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开春,台湾政局大势底定。总统、国会大选激情过后,台湾人民真正关心的是:能否摆脱低薪梦魇?未来生活是否更好?台湾经济前景是否光明?
台湾两大经济研究机构──「台湾经济研究院」与「中华经济研究院」(参见表一,下简称台经院、中经院),依惯例已于2015年岁末分别由其「景气预测中心」与「经济展望中心」提出2016年台湾经济预测。总括而言,2015年台湾经济表现大势已去,全年度经济成长率「保1」不成,萧条情况几乎和金融海啸时期不相上下。
对于升斗小民而言,或许只求有一份安定的工作、衣食无虞,但这些还是得取决于台湾整体经济的表现。为求客观与全面,本刊特综合台经院与中经院的经济预测,对情势看似险峻的2016年台湾经济提出「会诊」。
表一:台湾经济研究院 vs. 中华经济研究院
Part1:2015台湾经济成长回顾:金融海啸再现
表二:台湾近年经济成长率一览表(%)
由于行政院主计总处对2015年全年度的国民所得资料尚未全部统计完成,目前仅有前三季的统计数字,由2015年11月发布的数据中显示,台湾2015年整体经济表现在前三季「一路下滑」(参见表二),第一季经济成长率为4.04%、第二季0.57%,上半年经济长率2.31%。
现象:经济成长率「保1」难
令人悲观的是,第三季经济成长粗估值为-0.63%,也就是出现罕见的「负成长」现象。由于台湾前一波的「低迷」与「负」经济成长发生于2008年(年度经济成长率0.73%)、2009年(年度经济成长率-1.81%)金融海啸时期,此后逐年恢复。如今又见「负数」,台湾2015年的整体经济表现可谓十分黯淡。
目前主计总处预估2015年第四季的经济成长率为0.49%、全年度的经济成长率则为1.06%。马政府执政最后一年,经济成长率力求「保1」,但台湾经济研究院于2015年11月预估全年度的经济成长率为0.83%,中华经济研究则于12月预估为0.93%。两大经济研究院都预估台湾2015年全年经济成长率「保1无望」,难怪有媒体评为「金融海啸再现」。
病症:台湾贸易遇乱流
表三:台湾商品对主要出口地区成长率(%)
2015年台湾整体经济情势之所以如此低迷,中经院和台经院有相同的论断:内需的民间消费、公部门的投资成长表现虽有成长减缓趋势,但还维持在正成长;台湾经济疲软的主要原因是外需(外贸)成长力道太弱了。台经院景气预测中心以「台湾贸易遇乱流」来形容台湾进出口的严重衰退。
台经院的数据显示,台湾2015年前三季的出口年增率为-9.4%、进口年增率则为16.5%;其中电子、基本金属、塑橡胶、机械、化学、光学、矿产、纺织、资通信、电机产业全数呈现出口负成长,只有运输设备业保持正成长。而根据中经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以2015年10月外销订单为例,总值为425.5亿美元,较上年同月减少5.3%。其中以精密仪器比去年同期负成长24.5%衰退最多,其次依序为机械(-18.6%)、基本金属(-17.5%)、化学品(-5.9%)及电子产品(-4.0%),仅信息通信产品(11.0%)正成长。
另据中经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以台湾商品主要出口地区的成长率来看(参见表三),2015年1至11月除日本和美国还维持正成长外,中国大陆与香港、东协六国及欧洲,都出现令人忧心的出口负成长。
Part2:2016全球经济成长预测:略见起色
表四:全球经济成长率预测(%)
小辞典:何谓「已开发国家」、「开发中国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依其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缩写为HDI,即根据各国人民的预期寿命、教育、所得等三个基本指数的几何平均数),将各国以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分为极高、高、中、低四组。其中被列为「极高」的第一组国家,才能称为「已开发国家」。
但由于「人类发展指数」不完善,该指数只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综合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发布之数据,「已开发国家」包括欧洲多数国家,美洲加拿大、美国、百慕达,大洋洲澳洲、纽西兰,以及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澳门、以色列等国家地区;其余则称为「开发中国家」。
小辞典:何谓「新兴市场国家」
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s)或称新兴经济体,是一个相对于西欧、北美、日本、纽西兰、澳洲等这类「成熟市场」国家而言,人均年收入、资本市场、股票市场价值、工业化程度较不高的国家或地区。但是这些国家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及一定的商业市场机制,具有成为成熟市场国家的潜力和部分条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投资中心(The Columbia Center on Sustainable Investment)《经济学人》或摩根史坦利都有其列表,基本上是将台湾列为新兴市场国家。
2015年台湾经济表现不佳,主因为外销疲软。多数靠外销订单支撑的台湾企业没钱赚,一般的劳工阶级就更「苦哈哈」了。所以,年末时薪水冻涨、无薪假涌现、房市不振、年终奖金缩水等灰色消息不断,令人忧心。
往事已矣,来者可追。那么,2016年可以看见希望吗?
台湾以贸易立国,经济成长与否决胜点不在内需而在外需,因此脱离不了全球经济大势走向。中经院引用环球透视机构(Global Insight)的预测显示(参见表四):2016年全球经济成长率预估为2.9%,比2015年的2.6%略为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已开发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成长率分别为2.2%、4.0%,都比2015年上升0.3%,只有「开发中国家」的经济成长率预估将由2015的2.6%上升至2016的3.5%(上升0.9%),表现较佳。
台湾目前属于「已开发国家」,或被视为「新兴市场国家」之一,虽然2016年全球经济略有起色,但衡量台湾近年局势,想要有较高的经济成长突破,恐非易事。
表五:主要国家经济成长率预测(%)
如果进一步就不同国家地区来看,环球透视机构(Global Insight)所做的主要国家经济成长预测(参见表五)显示,2016年多数国家成长表现大部分都较2015年为佳。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做为台湾主要出口国的中国大陆,2016年经济成长率的预估值约6.28%,较2015年下降0.52%。中国经济在2016一开春就发生股市「熔断」的噩耗,显然印证了国际社会看坏2016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值得台商关注。
Part3:两大经济研究院的2016「诊疗单」
2016年初,台湾迎来了第三次的政党轮替。就在举世称许台湾是华人世界的自由民主典范之际,台湾民众念兹在兹的,恐怕还是攸关民生的经济前景。依目前台湾与国际各学术研究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的预测,2016年台湾经济显然会反弹复苏,但具体关键因素是甚么,无疑更为重要。以下便是台湾经济研究院与中华经济研究院的分析。
台湾以贸易立国,整体经济主要受「外需」而非「内需」影响较大。Getty Images
台湾经济研究院的诊断
根据台湾经济研究院于2015年8月6日至9月11日对台湾产业(主要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调查资料,得到如下2016年的经济展望分析。
1. 台湾民间对2016年的景气看法:
不论是「制造业」(包括食品、纺织、石化、钢铁、产业机械、汽车及其零件、计算机制造、半导体、发光二极制造、医疗器材及设备制造、通讯设备制造业等)、「服务业」(包括海运、空运、电信服务、信息服务、综合商品零售、观光旅游、餐饮、银行业等)与「不动产业」,普遍都对2016年的景气抱持「普通」(成长率不变)略为偏「好」(成长率增加)的看法。其中较为乐观的是「半导体」、「通讯设备制造」、「信息服务」与「观光旅游」业,业者有高达五成的信心看好未来景气。
2. 2016影响台湾产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台湾「制造业」普遍认为,影响其2016年成长最主要的因素前三项依序为国际经济、中国经济、国内经济,其余则为两岸经贸及政策、国内政治、国际政治与其它因素。以上看法和国内厂商多半仰赖出口的现象吻合。其中只有食品业认为国内经济因素最重要、国际经济因素次之;半导体业则认为中国经济因素最重要、其次才是国际经济因素。
而台湾「服务业」则认为,影响其2016年成长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因素,其次则是国内政治与中国经济因素,最后是两岸经贸及政策、国际政治与其它因素。显见对台湾服务业来说,国内经济与政治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关键,而非如制造业般主要取决于国外因素。
3. 2016台湾产业的关切指标:
对台湾「制造业」来说,他们最关心原物料价格与新台币汇率的走向,其次则是投资环境、物价与利率。对台湾「服务业」来说,物价、原物料价格、汇率是他们关心的指标,其次是投资环境与利率。
4. 2016台湾产业规划投资地点:
2016年台湾制造业者规划投资的主要地点依序是台湾、中国与东南亚,少数前往美国、欧洲、日本与其它国家。台湾服务业者同样集中规划投资于台湾、中国与东南亚,但也有不少业者想要前往日本与美国,欧洲与其它国家较少。
中华经济研究院的诊断
中华经济研究院2015年12月14日提出的「2016年台湾经济预测」分析中,提出了下列几项「主要不确定因素」,而这些因素显然将影响未来经济的荣枯。
1. 美、中、日、欧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时,各国央行都会采取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多提供市场流动性或降低利率以刺激景气。其中,美国联准会(Fed)于2015年12月16日启动金融海啸后的首次升息,被市场观察者认为是美国经济已然走出低谷的预兆。中国大陆则自2014年11月以来,已经六度降息,但内需仍无明显起色,货币宽松效果已被打上问号。日本央行2015年11月19日宣示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将继续购买政府公债和风险资产,以每年80兆日圆的速度扩大基础货币。欧洲央行(ECB)12月3日则宣布调降主要利率,且每月购买公债速度维持600亿欧元不变,但延长时间至2017年3月,总规模扩大至1.5兆欧元。
总体而言,世界经济显然尚未全面复苏,想要迎来大好时光,还需耐心等待。
2. 国际原油及商品价格走势:
因全球需求疲弱、伊朗将重回石油市场、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布兰特(Brent)原油价格持续走低,2016年1月14日掼破每桶30美元关卡,刷新将近12年来最低纪录。OPEC则于2015年12月4日举行例会,决议维持日产量3,150万桶,坚持继续产油以巩固市占率,防止被美国页岩油、俄国排挤。国际市场普遍忧心低油价将引起国际市场下跌的连锁效应,且此效应可能延续到2017年。而大宗商品在中国大陆需求减少、美元走升等因素影响下,价格依旧维持低档。
3. 中国经济走缓与债务风险增加
中国大陆经济持续走缓,2015年上半年经济成长7.0%,第三季约6.9%,全年粗估值约6.8%;环球透视机构(Global Insight)的2016年预测值约为6.3%;加上开春的股市「熔断」,中国经济是否还能保持高度成长,早已被国际社会质疑。
另根据国际结算银行(BIS)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信贷扩张差额(Credit-to-GDP Gap)已达到25.4%,高于巴西的15.7%和土耳其的16.6%,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列榜首。而2014年中国经济整体(含金融机构)的债务总额为150.03兆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170%上升至235.7%。中国经济的稳定度堪虑,对于「鸡蛋都放在同一篮子里」的台商而言,风险自然大增。
4. 中国供应链在地化的影响
自1992年《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通过、政府正式开放台湾企业赴大陆投资以来,中国(与香港)逐渐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国(出口原料机械等)。台湾出口中国市场,2005至2007年平均贡献率达总出口的48.5%。然而,台湾来自中国及香港之外销订单,自2014年11月起年增率转呈下跌,2015年10月订单金额8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月续减10.6%,已连续11个月负成长。一般认为除中国经济成长趋缓外,中国供应链的「在地化」,对台湾产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