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吃的文化随处可见,如谋生叫「糊口」,受人重用叫「吃香」,爱管闲事叫「吃饱了撑着」,美好的东西叫「秀色可餐」,其它还有吃力、吃惊、吃亏、吃软不吃硬、吃苦耐劳等。《黄帝内经》所论述养生保健多为「治未病」的预防医学,即使是生病了,也是「三分病,七分养」,讲求药食同源。
民以食为天,《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臊、焦、香、腥、腐),地食人以五味(酸、苦、甘、辛、咸)。」还提到五色(青、赤、黄、白、黑)滋养五脏,而且结合精神层次提升食物「美其食」的境界。面对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如何才是养生的吃法?《内经》提出「饮食有节」的大原则。
多数疾病和饮食有关,所谓「病从口入」,越文明能吃的东西越少。18岁和20岁的两兄弟洗肾,他俩从未喝过开水,从小只喝铝箔包饮料;23岁女孩多年三餐吃泡面得了肝癌;大学三年级学生,每餐没有汉堡加可乐,就吃不下,得了肠癌第三期。吃到饱的餐饮,拚命地吃,看似赚到便宜了,其实是大亏了!消化食物是要耗能量和精气的,《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不但伤肠胃,还易引发心脏病。
依五行而言,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原本心火生脾土,因饮食过度,土气不足,须调动心火的血液流向肠胃来帮助消化。而且吃饭的时候,过度兴奋也易致心气涣散,而显得心气虚;尤其是老人家,不要老是挟菜给他们,不要太激情,容易乐极生悲,变成「心腹之患」。在脏象和经络系统上,《内经》说:「心与小肠相表里。」你的心情,肠子知道,所以叫「柔肠寸断」。
老祖宗育儿宝典是:「若要小儿安,留于三分饥与寒。」吃饭七分饱是养生界限。吃太饱了,人就易昏沉,头脑就不灵光。七分的界限,留点空与虚,虚是很妙的,道家说:「虚则灵。」灵就清晰明朗,易萌「灵机一动」的妙趣。饮食不节还造成肠中宿便的堆积,容易产生病变。以前的人完全消化食物花8~12小时,现代人要花80~120小时(约3~5天),所以很多人老是觉得肚子胀胀的。
中医说:「脾为仓廪之官。」人体有70%免疫系统在肠道中,是最重要的免疫器官。晋代养生家葛洪说:「若要长生,肠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美味当前,管好三寸舌──三秒钟味觉快感;「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你吃食物,食物也吃你;前半生糟蹋身体,后半生就会被身体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