,一对前跂有着强而有力的爪子,擅长挖掘;眼睛周围一圈黑色块具备墨镜的功能,让牠们在艳阳下仍能清晰视物以躲避掠食者。狐獴拥有高度群居性,经常彼此互相理毛、拥抱,并有着一套神奇的「守望相助」规则:每天早上爬出洞穴时,牠们就已决定好当天各自的工作,有的当保姆、有的站岗,各司其职,专注负责;遇到敌人如蛇类来袭时,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