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复兴 台湾青年农夫准备好了吗?

台湾大环境正面临农业转型期,青年农民准备好了吗?
李唐峰
第157期
赖宛琳
未来20年内,台湾的农业人口将只剩下1.1万人。在人才严重断层的情况下,所幸有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农业,愿意投入青春。然而政府的配套措施、整体产业结构,准备好迎接这群热血的青年农夫了吗?

2015年在米兰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以「喂养地球,滋养生命」为主题,回归「吃」的本质探讨粮食生产。Getty Images

 

国际投资大亨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曾说过,假如他现在20岁,肯定放弃金融,去学习农业。2015年在米兰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也以「喂养地球,滋养生命」(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为主题,从意大利人最得意的「吃」的文化出发,探讨食物安全、农业技术、农产供应链调整和饮食教育。

近年这股「农业复兴」之势也延烧到台湾,翻转农村、改革农业等议题轮番上阵,加上年年爆发的食安问题,促使国人开始重视粮食供应链这一连串的环境变化,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调整观看农业的方式,思考与大自然的和解之道。

 

观察1:

农业大环境正在式微?

 

根据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所发布的《农业统计要览》年报数据显示(参见表一),台湾农业生产产值的增加率(第2行)大致和台湾经济成长率(第1行)呈现相同的变动趋势,只是情势更形严峻(成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成长)。而农业生产占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比率(第3行),近十多年来都在2%以下,但2010到2011年罕见地出现增加的趋势。而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率(第4行),一直在递减当中,目前已经跌破5%,到2013年只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96%。

然而,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比率(第5行)以及农产品进口占总进口比率(第6行),从2010年开始都呈现成长的趋势。以农业生产结构来看(第7行及以下),则可发现,林产、渔产、畜产都大致呈现递减趋势,唯有农作物的产值,从2010年起却开始逐步成长。

综合上述资料可知,农业在台湾的经济成长中,虽然并未扮演关键性角色,但近年来在出口和产值上却颇有重启成长之势,后效值得观察。

 


    
农委会主委陈保基任内积极推动青年农民政策。赖宛琳摄影

 

观察2:

人才断层严重 政府急开解药

 

 

虽然农业再度受到关注,然而台湾农业现阶段最大问题仍是人力的极度缺乏。根据行政院主计处统计,以台湾三级产业的就业人口分配来看(参见表二),目前从事农、林、渔、牧业的人口有54.4万人,只占全国就业人口数的5%。2013年公布的「主力农家经营概况调查」更明确显示,以台湾农业人口年龄分配来看(参见表三),台湾主要农业工作者平均年龄57.48岁,其中以45至64岁的年龄层人数最多,占56.6%;15至24岁的农业工作者只有不到2%的比例。这意味着20年后,台湾45岁以上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可能将只有1.1万人。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愿意投入农业,成为当前社会最重要的课题。

许多人对于农业的想象是──只要有土地就可以当农夫,但事实上农业的进入门坎相当高,土地、机具、设施、专业技术等,都需要大量心力和资金背景支撑。对此,农委会主委陈保基表示,目前已规划许多政策,供有志从农的创业青年选择。土地问题可透过农地银行媒合,或是参加「小地主大佃农」计划,同时向多名地主租佃。资金部分的服务相当丰富,有青年从农创业贷款、农机贷款等,贷款门坎较低,且无须过多担保品,还有利率的补贴。台中市农会总干事蔡政郎认为,资金方面应是目前青年农民最不需要担心的部分。

技术部分则有农民学院针对不同产业别开班,并提供实习机会,课程完成后也会颁发证书,对于日后申请贷款、补助都有帮助。各县市也会根据当地产业别开设农民课程,即便是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人,都可以透过课堂学习进入农业。2013年,农委会也推出「百大青农:青年农民项目辅导计划」,遴选一百位青年农民,给予两年全方位的辅导。
 

各县市农会辅导的青年农民交流平台,透过组织的力量唤醒年轻人对农业的热情。图为台中青年农民联谊会与农委会主委陈保基合影。赖宛琳摄影

 

农村阵线发言人蔡培慧表示青农人际关系应持续扩散,发挥影响力。曾允盈摄影

 

观察3:

组织青年农民联谊会 扩散青农网络

「青年农民联谊会」的出现,也是农委会积极推动的成果。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台湾农村阵线发言人蔡培慧表示,很多人都非常乐见这样的现象,因为这代表青年农民们之间互相形成社会网络。她认为小农生产最重要的是社会基础,「因为今天不只是把东西种出来而已,你要怎么卖、通路怎么走、土地哪里取得、收割要找哪位机具业者,这些都需要社会基础去支持。」

培养人际关系,是蔡培慧认为青年回乡最重要的一环,她希望青年农民联谊会可以持续扩散,将人际网络拓展开来。不过她也建议,政府应该多花时间在没有农业背景、没有家庭支撑的最外围青年农民,「因为他们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例如可规定联谊会或辅助案需有多少比例是此类型的青农,而不是只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农民辅导协助。

另外,蔡培慧认为青年回乡不一定只能务农,产销的连结也相当重要,如果能成立平台广纳各方专业人士,就能刺激农业环境的成长。台中市农会蔡政郎对此十分认同,他表示早期农业辅导农民基本上是以生产技术面为主,所以农会的推广工作,当时都限定要农业学校毕业的。但是现在的推广需要各种人才,从农产到加工、销售,每个面向都需要专业,如果政府能针对各个面向继续培育人才,农业环境的改革速度才够快。

 

台中市农业局长王俊雄认为政府建置完善的专业农民培训机制。李唐峰摄影
 

观察4:

建置完整训练制度 补足人才断层

纵使近几年农委会积极培育新世代农业从业人员,但一个产业生态牵涉的范围广大,在现实耕作环境不友善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坦言政策立意良好,但「看得到吃不到」,加上政府处理个案效率过慢,常让许多热血青农在创业之初就屡遭磨难。

台中市农业局局长王俊雄认为,现阶段台湾欠缺较为全面性的农业人才培训辅导机制,仅透过资金补助和土地转介,对青农的帮助有限。他以德国和日本为例,德国对于「职业农民」资格的养成与认证相当扎实,需先上课三年,在政府认定的农场实习,成绩达到标准后才能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再经过五年实作生产后通过国家考试合格,才能正式成为职业农民并享有各种补贴政策。日本农民培训则由国家统筹规划,政府农业部门与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成立多所「农业者大学校」,系统地培训教育农民。反观台湾目前只有农民学院可以报名选修,且上完课后也没有后续的追踪辅导。

蔡培慧对此也持相同看法:「1990年代45岁的农民,到了2010年代变成65岁以上,但他们仍然是多数人,这表示这30年来没有新的一批人投入农民,所以应该是断层化。这样的情况应该透过教育体系来拓展,让更多农民进来。」只可惜社会长期对农业有负面观感,家长不鼓励孩子走入农业,台湾的农业教育体渐转型为餐饮管理、休闲观光或生物研究,缺乏实际务农训练。蔡培慧认为台湾的农业技术可说是领先世界,体系也非常完整,如果就这样忽略、流失掉了,非常可惜。

此外,蔡培慧呼吁政府的辅导协助应该考虑「最适化」范围,而非让农民无上限地发展。她以「小地主大佃农」计划为例,虽是一个好的政策,但如果没有针对大佃农作出限制和规范,有可能会造成佃农的耕作规模越来越大,因而排挤到其它农民,形成农作的M型社会。「农民成为资本家」会是个危险的现象。

「农委会应该要思考,甚么是最适规模,而不是一直扩大、扩大就是好。」蔡培慧举欧盟为例,欧盟针对家庭农场的最适规模有做出定义,而台湾长期仿效美国走规模化路线,但台湾耕地零碎,不见得每个地方都适合大规模经营。蔡培慧强调,合理的最适规模,也会让农民注意作物种植过程与消费者需求,确保农民和民众间健康的连结。

随着环境改变,农业成为热门话题,但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从农仍是个要承担高风险的决定。但蔡培慧仍觉得前景十分乐观:「我觉得只要你想走入农村,就不用担心,因为只要你踩进土地,你就会开始认识农耕;只要你走入农村跟农民沟通,就会开始建立你的社会关系。」

蔡培慧相信,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当你踩到田里,用心感受阳光、空气跟水,你自然就会找到自己的生计方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大媒體小故事- 33. 旁觀者清
「不是我故意要說你們壞話喔!我覺得最近你們雜誌排版的品質還真的是有下降的趨勢耶………」本來是個寂靜的寫稿的週末夜晚,但亮晃晃的電腦螢幕上,…
老店的經營之道 堅持傳統+突破創新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每五年統計一次的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結果顯示,2011年底台灣企業總數為118.5萬家,其中企業經營五年的存活率為75.73…
新竹半畝塘 榕樹下的收冬市集
▲走過門後的小徑,就是別有洞天的半畝塘新竹總部所在的「若水會館」。曾允盈攝影     ▲土地公廟與老榕樹,…
七月笑談
在民間各種稗官野史的傳說中,只要加上事發時間是黃曆七月,保證可以提高它的懸疑恐怖效果。戰慄電影或小說不就常常以七月怪談為故事發展的主軸嗎…
漢語成為加拿大第三大語言
加拿大國家統計局12月公佈最新人口普查統計顯示,漢語已成為加拿大繼英、法語外的第三大語言。報告指出,目前加拿大3,120萬人口中,…
一件小事
  那天出門,突然看見車子上留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一行英文字:「對不起,我不小心碰了您的車,請給我打電話。」後面是電話號碼。…
海南「毒豇豆」引爆中國蔬菜檢測問題
北市議員簡余晏日前踢爆,現在民眾買的進口冷凍青花菜、花椰菜、白蘿蔔,百分之百都是中國來的。但由於欠缺標示,民眾根本不知道買到的是大陸蔬菜…
習近平「裁軍」 江澤民「心驚」
70年前的9月2日,日軍正式投降,標誌二戰太平洋戰爭的結束。70年後的9月3日,北京以重大閱兵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