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4月份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数据,台湾今年2月份的失业率为5.6%,而预估全年经济成长率为负6.5%。可以想象,等到7月份之后,大专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失业率进一步攀升,甚至突破6%,是相当可能的事情。
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前景,已经有媒体称今年为「史上最恶求职时代」,而这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巨大考验更是不言可喻。从去年开始,我已经在几次专栏文章中,陆陆续续对社会新鲜人的求职提出一些建议。由于时间已经进入4、5月,也是应届毕业生该开始展开实际求职行动的时候,我特别将先前的一些建议整理如下,以提供准社会新鲜人参考:
第一、虽然竞争激烈,但是早点投入就业市场还是比延缓毕业好。
面对今年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僧多粥少,可能有不少应届毕业生直接浮现「延毕」的念头。不过,我的建议是,宁可早点投入就业市场,也不要「龟缩」在学校中。理由是:首先,再过一年的就业市场不见得好多少(根据《经济学人》目前的预估,明年台湾经济大致为零成长);其次,如果没有好的延毕理由,例如出国游学、修读辅系与双主修等,潜在雇主极可能会把「延毕」视为「求职者竞争力与信心不足」的明显讯号;第三,及早累积工作经验,非常有助于将来经济复苏的时候,竞争较佳的工作机会。
第二、人际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就业机会来源。
澳洲的一份研究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就业机会出现在一般的求才广告(如报章杂志、求才网站),其他三分之二的工作机会则「隐藏」在人际网络之中(如介绍推荐、口耳相传等)。如果一个毕业生只知道寻找平面或网络媒体上的就业信息,就可能错失相当多的机会。
如果求职不太顺利,请不要只是用「找寻广告、寄履历表、坐等回复」的方式求职,而要更积极一些,多运用自己的人际网络,主动寻找隐藏的就业讯息,或寻求被介绍推荐的机会。另外,只要可能的话,多打听自己求职对象的信息,并运用这些「内行信息」来强化自己的履历表或面试表现。
第三、投履历表切记「雇主需求导向」。
制作履历表必须「雇主需求导向」,在其中尽量具体呈现:「对于我想要应征的工作,我为何能符合资格;我能够带给雇主甚么,能够做出甚么贡献。」
尽量针对自己要申请的工作职位,搜集相关资料,例如:雇主对这个工作的要求是甚么?除了一般要求之外,对于能力会不会还有特定需求?公司或组织的文化与特性为何?希望应征者具备怎样的态度与特质?
尽可能针对不同申请对象,依据其需求与特性,量身订制履历表。比起毫无差别地寄出50封一模一样的履历表,量身订制的5份用心履历表,也许反而能收到更大作用。
第四、尽量自食其力。
如果离开校门以后,还长期依赖父母的金钱支持,这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可能有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这不只会腐蚀一个人的斗志与韧性,带来「被旁人指指点点」的莫名压力,更会大幅贬损就业市场对于自己的评价。试想,从一个人资主管的角度而言,如果看到一个人的履历表中出现「吃家里」的长期空白,难道不会觉得疑虑?
第五、必要时考虑应急方案,不过,即使是应急方案,仍然要考虑这对于下一步发展的影响。
如果毕业后求职超过三个月至半年,事情还进行得不顺利时,就要考虑应急方案,例如:是不是要找一个兼职工作,同时保留搜寻工作与安排面试的时间弹性?是不是考虑派遣工作?没有找到正职工作或许让人感到不安,但是一个短期契约工作会给自己一个表现能力的位置,以及在正职工作出缺时被优先考虑的机会。
业务类工作通常流动性高,也比较容易出缺。即使业务不是自己想要长期从事的工作,但是在自己想要发展的领域从事业务工作,会有助于建立人脉、了解业界信息,所以不妨可以考虑先接受这一类的工作机会。
重点是:当事情进行得不顺利的时候,还是要冷静分析自己遇到的问题何在?是资格不符?经验不够?缺乏人脉?缺乏信息?即使是应急方案,也应当考虑可以如何藉此来改善自己的弱点。
第六、建立社会活动的人际支持网络。
在求职时,听到「No」的次数,可能远比听到「Yes」的次数多得多,这对自己的信心会是很大的折磨。在这种时候,有人支持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尽量不要脱离社会活动。不管是临时工作或志工服务都是可以从事的事情,这不只能让自己在其中交到朋友,得到支持,让自己的能力与贡献受到肯定,能够获得信息与建议,甚至可能由此通往好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