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校可以永续经营,我们相约在这里退休!」两位看起来很年轻,却已经在共和国小服务十多年的老师黄久珍和吴丽红不约而同地说:「来到这里就不想离开了!」
老师真诚相待,对学生无私关怀
和一般偏远地区学校留不住年轻老师的情况相反,共和国小像吸铁般吸住了所有教职员。黄久珍说:「是一种善的循环吧,因为同事间能够真诚相待,有事互相支持,凝聚成一个很好的共事团体,办公室每天都传出快乐的笑声,这样的工作环境很难得,所以新来的同事也不想走啊!」
这群充满教育热诚的老师,长久以来对学生无私的关怀,赢得家长的信赖。儿子从这里毕业,现在孙子也在这里上学的陈奶奶,每天早晨到学校旁的农园工作,经常看到老师准备点心给没有吃早餐的学生吃,她说:「这里真的太好了!校长和老师都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在关心和照顾,这是大学校做不到的。」
共和村是一个客家人与闽南人混居的村庄,共和国小成立于1959年,原为东光国小共和分班,1966年独立为共和国小,学生人数最多时超过150人。由于社会变迁及少子化的影响,学生逐年下降,至2006年只剩22人,因而面临裁撤危机。
村长王永足表示:「共和村地处偏远,阿公阿嬷那一代的村民几乎都是文盲,中生代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学校是地方唯一的文教机构,和小区紧密结合,学校老师教育程度比一般的村民高,不止教育孩子,还能为村民解惑,像我如果遇到问题请教她们,老师都很乐意帮我,等于多了很多顾问。」他担心如果学校被裁撤,村民遇到问题不知道要怎么解决。
陈丽惠到任后,积极了解学区状况,发现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到埔里就学,她觉得是因学校与小区互动少,家长不了解学校办学理念的缘故。为打破这样的僵局,陈丽惠以各种方式和新生家长联系,将学校的信息传达给他们,甚至亲自拜访、带着小礼物送给小朋友,了解家长的需求,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诚意和用心。果然,学生人数止跌回升,这一学年已经增至25人。
「一般家长认为大学校比较有竞争力,这是一种迷思。」陈丽惠认为小校学生少,孩子可以获得较多的关注,更能因材施教:「共和国小有许多单亲家庭或隔代教养的孩子,老师们都非常认真,轻声细语对孩子循循善诱,没有体罚,他们花很多时间在学校,经常主动加班到很晚,这是源于对孩子的爱,因为这些孩子真的很需要关心。」
学生越区而来,真诚点燃希望
在老师耐心的辅导下,不仅适应有问题的孩子情况获得改善,上个学期还有两名埔里地区的孩子因慕名共和国小师资优良而越区就读呢!
陈丽惠生长于传说中泰雅族发源地的仁爱乡瑞岩部落,原住民的身分让她对融合不同族群显得十分游刃有余。「在这里只要你真诚地与人交往,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让大家看到你对小区、对这所学校的用心,村民就会支持你。」
她更感激老师们认真教学、无私地付出,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让她不用担心未来学校的发展会因她离开而中断,因为「一个很好的团队,不管换哪位校长都能一直运作下去。」
这一切努力,就是希望增加学生,学校得以永续经营。她说:「我希望未来可以吸引认同我们办学理念的家长,把孩子送来这里读书。」然而,虽然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持续提升,未来几年入学的孩子正在逐年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陈丽惠无奈地说:「这是我们无法主导的事,学校未来会不会被裁撤我不敢讲,这是一个人口减少趋势的问题。」
「不管如何,避免学校被裁撤是我们的目标,但更重要的是,只要学校存在的一天,我们就要努力地办学,认真地去教育这些孩子。」这是共和国小全体教职员的共识。陈丽惠说:「当学校还肩负教育使命的时候,我们都要坚持到最后,未来学校真的必须关门时我们都能够无愧于心。」
陈丽惠以真诚的心为共和国小点燃永续经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