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眷村,窄窄的巷道上透进夏日的光线,徜徉在古今的时空缝隙中,老旧的红砖墙与荒废的日式建筑所散发的气息,融进了当地居民绵绵的话语,在历史的洪流中,宛如一场梦。
以前,日本人在台湾建造眷村;日本人离开台湾后,国军接收并提供给战时的老官兵居住。屏东的共和新村与胜利新村都是日遗建筑,有些眷舍还留有当年珍贵老旧的榻榻米,以及当时的警铃与日历。
共和新村日遗建筑的内景。
桃园的马祖新村的建筑构造十分特殊,有别于其它眷村,它属于二战后国军所建造,有天井般的设计与迷宫式的布局。结合当地文创艺术家共同打造眷村空间,并重新规划改建后,让眷村不再荒废,附近还有保留旧时的幼儿园与新建的老电影展览馆,值得一看。
老官兵休息时,当征询其拍照意愿,他们热情地摆出动作,非常好客。
在游历高雄眷村文化馆时,许多老兵、老将领坐在椅子上谈论蒋中正时代的故事,总是对每一位游览的新面孔热情地问候:「你打哪来的呀?」正好问到游览车载运过来的一群旅客,其中一位老年男子回答说:「我从北京来的。」相拥而泣之下,那些曾经在过往为敌、刀枪相对的时代记忆,剎那间在一阵热络的欢笑当中,宣告了历史恩怨的落幕。
眷村文化留下了不同年龄层的回忆,除了老官兵外,还有从小在眷村长大的孩子。眷村小孩们昔日在此愉快地打着篮球,如今长大后远居城市之中,在面临拆除的压力下,他们也纷纷为此而发声。即使部分眷村已经强制不能住人、荒废了,透过他们的行动,这片家园依然被殷殷地维护着。
胜利新村张其中将军故居,如今已改建为简餐咖啡屋。
在怀旧的氛围下,大家开始重新思考眷村的价值。有人把眷村文化发扬光大,举办摄影展引起社会共鸣;或是将老眷舍改造成新的休闲场所、咖啡厅、简餐店;也有人推动文化节与设置博物馆,努力将眷村列为历史遗产予以保留,传承至后代。
眷村,是台湾独特的资产,也是许多人不可抹灭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