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漢東
第64期
早年的農業社會,每逢年節,長輩們總會做粿來祭拜祖先。這個傳統隨著時光的推移已不再受到重視。全家人開心做粿、孩童興奮期待粿出爐的情景,儼然成為電影、電視中才能看到的畫面。「粿」,已然成為年輕一輩陌生的名詞。
十年前的一天,在三星鄉大隱村的社區園遊會上,有個平泛的賣粿攤位並未受到大家的青睞。然而,誰能預料,當年攤位主人黃寶珠做的傳統的粿,如今行情看俏,已成為園遊會上的寵兒,甚至是外地遊客的伴手!
做粿的機緣並非偶然,黃寶珠說那是在廟裡擲筊時神的指示。「雜貨店出材料,我出工做粿,所得全部交給廟方。」園遊會結束後,雜貨店陸續接到稱讚粿好吃與諮詢的電話。黃寶珠明白,「做粿」這條路得走下去。
小時候因為愛玩,跟著母親做粿,學到了傳統好手藝。「我的粿全用傳統的做法。只是古早人做『紅龜粿』用的『紅朱膏』,我改用紅麴來代替。」她說紅麴固定在中藥店採購,誰來推銷她都不動心。
美味的粿少不了好吃的米。黃寶珠說自家的老農米做出的粿很Q口:「我曾經試用其他的米來做,不滿意。」她說,算好了要做多少粿才碾多少米,絕對新鮮。「紅色是紅麴、綠色是抹茶、紫黑色是紫米(黑糯米)。所有的材料全部天然,不加色素、不加任何人工添加物。」
粿皮好吃,內餡也輕忽不得。為了掌握口味,內餡得自己炒,不能買現成的。「怎麼忙得過來?」「親戚朋友會來幫忙。因為我會要求她們要這樣做、要那樣做,所以她們老是嫌我碎碎唸。」黃寶珠說,雖然大家全都是人情相挺、義務幫忙,也不能因為怕得罪就草草率率不顧品質。
「不管材料多好、技術多好,用心最重要。」做粿達人的結語,簡單一句話,卻是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