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看天下

以色列新总理的老问题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7年曾发表题为〈阿拉法特的孩子〉(Arafat's Children)的社论说,前巴解领袖阿拉法特曾进行过二十年恐怖活动。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7年曾发表题为〈阿拉法特的孩子〉(Arafat's Children)的社论说,前巴解领袖阿拉法特曾进行过二十年恐怖活动。
Getty Images
第30期
曹长青

2月10日,以色列举行全国大选,产生新的总理。但不管谁来组阁(以色列是内阁制),都将面对老问题,那就是以色列的生存和自己人民的安全问题。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过去那种想通过让步、谈判,或单方面撤军,来和对手换取和平的一厢情愿政策,显然可能得改变。

妥协政策之所以不灵,和以色列的独特历史,以及中东的地缘政治有直接的关系。从1948年以色列(在联合国决议下)建国,至今60年来,作为中东的唯一民主国家(在海珊被推翻,伊拉克民选之前),一直遭到周边阿拉伯专制国家的敌视。曾发生的几次主要中东战争,都是因为阿拉伯国家连手,以多欺少,要把以色列这个国家灭掉。以色列不是被迫迎战,就是先发制人,阻止再次被打。而所谓以色列占领了阿拉伯国家的土地,都是以色列打赢这些战争后乘胜获得的(后来这些阿拉伯国家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这些土地就被交还)。而所谓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也主要是阿拉伯国家连手进攻以色列的战争造成的。所以有人用「土地」、「难民」这两大问题来谴责以色列,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今天,无论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还是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以及和伊朗的对抗,都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根本问题是这些阿拉伯专制政权,不允许以色列这个民主国家在中东生存。

面对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一味地想用和对手妥协来换取和平,显然不大可能奏效。因为当对方不承认你这个国家,不让你在这个地区生存(伊朗总统公开宣称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掉),妥协就是没有出路的。以色列的处境一直艰难,也和以色列领导人(尤其是左翼)有时采用一厢情愿的政策有一定关系。

实质以色列是在和伊朗作战

除了这种历史背景之外,更有三个现实问题,使以色列更难用政治浪漫幻想来对待。一是以色列和哈玛斯的交手,其实是在和伊朗交手,哈玛斯只是战争代理人。德黑兰在背后出钱、出武器、出训练人员,支持哈玛斯攻击以色列,这是公开的秘密。以色列和哈玛斯的冲突,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实质都是和中东最反美、反西方、反民主的伊朗毛拉政权在较量。德黑兰不仅被视为全球恐怖分子的庇护地(拉登很可能就藏身在伊朗),并在全力发展核子武器。以色列的新总理,很快就得做出决定,在美国的左翼总统奥巴马拒绝承担责任的情况下,特拉维夫要自己采取行动,像当年炸毁伊拉克海珊的核子工厂一样,炸毁伊朗的核武基地。因为伊朗如果有了核子武器,就可能被哈玛斯拿到手,这不仅威胁到整个以色列的生存,也威胁到美国和欧洲等全球安全。

二是巴勒斯坦人长期被恐怖主义和暴力宣传洗脑,很难有和以色列和平共存的常识和愿望。美国《华尔街日报》2007年曾发表题为〈阿拉法特的孩子〉(Arafat's Children)的社论说,阿拉法特曾进行过二十年恐怖活动。1970年,阿拉法特就曾阴谋推翻约旦(亲西方)政府,后来又要在黎巴嫩这样干。1973年,11名以色列运动员在慕尼黑被恐怖分子杀害。近年公开的电视数据片展示,阿拉法特当年听到以色列选手被杀害时,兴高采烈。前罗马尼亚共产政权的情报官员佩斯巴(Ion Mihai Pacepa)曾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我知道阿拉法特是被克格勃支持从没有改变的恐怖分子〉的文章回忆说,当年罗共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在布加勒后斯特宴请阿拉法特时,这位巴解头子说到高兴处,炫耀说,那些行动(指杀害以色列运动员等)我们干得「非常小心」。

用恐怖和暴力喂大的孩子

《华尔街日报》的社论说,1973年美国国家安全署(NSA)窃听到,阿拉法特在电话中指示巴解组织的恐怖分子暗杀美国驻苏丹大使诺埃尔(Cleo Noel)和他的副手穆尔(George Curtis Moore)。虽然阿拉法特后来宣布放弃恐怖主义,并在1993年被请到白宫,和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但在这同一年,英国国家反犯罪情报署(BNCIS)的报告说,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其资金来自「敲诈、赎金、武器偷运、贩卖毒品、洗钱和贪污」。而且阿拉法特一直暗中支持哈玛斯,公开赞美、号召巴勒斯坦人做「烈士」(用自杀炸弹杀害以色列平民)。《华尔街日报》社论的结语是,如果巴勒斯坦人认为他们可以通过暴力获得自身利益,没有人会吃惊,因为这是阿拉法特40年独裁统治、用恐怖主义灌输巴勒斯坦人的苦果。

上述《华尔街日报》社论还提到,一个巴勒斯坦孕妇,用到以色列医院检查为名,试图进入以色列,结果被发现身上绑了自杀炸弹。她不顾自己的生命,还要把自己未来孩子的命也一齐搭上。据2006年英国《星期日邮报》报导,一对住在伦敦的年轻回教夫妇,竟把液体炸药和牛奶混在一起,藏在婴儿奶瓶中,打算用自己6个月大的儿子作「掩护」,炸民航飞机。

巴勒斯坦人为甚么在有了投票机会时,却会选择哈玛斯,让恐怖分子掌权?就是因为他们已在长期毒化宣传下,形成了一种崇尚暴力的精神状态(mentality)。对于巴勒斯坦这样一种普遍的精神状态,任何一厢情愿的幻想和愿望,不仅于事无补,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奥巴马给加萨(哈玛斯)拨款

三是以色列新总理如采取新政策,可能要准备接受来自欧洲、甚至美国的压力。欧洲的左派们,在巴以问题上,不讲是非、对错,而是以所谓强弱,来支持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以使自己占据道德高地。(而不讲是非,哪来的道德?)而美国新政府,更可能对以色列的强硬政策设限。

1996年,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担任以色列总理时,就和当时的美国总统柯林顿有摩擦,因为这位左翼民主党总统一向热衷和阿拉法特「和解」,对法塔赫的烈士旅、哈玛斯等恐怖组织的邪恶性,根本没有认识。现在,柯林顿的夫人当了美国国务卿,总统又是比柯林顿更左倾的奥巴马,以色列要实行强硬外交,和美国的摩擦可能更会不断。

上届以色列政府,选在美国新总统就职前进攻加萨,可能就是担心奥巴马政府的阻挠。面对哈玛斯用火箭弹不断攻击(三年来发射了6,000多枚),以色列被迫还击,进攻加萨,这个行动得到欧洲、美国等主要舆论的支持。但和柯林顿、奥巴马同属民主党的前美国总统卡特,却在美国《华盛顿邮报》(1月8日)撰文,题目就是〈一场不必要的战争〉(An Unnecessary War),还是指责以色列,并颠倒黑白,说是以色列破坏停火协议,才造成以巴冲突。而事实是,哈玛斯一直往以色列平民区发射火箭弹。而且这场冲突,更不是卡特说的「以巴冲突」,而是「以哈冲突」,是以色列打击全世界都知道的恐怖组织哈玛斯。

但奥巴马比卡特还要左倾,他主掌白宫期间,以色列将面对更艰难的局面。奥巴马上台不到十天,就在美国经济的严重困境下,给加萨拨款2,000万美元;名义上是支持被炸毁地区的重建,事实上钱都会到统治加萨的哈玛斯手里。面对这种态度的这届美国政府,就看特拉维夫的领导人,有没有尼坦雅胡当年那种勇气。

以色列前总理夏隆(Ariel Sharon)曾这样描述该国的政党轮替:「以色列的政治就像一个车轮,有时你会在它的上面,有时你会在它的下面,而车轮是不会停止转动的。」以色列有了新总理,虽然「车轮」不会停止转动,但行驶到甚么方向,却和驾驶人有直接的关系,更涉及以色列的安全和前途,人们拭目以待。

2009年1月31日于美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北京如何解讀「占領華爾街」?
9月中旬,美國部分民眾發起「占領華爾街」的活動,這一活動如今已蔓延到全球。10月15日全球約82個國家和地區舉行「占領」活動,…
反沃爾瑪效應
多年前,我曾經翻譯過一本書,《沃爾瑪效應》(The Wal-Mart Effect),書中對於連鎖賣場在美國迅速崛起所產生的諸多效果,…
太平盛世的面紗被撕裂後
一旦太平盛世的面紗被撕裂後,背後的真相往往顯得如此不堪。這是中國,一個極度強調「和諧」,卻又極端「不協調」的地方。碎裂的中國…
古時丈夫對妻子的稱謂
中國人稱呼妻子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時下常聽見的「老婆」外,還有較為正式的「太太」、較文雅的「內子(人)」,以及鮮少聽到的「拙荊」等。…
電子書帶來「新輕閱讀」 台北書展業績驚人
2024年2月25日,台北國際書展落幕,參觀人次回到疫情前水準,達55萬人次。可喜的是,版權洽談媒合熱絡,重量級作者與繪本作家如:黃春明、…
神話故事裡的羅摩橋 真實存在
美國NASA在2002年4月發布了一張航太照片,從照片中能夠清晰地看到,印度與斯里蘭卡之間的保克海峽(Palk Strait)中,…
「房住不炒」 中國樓市何去何從?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提及「房住不炒」,讓關注房地產市場的人們議論紛紛,認為今年將放開樓市的調控。3月12日,…
告訴你一個由窮變富的關鍵
世上的人,往往把錢當成一種負擔。錢這種東西對人們有著巨大的誘惑,中國有句俗諺:「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無人做。」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