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家族》这部电影改编自小津安二郎所执导的《东京物语》。导演山田洋次向逝世满50周年的小津导演致敬,于是翻拍了他的代表作。
用食物来打个比方,这是朴素淡雅的怀石料理,其中有禅味。就在平凡不过的生活中,山田导演再一次逼使我落泪,哭得不能自已。构成的要素很简单,二个字而已:亲情。
两老孤单闲逛东京街头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平山夫妇独自住在濑户内海的小岛上。两个儿子与一个女儿都住在东京。大儿子幸一是医生,在家开业,与妻子生了两个儿子,都面临升学的压力。女儿滋子是老二,比较自私,经营理发店。小儿子昌次,没有固定的工作,也没有结婚,最令父母担心。与老大幸一的优秀相比,小儿子昌次从小被父亲忽视。
两位老夫妇到东京看儿女与孙儿们。本来老大要带两老与小儿子去玩,因为临时有急诊要看,便打消了行程。后来老夫妇俩到了女儿、女婿家。女儿要忙着美容院的事,只能由女婿带丈人去附近泡温泉。这时,女儿向大哥提出,两人凑点钱,送父母去住饭店。
两个老人家无奈地在饭店里发呆,看天空。只住了一天饭店,两老就受不了了,便回到女儿家。百般无奈下,老夫妻只能在街上逛来逛去。老先生脱口而出:「啊,我们终于流落街头了。」
抽不出空陪父母?
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好难过。导演铺陈的气氛,正是我们很多人熟悉的:每日的生活已经满档了,我们奔忙其中,这时乡下的父母来,本该是合家团圆,大家却抽不出身来陪伴父母,互相推来推去。说是忙吗?也不是全然忙得一点都抽不出空。其实,应该说是没有心去孝顺远道而来的父母亲。
另一方面,两个老人家想来探望子女,也不想造成儿女的负担。他们何尝不想自己解决这一切,不劳子女费心。不过,年纪大了,又来到繁华的东京,老人家实在没有精力打理好自己。山田导演把都市中老人的无奈拍得很细致,很感人。
后来,父亲去找以前的老朋友叙旧。两个老人一喝酒,讲起往事都是不胜唏嘘。也不知道下次能否再见,两人喝得尽兴。结果,喝醉的父亲夜间归来,吐得店里都是污秽。女儿边清理边抱怨,老爸只闭口不言。
失去老伴 拒绝孩子照顾晚年
另一方面,母亲去住在小儿子昌次那儿,本打算帮他整理住处。不料,小儿子带回来一个温柔有礼的女孩──纪子。老妈妈心里好高兴,一见面心里便有谱了。趁着小儿子不在时,偷偷与纪子交心相谈,还偷偷塞钱给纪子。老妈妈满足地说自己放心了。其实,她心里已把纪子当未来的媳妇了。
后来,母亲回长子幸一的家,上楼梯时忽然晕倒。幸一虽然是医生,也只能赶快叫救护车。一夜间,母亲便过世了。这一刻,我的眼眶湿了。山田导演点滴累积的情绪,此时泄洪似地爆发。大家都哭了。唯一没哭的是父亲,他在顶楼看着夕阳,对昌次说:「妈妈死了啊。」淡淡的一句话,衬托出他内心的寂寞。这一趟东京之旅,他丧失了唯一相伴的妻子。
山田导演还留了一手余韵。儿女们回故乡参加丧礼,告别式结束后,儿女与媳妇坐一块,讨论老爸今后的生活由谁来照顾的问题。长子提出要迎父亲到东京同住,不过房屋得加盖,不然空间不够。媳妇显然有难处。这时,父亲说:「我不会再到东京去了。」语气非常决绝,似乎抗议着这趟东京之旅。女儿插嘴要老爸同意,结果老爸说,他不会要孩子来照顾他的晚年。
剧情朴素却有滋有味
他很喜欢纪子,把她叫来,送她老伴戴了30年的手表。他说,他一直以为昌次是个软弱的人,所以从不假以词色。这几天看他们相处,他才发现,昌次遗传到母亲的善良。很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才发现。他把儿子托付给纪子,希望他们能携手走过。
这部电影如高级的怀石料理,而且只是清粥与白豆腐。可是,那平淡无奇的滋味却令人痛哭。其中的滋味是得用心去感觉的,尤其是被现代化生活杂染了五官的人们,嗜欲太深,体会不到父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止尽的。我们却一直以为那理所当然。
这电影非常朴素。导演平淡地勾勒两代之间的互动方式,用老年人的视野,对比出现代社会缺乏人情温暖的现实状态。老去的双亲与儿孙们相隔两地,亲缘的纽带被都市化分隔开。儿子非常有出息,是医学博士,在东京执业当医生。可是,除了让邻居羡慕,却连一天也无法相陪。小儿子虽然看似软弱,却个性善良。
山田导演拍出了很多老人家的心声。父亲最后选择一个人住在家乡,那没有老伴的家乡。这三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他深深了解他们。天下父母心,他也没多讲甚么。不过,老人家心里清楚着,一点也不胡涂。夫妻就是老伴,他一个人等着与妻子相会在天国。当一半先走了,就更明白自己也来日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