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hone 7看企业成功的本质

苹果iPhone 7掳获人心,源于长久建立的商誉及信任。图为今年9月,纽约曼哈顿苹果旗舰店中抢购iPhone 7的人群。
Getty Images
第173期
如松

企业经营的成功,关键性的要素在于──征服人心,而征服人心的工具,首先就是信用。仔细观察周围的成功或失败者,「信用」是他们最鲜明的差异。因为信用的原理,存在于人们心中。

在iPhone 7全球开卖前,苹果公司9月16日宣布,没有事前预约iPhone 7的用户,直接到店购买将可能买不到现货。首卖当天,以中国为例,广州、深圳、北京、杭州、上海、济南的果粉们疯狂抢购,天猫旗舰店涌入千万浏览量,短短几日,电商平台「京东商城」的预约量就接近400万。

若说这是因为中国人有钱,似乎说不通,因为美国、欧洲市场一样热烈。美国第二大电信商Sprint先前说,iPhone 7和7 Plus前三天的预购订单较上一款成长375%;美国四大通信业者之一的T-Mobile首席执行长John Legere也发布多个推特文说,iPhone 7系列的预售火爆,上市前4天的订单将近是iPhone 6同期销售的4倍,是公司史上最出色的预售数据;欧洲最大手机零售商Carphone Warehouse说,今年想买iPhone 7的人比去年想买iPhone 6s的人多了70%。

iPhone 7将上市时,中国国内很多手机厂商都在微博中将自家产品和iPhone 7做了对比,结论也很一致,那就是在很多指标上,自己的手机都比iPhone 7更好,至少差不多。

但是,中国厂商在媒体上与苹果比拚某些性能,某种程度就把自己放到了模仿甚至抄袭的角色上,这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更无法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手机只能在中低阶市场中互相厮杀。

今日的手机,初级定位是耐用电子消费品,也是通讯设备,但更是一个人的「伙伴」,甚至比助手的功能还强大,时刻都需要带着它。手机已经不完全是一个商品,而是具有了人文内涵。中国手机厂商将手机当作一般的商品来看待、只比较单一功能,只能说明自己的手机具备了某部分功能,例如:耐摔,但手机并不是铁板,比较它的强硬度并不能论断优劣。

从中国手机厂商在iPhone 7上市时的态度来看,与苹果的差距大约还有一个时代。现在绝大部分产业都是产能过剩,很多产品的基本功能也相似,此时厂商比拚的是甚么?

 

一、    满足基本需求:

例如:一个人早上要到远方上班,也许制造一辆代步的自行车卖给他,就解决了他的代步需求,这是最基本的商品属性。这时几乎没有信用概念,谁生产的产品都没关系,能代步就行,没有自行车,用牛车也可以,注重的只是实用功能。

 

二、质量和信誉:

当今社会,几乎甚么都是过剩,生产自行车的厂商有无数家,如果厂商依然只限于满足代步需求,距离关门也就不远了。此时,在基本功能属性之上,就要比较质量和信誉。

任何企业和个人的成功,都在于点滴的积累,积累的都是信用。日本、德国的商品,就是透过质量和信誉来建立产品以及企业与消费者间的信用,从而占据国际产业链上的地位。

 

三、文化内涵:

在质量和信誉之上,就是文化的比拚,这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内涵。

苹果公司已故前执行长贾伯斯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认为,完美的质量没有快捷方式,要关注所有细节,最终要让自己的产品永远与众不同,让这些内容成为自己对消费者的承诺,并经由承诺建立遍及世界的信任。贾伯斯还认为,创新无极限,有限的只是人们的想象力,同时要在产品中植入美学元素、人文元素。所以,贾伯斯时代的苹果公司,还有动物学家和人文学家担任管理者。贾伯斯让人们对苹果产生这样的印象,也就是苹果打动消费者的不只是产品本身,而是这些产品代表的具体涵义。

如果苹果只是生产一件耐用的电子消费品,那么,其它厂商只要精益求精地把质量做好,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追赶上来将相对容易。但是,当苹果将创新的想象力、美学内涵、人文基因等植入产品后,就具备了另外的含义,既是艺术品、美学产品,也是活力和身分的象征,后来者将很难追赶。

最终,苹果是藉由质量、产品的内在文化、内涵等,建立了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牢固桥梁。这种信用已经不局限于有形的质量等内容,还包括创新、美学、文化等精神内涵,比德、日产品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很多穷学生就算借款也要购买苹果手机,并不是因为质量,而是因为苹果蕴含的特定文化。当用文化征服了别人的心灵时,这样的企业将战无不胜,就像今日的苹果及iPhone 7。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以情廢義 以私廢公? 《瑯琊榜》中的義與不義(二)
《瑯琊榜》,2015年的經典權謀陸劇,豆瓣評分高達9.4,雖已歷時六年,卻一直都是觀眾心中的神劇,不少人都刷了無數次。除了精彩的劇情,…
中國搞笑版諾貝爾獎 笑中有淚
搶在每年10月諾貝爾獎揭曉前一週所舉行的「搞笑諾貝爾獎」(the Ig Nobel Prizes),…
人民幣國際化 力圖取代美元?
中國大陸一直在吹「人民幣國際化」的風,到底人民幣國際化成功率有多少?對此,香港《看中國》週報訪問了香港經濟學家、財經專欄作家羅家聰。…
事業無為而治 空間留給別人
生長於后里鄉下窮苦人家的黃慶賢,當兵前以打工維生。退伍後獨自來到台中,創立製造手工具的威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因為擅長研發,不斷改良手工具,…
30多國「封鎖」中國月餅為哪樁?
糕餅業者每年最期待的節日當屬中秋,因為這是月餅旺銷的時候。不過,對於所有的中國月餅生產廠家來說,小小的月餅今年卻顯得格外沉重,…
南京大屠殺講課引發的走火爭議
2021年12月中旬,海外中文媒體與社交媒體在爭論南京大屠殺是否存在,尤其是社交媒體上不少人將國民政府時期的歷史事件當作中共陰謀,…
用「心」做的粿
早年的農業社會,每逢年節,長輩們總會做粿來祭拜祖先。這個傳統隨著時光的推移已不再受到重視。全家人開心做粿、孩童興奮期待粿出爐的情景,…
雪梨歌劇院及其設計者之「世紀恩仇」
很多人一想起雪梨,頭腦中立即就會浮現出雪梨歌劇院的形象。這座標誌性的建築確實已經成了雪梨,甚至澳大利亞的象徵。歌劇院的設計師約恩.烏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