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最近下調人民幣的信用評等。Fotolia
第183期
國際三大信用評等機構之一的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下面簡稱標普)9月21日宣布,將中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A-下調至A+;短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1+下調至A-1;匯兌風險評估從AA-下調至A+。這是繼穆迪(Moody's)今年5月下調中國本幣和外幣發行人評級之後,又一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
5月底,穆迪近30年來首次下調中國長期本幣和外幣發行人評級,將中國經濟的信用評級從AA3下調至A1。與穆迪下調評級的原因如出一轍,標普稱,「長期且強勁的信貸增長,增加了中國的經濟金融風險」。
而在9月20日,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將在10月份啟動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計畫。回顧全球歷史,新興市場國家曾多次在美國聯準會連續收緊貨幣資產後發生危機,例如1982年的拉美債務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新興國家爆發危機主要有三個表現:外債水準較高、經濟預期較差、資本大幅外流。
上述爆發危機的三個表現,中國目前都存在。美國聯準會開始縮表以後,市場上的美元將會減少,全球的資本會加速流向美國。這對新興市場國家的樓市和股市來說將是一場巨大的考驗和劫難,會直接或者間接導致股市、樓市嚴重「失血」,甚至出現暴跌的金融風險。
無獨有偶,繼21日下調中國評級後,標普22日宣布下調香港評級,從AAA下調至AA+。標普報告中指出,由於香港與中國有「非常強的金融機構及政治聯繫」,以及「中國經濟環境對香港的衝擊比預料中更具負面影響」,因此作出有關決定以反映潛在風險。
標普又表示,雖然香港有獨立的貨幣政策,但香港目前與中國有「更緊密的經濟及政治聯繫」,反映香港經濟體受中國信貸市場衝擊的機會增大。標普指出,中國長時間信貸強勢增長,如果未來中國信貸增幅能夠明顯放緩,才會考慮重新調高其信貸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