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政府正面临空前的国际压力,除了与美国隔空交火之外,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及其他国家的压力也日益升级。3月30日,G20的五大成员国(美、英、法、加拿大、韩国)首脑致函G20其他国家,指责中国在经济协议上倒退,其中特别提到了汇率与缓解贸易失衡之间的关系。中国的东亚近邻日本也加入劝谕人民币升值之列。有人根据中国方面的口风,顺势提出「扩大波幅或是中国体面退出钉住美元汇率机制的政策首选」。
让国际社会抱有希望的是:自3月22日之后,中国国家部委内部也出现了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声音。由于中国实行严格的媒体管控政策,观察者有理由相信,这种声音是政府有意释放出来的一种表态。
部委分歧浮出水面的转折点:温家宝讲话
3月22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在讲话中,温家宝表示,中国会加大美国产品到中国的进口。并说「我知道美国有200万失业人口,这让政府十分焦急,对此我感同身受,因为中国失业人口有2亿」,并呼吁不要打货币战。
这段话引起轩然大波。国际媒体看重的是总理大人的软姿态;中国国内舆论则是对总理大人承认中国有2亿失业人口大感吃惊,因为此前他们一直被反复告知:中国的登记失业率只有4%多。
温此番讲话之后,中国媒体上出现了数篇赞成人民币升值的文章,打破了反升值声音一统天下的局面。观察者不约而同地想到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6日在两会期间的表态: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是应对金融危机的「特别」措施。
目前的情况是:一向由中宣部严加管控的中国媒体开始各唱各的调。商务部主张不升,成为「阴谋论」的领头羊;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主张升,成了唱升派的主将。
嗓门高亢的「阴谋论」
「阴谋论」一直是中国朝野对人民币升值的主流看法,这一派很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被其奉为圭臬的书是《货币战争》。其观点洋洋洒洒,可概括如下: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目的是打压中国产品入欧美市场,重创中国经济,遏止中国崛起,因为一个贫困落后的中国是西方国家所期望的。这一派还找出美国为维持美元的霸权地位,通过货币政策制造的多位「受害者」,如日元、欧元等。并言之凿凿地论证,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许多家庭的财富化为乌有,许多人因偿还不了债务而自杀,日本经济从此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衰退。如今「欧元已经落入美国的圈套,深陷危机」。阴谋论者发表文章的大本营是新华社旗下的《国际先驱导报》,其代表性文章就是〈中美货币战争〉。
反对人民币升值的商务部,两度派员带队去沿海地区进行「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2月份的第一轮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被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否认。第二度被《南方周末》快速报导。《经济参考报》4月2日引述人民币压力测试结果称,人民币若迅速升值,将严重影响到出口企业利润,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而言,「后果是灾难性的」。
金融部门主张人民币升值
中国央行并非汇率和利率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其意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央行新任货币政策顾问夏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应该恢复金融危机前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使人民币升值。另一位委员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心教授)在接受中国《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面对美国今年11月举行中期选举的外部压力,从策略上考虑,应该让人民币在9月份升值。这些观点与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表态相呼应。
在这些政策顾问公开发言的前几天,有很深政治背景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前总理朱镕基儿子朱云来任董事长)发表报告,列举人民币升值的种种好处。这篇文章不仅预测人民币将从4月份开始对美元升值,还预测了幅度:2010年将升值3%至5%。该文论证了大多数行业――特别是对进口大宗商品依赖度高的行业,如石油加工和天然气生产行业、金属加工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和金属采矿行业等将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而出口依存度较高的受损行业(纺织服装)所受损失较小,电子产品制造业、电气设备行业和通用、特种设备行业等,由于其原材料中较大部分来自进口,因此国内销售受益程度大于出口受损程度。对于「阴谋论」者列举的主要理由「影响中国出口行业」,该报告也予以否定:「事实上,过去的人民币升值并没有损害中国的出口和就业。」人民币自2005年7月与美元脱钩后对美元升值了17.5%,但中国在美国进口市场的份额仍持续扩大。有兴趣探究的读者可去搜寻〈中金公司:预计人民币4月起升值,大多数行业受益〉一文。
中国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日本?
一些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后,中国经济将步日本当年的后尘:同处于增长的黄金时期;市场对于货币升值存在强劲预期;金融环境比较宽松,尤其在宽松银根、低利率政策方面,中国经济与日本当年情况十分相似。在2005年到2009年,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后,中国也出现房地产和股市大幅上涨的现象。
反复被中国拿来说事的日本坐不住了。日本央行国际局发布内部报告,指出中国不太可能经历上世纪90年代日本所面临的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理由有二:中国目前资产价格走高,主要受人口城镇化带来的实质需求驱动,这与上世纪日本更多受投机资金推动,所形成的资产价格泡沫不同;那段时间日本公司大量举债用于投资,结果遭到过多沉重债务的压迫。中国公司则有所不同,其大部分资金来源都是内部储备,降低了未来债务超重的风险。基于以上理由,即便中国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调整幅度也不会像日本1990年代那样严重。
中金公司报告也认为中国不会成为日本第二,但理由却有所不同。其一,中国目前采取的货币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正好相反。日本当时被迫在短期内推动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出口大幅下滑,日本央行为挽救国内经济不得不降息。相比之下,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增长,预计中国央行未来将加息。人民币升值与货币政策紧缩一道,将降低资产泡沫风险。其二,中国制造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而1984年日本已经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在许多制造业领域丧失了竞争力。
中金报告列举的理由,第一点所涉政策还未出生,实际影响无法评估。第二点则纯属扯淡,因为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除了廉价之外,其质量性能等远比以劳动密集为特征且以质量低劣著称的中国制造业强。
一个中国政府有意回避的话题
要说人民币升值的时间,目前还真不算是好时机。从去年开始,中国央行放出天量货币,加上物价(尤其是房价)上涨幅度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形成,人民币贬值已是不争事实。但正是在通膨压力到底是不是人民币升值的真正障碍这一点上,中国方面的讨论远远不够。
与中国正面对阵的美国国会及学者的共同意见是:中国的外汇政策扭曲了全球市场以促进本国经济增长,但这是以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是种掠夺性的外汇政策,应该停止。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致劝谕中国让人民币升值,其理由是「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依赖出口转为依赖消费」,是抑制长期通膨压力的途径之一,有助于重新平衡中国经济,也是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化的关键。
但中国政府恰好在这点上不愿意公开讨论。中国反对人民币升值,但坚持说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只是为了就业和产出的稳定。这种态度,估计主要出于政治考虑,因为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就是形成通膨压力的罪魁,谈多了,徒然引起民众怨恨,影响当局辛苦维持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