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投资渐长 世界反应日趋复杂

2012至2013年,中国在北美的投资,科技、房地产、食品等成投资新宠,而投资的成长伴随而来的就是向海外移民的成长。
Fotolia
第141期
何清涟
作者为旅美中国经济专家与评论家,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评为「亚洲之星」。其著作《现代化的陷阱》一书被推选为「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如果现在有人要问中国企业界,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地是哪里?得到的回答一定是:美国。这一结论,不仅由美国总统欧巴马在1月28日发表的国情咨文当中宣布,还由中国企业用行动在证明:中国去年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美国则成为中国对外投资首选目的地。

中国海外投资潮与移民潮流向一致

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额度高达901.7亿美元,比起2012年成长了16.8%。其中,对俄罗斯、美国、澳洲、欧盟、东盟的投资成长最快。中外媒体均将2012年开始的中国对外投资潮称之为第二波,以与此前的第一波有所区分。

外部观察者都注意到第二波中国海外投资潮的特点之一,是投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世纪之交开始的第一波对外投资潮,主要由国有企业带动,目的是获得能源、矿产和落后国家的土地。但现在的第二波投资潮,国企、民营平分秋色,盯准的是品牌、技术和利润。加拿大RBC律师事务所和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数据显示,2012至2013年,中国在北美能源、矿产投资虽仍活跃,但所占比例已开始下降,科技、房地产、食品等成投资新宠。

不过,中国海外投资的成长,其实还伴随着中国人的移民。美国、澳洲、欧盟、加拿大等国近年来成为中国投资者青睐之地,几乎与中国移民的目标渐偏好呈高度契合。简言之,中国人的投资与移民是同一块硬币的两面。

政府目的在于保障资源安全

据中国官方统计,2012年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达221.6亿美元。按道理,中国现在正值外资撤退成风,为了保证本国的就业与税收,也应该想法留住本国企业。这就让人心生疑问: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为何还要鼓励海外投资呢?

原因复杂,归结起来有几重。从中国政府立场来说,是希望通过海外投资加强资源供给的保障。中国30余年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透支资源、牺牲生态环境支撑。到现阶段,中国人口与资源关系已进入空前紧张状态,除了水、土壤与空气均受到严重污染之外,各种资源进入了枯竭状态,仅资源型枯竭城市就高达67座。无论是粮食、能源还是各种矿产,都形成了对外高度依赖态势。今年1月份刚公布的新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传统能源对外依存度普遍上涨,其中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30.5%,尤其是原油对外依存度攀升到57.39%,已逼近61%的「红线」。粮食自给率不足86%(官方设定自给率为95%),稻米、小麦和玉米等三大口粮成了净进口种类。

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资源安全成严重问题,这些年鼓励中国国企到海外,在能源、矿产等方面进行海外并购,即所谓「战略性投资」,就是为了保障国内资源与能源安全。我将此称之为「马尔萨斯灾难」,最近两年以来,北京不惜引发冲突,提出对东海和南中国海海域的主权要求,真正的驱动力其实主要来自于对「马尔萨斯灾难」的畏惧,并非出自甚么「历史使命感」。

海外投资:
国企高管家属的移民跳板

在国企投资海外的数据当中,我注意到以下数据:2012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达149.3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70.9万人,来自发达国家的雇员只有8.9万人。也就是说,有一半员工是中国企业带出去的。可以推测,除了机械工程、建筑行业的劳工之外,这70多万人中有不少是国企高管的家属子女。虽然随企业出国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机会留在海外,但有一块跳板跨出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

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亏损近千亿70%投资不赚钱」的情况下,中国国企仍然乐此不疲向外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趁机安排子女家属移民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原因,即可以通过海外并购之机中饱私囊。以下两组材料可以互证:

一是国际记者联盟今年一月发布《中国离岸金融解密》,报告中列举的BVI(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有数十家与中国三大石油国企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有关联。

二是中国财新网今年一月三日发布了《中石油的哈法亚「暗渠」》,揭露中国国企巨头中石油在外雇佣伊拉克人虚设一家公司Hermic(主要管理层为中国人),该公司从中石油哈法亚项目中不断获得工程外包服务合同,最近三年获得的合同总金额超过1.15亿美元。该报导将此称之为「一幕国企『走出去』后在海外失去监督、利益输送的故事重演」。文中的「利益输送」,当然是指中石油高管向自己的家属、亲信把持的公司输送利益,「重演」者,指类似故事不断发生。

离岸金融公司为国企高管提供了向外转移资金的管道,让外国人出面成立而实际由中国国企高管亲信掌控的虚设公司承包国企在海外的项目,则是具体牟利方式。中国国企不怕亏损地持续进行海外投资,当然也需要保护伞,中共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之子周滨在美国留学,从费用到联系学校,均由中石油副总经理李华林一手安排。其时,李华林任中石油美国休斯敦办事处担任副主任。

各国开始关上中国人的移民通道

中国富豪(主体是企业家)移民也是近年媒体热议话题,《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很清楚地指出中国富人移民海外的详细情况及动因。问题在于,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流出去一亿或许不会感到人口压力获得多大缓解,但中国移民趋之若鹜之地莫不深感当地的经济秩序、资源分配、学校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新加坡、加拿大、澳洲、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已明确表示不欢迎中国移民。

新加坡在过去10年间增加了近百万人口,本地人的生存空间明显缩减。媒体上关于中国移民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新加坡人对中国移民的不满越发强烈,不断集会以示抗议,而且明确表示不欢迎房地产开发商与山西煤老板。澳洲则因中国移民涌入拉涨当地房价而表示不欢迎。俄罗斯不欢迎中国移民,是上至总统下至平民高度一致的态度。今年2月,加拿大政府决定取消备受争议的「移民投资者计划」以及「企业家移民计划」,5.9万投资者申请人和7,000名企业家的申请将被返还。由于其中70%的申请人来自中国,这意味着有逾4.6万的中国申请人移民梦碎。

已经成功移民的人是否不受困扰呢?与中国大陆本属一家的香港发生的事情或可做为左证,近几年香港民众对于大陆人持续涌入深感困扰,已经发起了「驱蝗运动」。明明是同胞却被呼之为「蝗虫」,可见港人对大陆人厌恶之深。

再说世界上对移民最宽容友好的美国。加州参议院1月30日以27票赞成对9票反对通过了SCA5提案,称目前加州大学系统中的亚裔学生比例过高,要求限制亚裔学生入学比例,提高非裔和拉美裔的入学率。加州是中国移民群集之地,这种「政治不正确」的提案竟然能够提出并付诸公投,可以想象当地人厌恶中国移民的情绪之强烈。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海外投资建立一种「全球新经济秩序」,中国人希望逃离中国,这就是中国海外投资大发展的背景。笔者最近研究海外投资(含国企)移民分布状态后的强烈感触是:中国人不择手段地赚钱,终于将中国变成了一个从精神到环境都堪称「粪坑」之地;如今,逃离「粪坑」则成了中国人的最大梦想。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MSN將停用 來回憶您的「登登登」經驗吧!
曾經是許多人仰賴與親友維持聯繫的通訊軟體MSN將退場。微軟表示,明年度起,登入MSN隨即將被轉至通訊軟體Skype,也就是說,…
女王蜂的傳承
經過一場與大胡蜂的決戰後,蜂巢顯得更為忙碌了。由於大戰給蜂族帶來慘重的人員損失,現在蜂群中的每一分子都在為彌補這個重大的損失而盡心盡力。…
台灣人在中國「找包青天」
上訪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台灣人也有維權上訪的紀錄。中共公安動輒抓捕上訪者的作法,也一樣用在台商及其眷屬的身上。中國人維權成功率低,…
美國對北韓動武,台灣準備好了嗎?
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在內政外交等各方面都因理念分歧或黨派利益而對立,但目前兩大黨,包括學界、政界、軍界等很多人士,在一個問題上意見空前一致,…
新品營銷單月破千萬 KOL助農純鄉攻占母嬰市場
「農純鄉」在母嬰市場頗為知名,明星產品滴雞精、媽媽茶團購時常爆量,2019年單支產品寶寶粥,單月營業額就突破千萬。農純鄉的品牌代言人昆凌,…
玉珍齋 守護「台灣百年糕餅文化」
每天清晨7時許,鹿港老街上還沒有太多行人。此時,知名糕餅老店「玉珍齋」正由第五代經營者黃一彬開啟了大門。這看似平常的動作,其實有著百年歷史…
百花齊放 中共官媒的最後一搏
過去沒有人耐煩看中共官媒這種一言堂的「報導」。幾大報紙頭版頭條用同一張相片、同樣內容是常有的事,根本可以精簡人事併成一家得了。…
外星生命可能存在的種種跡象
過去人們認為: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由於環境惡劣等因素,並沒有生命的存在。近年來一些新的研究卻指出,生命可生存於極端的環境下。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