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读者们多久没有上市场了?是的,是传统市场,而不是现代化的超市。
许多上班族因为忙碌,连睡眠的时间都不够,更经常靠外食打发三餐,能走到超市就不错了,更遑论去菜市场。
不错,能够逛市场确实是都市居民一件很奢侈的事。为了生鲜考虑,大部分的市场都是早上开始,中午过后结束,只有极少数的市场是因应下班后的黄昏市场。这正好撞上上班时间,所以这个时段逛市场通常是家庭主妇的特权。这么说,可能主妇们会抗议,我们可不是英英美代子,没事去乱花钱的,去菜市场买菜可是攸关一家温饱的民生经济大事。
一点也没错,去市场采买确实是件大事,主妇们(贵妇们除外)要在有限的预算里采买充足的食物,又要考虑营养均衡,才能不负全家所托地满足家里的每一张嘴。这种「家庭经济学」的算计跟采购是很复杂的,但所幸它有另外一种乐趣,不然主妇(或主夫)们可就太辛苦了。
这个乐趣就是「逛」这个动词。只要是正常的现代人类,应该都喜欢「逛」这个行为。在菜市场里,菜篮族是尊贵的客人,是睥睨四方的国王或皇后,更是摊商们的衣食父母。因此热情的招呼、吆喝、试吃,会让逛市场有种被宠溺的享受。市场里的商人小贩向来最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和颜悦色是基本条件。让顾客开心,绝对是服务业的第一原则。当然,市场的生鲜才是吸引菜篮族的主要理由,陈设在架上掐得出水嫩的蔬果、鲜鱼与肉类,绝对比躺在超级市场冷冰冰的冰柜里的鲜活诱人,那可是小贩们一大清早赶去批来的新鲜货。
除了少数著名市场外,大部分的市场都有地域性,有些甚至已经是发展多年的老市场。许多婆婆妈妈都有自己常去的市场,跟市场的摊贩们也有着多年的情谊。我们会在传统市场见到人与人间的温暖互动,摊贩与客人间的嘘寒问暖,聊聊家里的小孩、生活近况,交换八卦讯息,彷若老友一般。这让交易多了些许温度,小小的市场可也肩负着情感交流跟消息中心的的功能。
在外地生活多年的我,其实挺怀念这种老市场的浓浓人情。家母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常常买了菜忘了拿走,而且还常常不只一摊。经常是有几十年老交情的菜贩,趁空档骑着摩托车,帮忙把所有忘记拿的菜送到家里。诚实的摊贩们虽然没读太多书,但却最懂「无信则不立」的道理,不偷斤不减两,不占便宜,努力让客人满意。他们明白与客人间是长期的关系,虽然仍得做生意,但是他们会老实告诉你最近哪些东西的质量不好,那些生鲜因为缺货价格比较贵,希望客人不要买,要买得开心。
或许有人会认为传统市场的东西较贵,不过在疏离冷漠的现代社会,老市场仍有着渐渐消失的人情味,这个味道在我心目中却是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