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嘉国小,这所全校只有63名学生的山中部落小学,不到城市里两个班级的人数,却让十位师长煞费苦心。除了操心学生,校长杨秋南和老师们还需要肩负起每个孩子部分的家庭责任。
师长身兼父母职,了解并参与孩子家庭
「在山地原住民地方任教,当老师好像不只是当老师,你可能还要扮演父母的功能,因为他们的父母几乎忙于生计,或者是经济比较弱;加上有些家长有酗酒的习惯,小朋友就更加没人照顾。」杨秋南的目光抛向远方。
原住民部落的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普遍都比都市家庭来得差,老师们需要在课余时间做家庭拜访,深入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情况。「比较难的地方就是,在这里老师也没办法24小时陪孩子,除了认真上课以外,有的老师经常自己买水果、食物给孩子。和城市遇到的条件比较不一样,城市当然学生是比较多,可是家长对孩子的资源非常舍得,很呵护。山区虽然班级、学生人数不多,可是每个孩子背后的家庭你都要去了解和参与,而且每个孩子在进小学之前,几乎没受过学前教育,都是空白。」
杨秋南说,这里的许多孩子是隔代教养,或是单亲家庭。有一回他假日到学校加班时遇到一位学生,才发现这名学生长期没有午餐吃,因为vuvu(奶奶的排湾语)没有煮,而这个现象在部落并不是个案。
「这个孩子后来因为家庭关系转学了,转学的时候我心很酸,因为她的情况我们很了解,老师也反应过,她二年级时很令我们头痛,但三年级好像变一个人,变成全班第一名,所以这个孩子是有资质,只是她的环境没有办法。我会舍不得的是,她离开以后,我们没办法再提供这样的照顾了,那她在另一个环境是不是能适应得好,发展得好,我们完全不知道。」杨秋南视每位孩子为己出。
一个平地人来到这块土地一年半的时间,他记得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当初有机会留在城市任职,杨秋南却毅然选择山中的小学校,并且还准备申请续任。「我对环境比较弱势的孩子,有种特别的情感,非常想要尽能力帮助他们。这与我修炼法轮大法有关系,因为修炼,我的心境变得柔软,能为山区的孩子提供好的教学环境,我觉得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一年半前的赛嘉国小,只有一幢含有8间教室的老旧建筑物,以及200公尺的操场。校长室和老师的办公室,便一起挤身在教室里。一年半过去,辛苦的耕耘有了丰硕的成果,新的教学楼和一大片生态户外教学环境,让赛嘉国小显得生气勃勃,连续二届获得教育部企划「活化校园形式空间和特色小学」的特优奖。
品德教学列第一,从专长里看到亮点
「为学生们准备好的硬件空间固然重要,但我和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孩子们在成长阶段,品德教学是我们列为第一位的。」杨秋南念兹在兹的,仍然是部落孩子的教育问题。
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孩子,如何教养好他们的品行操守?「说教反而让孩子反感,我们一路摸索,后来在每周一的升旗时间辟出一个『好习惯』时段,由老师出题,让孩子们来演话剧,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慢慢在改变。」杨秋南举例,学生现在会主动和师长们问好,也不再随地丢垃圾,这样的转变令他们倍感欣慰。「孩子有了基本的价值观,他未来成长的路,我们就不需要过于担心。」
除此之外,「因材施教」也是赛嘉国小的教学重点,成军不久的直笛队和舞蹈队,都在全县和全国大赛中,拿到亮眼的成绩。杨秋南说:「让他们从自己的专长里,看到自己的亮点。」
杨秋南更自掏腰包购买了45张票,计划在今年3月「美国神韵艺术团」来台演出之时,带领这些原住民孩子们,更深刻接受正统艺术文化的熏陶,期能有更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