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家里的小孩吃饱没?」戴着黄色矿工帽、满脸皱痕的矿工推着采矿车,神情若有所思。这是一座栩栩如生的矿工人像,约半个人高,彷佛是日据时期矿工的心情写照。
入口处的矿工形象。
穿过台北信义区联络国道三号的信义快速道路桥下,绕一个小弯后,再经过树林丛生的道路与陡坡,就可抵达深藏在台北信义区近郊和兴炭坑。和兴炭坑于公元1936年开发、1961年收坑,由于早期日据时代的煤矿开采,堆置了许多煤渣,地况较为脆弱。为了解决现今土石流的问题,台北市政府整治后并开放游客参观。
和兴炭坑附近的蝙蝠洞、立体壁画简介与导览图。
入口处有一块导览地图,导览地图后方有数公尺深的旧埤溪,像阶梯一般,隔着一层层的长条石柱。而入口处左边的矿工人像旁,地面铺着小石块与铁轨,一路延伸到蝙蝠洞与约三层楼高的回旋楼梯,途中有一片立体壁画,清楚介绍采矿与加工的整个流程。
从回旋楼梯上往蝙蝠洞看。
「炎热的天气却紧紧包覆着外衣,不热吗?」望着蝙蝠洞里头包得紧紧、吊挂着的蝙蝠,突然想起了这有趣的问题。此时双脚离草地四公尺高,站在回旋楼梯上,少许的水气缓缓地从蝙蝠洞飘散出来,好比沙漠里的绿洲,而我就像仙人掌一样。
走出回旋楼梯,有几间简单的民舍,纯朴的居民正闲聊着。继续往前行,约160公分高、被称为「矿工小甲」的穿山甲塑像,腰间系着一个带子,上面写了一个「甲」字,十分讨喜地站在炭坑外,是民众拍照的好地点。在进入和兴炭坑时,会经过一段由木头所围成的小隧道,隧道地面一道一道的阴影交错,增添了矿坑的神秘感。来到半圆弧型的门口时,木头上方外的墙面上,刻着不明显的「和兴炭坑」四个字,墙上左边则刻着「昭和十五年冬建」,也是相当久远的了。
建于日据时期的和兴炭坑石碑。
和兴炭坑不长的参观廊道。
炭坑内的广告牌介绍矿工的采矿人生。
几盏小钨丝灯泡撑起矿坑里的照明。当我小心翼翼走下台阶时,剎那间外面下起雨来,哗啦啦的雨声打断了我对外头的兴趣,这时候炭坑的温暖与外头的湿冷形成对比,恍如被矿工热情拥抱般美妙。坑道目前只开放一小段,坑道尾端有两个大型矿工人像,一位认真挖着煤矿;另一位则手拿着磺火灯,并打量着煤矿。公仔的后方还有路,但目前还没有开放,坑道两旁有不少解说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主题是「采矿人生」,那些为了生活而冒着生命危险的矿工,快乐坚毅的人生令人动容。
和兴炭坑旁的树屋。
走出炭坑后,如果意犹未尽,可以顺着民舍向右走,会看到一间被树根缠绕的方形小树屋。悠闲的黑猫从屋顶一头跳到树屋上,彷佛这里是牠的地盘般,不疾不徐。趁着雨势暂缓,向黑猫挥手告别,继续往下走。再次遇见入口的矿工人像,看着他高兴的神情,想必是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