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餐 禁吃中国鸡

美国有大量鸡肉出口到中国,中国鸡肉产品迄今尚无出口到美国。
Thinkstock
第151期
张定

鲜有共识的美国会两院于2014年12月罕见地在通过总额一千亿美元、持续下一年度的政府开支。其中一条「跑题」的附加条款──禁止美国学校午餐使用从中国大陆出口的鸡肉,引来中国外交部的抗议和中国大陆网民的全面探讨。

 

国会议员的「常识性措施」

该条款发起人、众议员罗莎.德劳萝(Rosa DeLauro)任职美国国会权利部门预算委员会,决定联邦政府开销资金的流向。长期关注美国学生营养、学校用餐的德劳萝认为,中国大陆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为了保护学生的食品安全,禁止中国鸡肉用于学校午餐是个「常识性措施」。另一位发起人、国会议员雀莉.平芮(Chllie Pingree)则说,甚至中国大陆消费者对自己的鸡肉产品也不放心。

美国农业部2013年给山东尽美食品(Shandong Delicate Food)等四家中国公司颁发许可,允许其熟制禽肉产品出口到美国,被中国食品业认为是来之不易的好消息,意味着美国承认中国肉制品和美国的一样安全。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项「准入」只是个象征性举动,因为中国合法出口到美国的鸡只,必须从符合美国农业部批准的家禽标准的国家进口,例如:美国、加拿大和智利,且只有这三国满足标准;但无论活禽或冻肉,经中国大陆进口,加工再出口,极不划算。彭博社曾报导,美国99%食用鸡只在美国孵化、饲养和宰杀。美国的确有大量的鸡肉出口到中国,2013年达3.54亿美元。美国农业部表示,迄今尚无中国鸡肉产品出口到美国。

颁发许可这种象征性多过实效性的举动,实际上缓和了中美间贸易争端的压力。2003年,美国华盛顿州检测出一宗疯牛病案例后,中国称,将取消进口美国牛肉,从而引发一系列贸易战。美国国会研究透露,中国以美国放松进口中国鸡肉作为交换条件,解除进口美国牛肉的禁令。但是,这次国会通过的学校午餐禁肉令,又产生贸易战的阴影。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孙继文表示,「涉华不利条款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违反了公平贸易原则,对外发出错误信号,中方对此表示不满,并坚决反对。」

 

不可小看的学校午餐

学校午餐的倡导者一直担心中国鸡肉将来可能爬上美国学生的餐桌。营养政策顾问南希‧修娜葛丝(Nancy Huehnergarth)说,加工鸡肉不要求标注原产国,她预测,它们最终会制成鸡块和鸡汤。美国安全食品联盟(The Safe Food Coalition)说,四家被认定的中国公司,尽管按照规定,鸡肉必须从美、加或智利的宰杀场屠宰,但没有安全检验局官员在场,无法确认其屠宰场是否守规矩。

美国公立学校提供学生免费午餐,开销巨大。联邦政府2011年就为此花达百亿美元。国会每隔五年检讨如何改善《儿童营养法案》,授权农业部拟订儿童营养计划,包括学校午餐和早餐。

 

华人间的争论不断

该报导在各大海内、外中文网站上引发热议。支持附加条款的,都是基于评判标准统一,甚至和美国人一样,因为担心「中国加工鸡」有害健康,所以选择不吃。反对者的理由和说法比较纷乱,大致归为两类。

一类和「爱国」、「民族」等意识形态挂勾。其说法包括:「黑我中华!」「为了中国大陆的下一代,应该停止进口美国食品。疯牛病、基因改造等太多了。」「这激素还是从美国学来的。」「美国食品才是真正有害健康的垃圾食品。」「我们也禁吃肯德基。」

另一类是和利益挂勾。比较有杀伤力的是:「这位议员脑子进水了吧!现在该是美国农场主恳求中国多进口美国的肉类产品,如:猪肉、鸡肉和牛肉吧?……」

这两种上升到政治、商业、国家、民族大义,甚至达到战争等级的振振有辞,却忽略一个常识,美国官员的说法根本和中国人的思想状态不同,只是个人感受,也是美国学生或家长的真实感受,或海内外华人的真实感受。

简单的常识是:没有一个正常人会在怀疑食品有毒时,还愿意吃它。即使知道它是国产,甚至明白如果天天吃它将可提升GDP和就业率,也不会有人拿自己的健康或生命开玩笑。

倒是一些支持者的话更体现出爱国的民族情操:「(美国)这才是关心百姓、关心下一代的政府。」「中国大陆再不管食品安全的话,别说鸡肉了,到时候全世界都排挤中国食品了。」「我们国家对于食品质量问题及管理,确实对民众不负责,是应该及时给予高度关注的时候了。」

还有更博大无私的人文情怀:「我国的食物让全世界人民担忧。」「不要害了本国人民,再害外国人民!」「其实美国不用担心,中国总是把好东西给别人来讨好别人,坏东西让国民承受,如果把不好的东西给了别人,出了事死定了,把不好的东西给国民,出了事,不用怕,上面有人。」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英語小補帖
  深按語言個中三昧之人,往往可將這平凡的溝通工具使得文如織錦,舌粲蓮花,閱聽者如醍醐灌頂,不亦快哉。語言教材如果注入幽默的元素,…
2013年8月中國大事
薄熙來受審 當庭翻供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8月22日在濟南中級人民法院出庭受審,罪名包括貪污、受賄、濫用職權。…
跟著陳聖元腳步 看見新奇的芬蘭
電影《練習曲》裡,主角背著吉他和背包單車環島,看見前所未見的美麗風景與生活態度。隨著《練習曲》的鏡頭,觀眾可以看見主角的決心與勇氣,其中,…
中國公民記者佐拉在台灣
佐拉(Zola),本名周曙光,1981年生,是中國首批公民記者。2011年娶台灣妻子後移民花蓮多年,2018年取得台灣公民身分。…
菲律賓新總統:招降納叛 恢復死刑
菲律賓第16任總統當選人杜特蒂(Rodrigo Duterte),5月16日宣布上任後的第一波新政,包括推動恢復死刑、全力打擊阿布沙伊夫(…
拒絕國際救援隊入川 另有蹊蹺?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地震引全球關注,傷亡人數不斷攀升,眾多災民仍在瓦礫深處,命懸一線。已經進入汶川震央的空降兵和武警部隊,…
伊斯蘭的怒火與出路
索馬利亞出生、幾年前加入美籍的阿里(Hirsi Ali),是敢於尖銳批判伊斯蘭的幾位最勇敢的女性之一。她曾在美國「…
別搞錯了!打罵孩子不是教育!
前幾天晚上,先生帶著兒子去刷牙,才一會兒功夫就聽到先生的怒罵聲,接著聽到兒子大哭的聲音。先生怒氣沖沖地從浴室出來對我說:「寶寶太離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