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二十年来,台湾的幼儿教育信仰种类愈来愈多元化,有人本教育森林小学、蒙特梭利、华德福、福录贝尔或在家自学团体等。翻阅这些教育信仰的理念简章,总是让做为父母的我深感认同。
其实,天下父母心是不分国界的,在英国即便公立幼儿园已具备完善的系统,稍有能力与理想的父母,也是会把孩子送到像是华德福或蒙特梭利等私立幼儿园。英国公立幼儿园学费是零;半公立的幼儿园一个月学费大约在二万至三万元台币之间;私立的幼儿园月费则约为四万至六万元台币,甚至更高。
实践教育理想?选择名牌?
我很佩服、羡慕那些为孩子牺牲原有生活的家长。他们为了实践自己认同的教育理想,有些甚至举家迁移到上述学校附近,或选择辞掉工作陪伴孩子生活,为的就是让孩子能在一个更有创造力的环境成长。相较于花很多时间陪孩子补习与学才艺的父母,这些父母希望孩子不要受到现行教育体制的制式(主观)污染,多一点与大自然一起生活与自主成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因为创造力似乎没办法透过背诵、考试或练习而来,而这样的能力却可能因为背诵、考试或练习而「渐渐消失」。
我也非常期望我的孩子可以进入上述这些理想的教育体系。然而以我的收入、心力与能力,无法不顾一切地将这样的想法付诸行动。因为要追求这些教育信仰,不只是要有经济能力,若父母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同实践这些信仰,付出爱心与时间来陪伴小孩,有些理想很难被真正的落实。比如说,华德福的教育理念是希望孩子不要被太多「具像」、「制式」的图像所影响,同时也希望孩子接触到的玩具与家具等尽量都是以天然材质为主,希望孩子的生活用品中没有卡通人物、没有塑料用品。
然而,在现代的环境中,要远离塑料、远离电视卡通等,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华德福学校依照其理想去打造这样的环境,然而,是否家长在家里也尽可能地实践这样的理念,少用塑料袋、多用天然材料?是否曾经思考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并与孩子一同讨论?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有许多的自我学习,让孩子在「工作」中学习生活、社交与独立。如果父母只是把孩子放到蒙特梭利学校,孩子回家仍然是由佣人或爸妈来伺候,这样的教育理念似乎就可惜了。
而森林小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推广「爱」的教育。虽然我们家是个不打小孩的家庭,然而面对孩子一些在我们价值观里脱序的行为,有时还是会以罚站、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来规范孩子,也无法像朱校长演讲说的那样,这么全然地实践「爱」的教育。
因此,无论家长选择哪一个幼儿园、哪一种教育理想,都很棒。更关键的是,爸妈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您希望孩子能从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达到甚么无形的目标?您是否能够支持这样的教育理念,一起与孩子从生活中来改变?
教育理想非贵族产物
观察福禄贝尔、蒙特梭利与华德福教育皆起源于欧洲的社会阶层。这些教育理念多是由于创始人从其生活周遭,尝试改变社会底层的一种教育实践。这也说明了这些教育信仰、教育理想并非是贵族的产物,而是为特殊对象所设计出的教育理念。也或许因为如此,这样的教育理念很难百分百地移植在一般普罗教育中。然而,每一种教育信仰中,都有一些精神是可以普及化的,差异只是在于如何将之融合在各种不同文化下的教育体制。
英国政府于2007年订定学龄前基础学习架构(EYFS,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其中有许多操作与华德福教育的理念接近,像是从自然素材如水、沙等,观察或手作游戏中学习。不论在学校、游戏团体、才艺班,都是在「玩」。英国教育应该相信宝宝可以玩出些甚么,整个社会像是游戏机会的创造机器,透过游戏与探索,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来培养其创造性思考。
对我这个无法从头到尾贯彻这些教育信仰的妈妈来说,我认为英国公立的幼儿教育已经涵盖部分华德福、蒙特梭利、福禄贝尔等的部分教育理念,而台湾有许多公立的幼儿园也开始将其中好的教育理念纳入教学方式。
选择幼儿园的建议
在经济因素之外,想要分享给各位的是我自己选择幼儿园的标准。虽然远远不及鲁道夫.斯坦纳、玛利亚.蒙特梭利、人本教育基金会的远大理念,但却是我自己觉得很适合我的孩子的标准:
1. 学校空间宽敞与舒适。
2. 不要有蜻蜓点水与琳琅满目的才艺课程。
3. 最好每天都是在玩。
4. 每天有时间让小孩子到户外跑跳。
5. 当然不能打小孩很重要,理论上应该每个学校都要符合这一个标准。
6. 最后一点很难,希望老师时时刻刻会记得跟小朋友说:「请、谢谢、对不起。」
在我简单的标准下,可以在经济的公立幼儿园找到,也可以在昂贵的私立幼儿园找到。花越多钱,并不等同于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创意或更独立。世上没有一套所谓绝对最棒的教养公式,而父母的「爱」与「陪伴」才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而这也是「英伦橘子」专栏一直想传达的讯息,如同福禄贝尔曾说过的一句话:「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