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講課引發的走火爭議

▲近日海外中文媒體與社交媒體爭論南京大屠殺是否存在。圖為2019年12月13日中國舉辦的南京大屠殺82週年紀念日的紀念儀式。Getty Images
第230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2021年12月中旬,海外中文媒體與社交媒體在爭論南京大屠殺是否存在,尤其是社交媒體上不少人將國民政府時期的歷史事件當作中共陰謀,過程中展示的立場優先於事實,再次表明刻下部分中國人對中共的怨恨無處發洩,將一場本該聲討的中共管制言論事件,硬生生地變成了否定歷史的無厘頭事件,除了加劇社會仇恨,毫無益處。

 

南京大屠殺的受難者人數,估計約為30萬人。Getty Images

▲南京大屠殺的受難者人數,估計約為30萬人。Getty Images

 

史實辨誣成官家介入

上海震旦職業學院講師宋庚一講課視頻有剪輯片與全本。全本是:宋庚一認為南京大屠殺是反人類罪;接著,宋庚一對當時的國民政府沒有在受難者親屬還活著的時候搞清楚受難者名字很遺憾,沒有具體的遇難者名字,就導致了數據的不同版本的出現,有三千的,有兩萬的,有七萬的,還有三十萬,五十萬等不同的數據。該老師覺得當時國民黨政府的失誤,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以至於讓日本右翼有了混淆事實的說詞。以上所言都沒有問題,但說到後來,「死的是誰,有名有姓的是誰,如果你沒有名沒有姓沒有身分證號,你這個30萬只是一個中國歷史小說寫作的一個概述」。視頻流播後,校方火速行動,將宋庚一開除。

宋庚一後面所言有兩處硬傷,一是她完全沒看相關研究的數字來源,二是當時中華民國並未實施身分證制度。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各種研究汗牛充棟,她至少在講授之前,應該認真做一些文本研究。但不管怎樣,這種史實辨誣,是中國學界能力與職責範圍之內的分內事,校方與官方介入均是控制言論,與美國左派的「取消文化」異曲同工。此時此刻,民間輿論的支持如果朝以下兩個方向進行:一、反對校方介入這種關於史實的爭論,對涉事教師實施懲罰;二、指責惡意告密者,打擊中國此刻政府鼓勵下流行的告密文化,應該說,這次事件對目前萬馬齊喑的局面會有好處。

但是,網上輿論被帶偏了,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即使在國際法庭對戰犯審判之後也一直存在爭議,但日本社會並未因此否定大屠殺的存在,只是對數字、統計範圍等存疑。宋庚一講課內容的兩處硬傷,都被辯護者當作真理。

三種社交媒體廣為流傳的謬論

謬論之一:南京大屠殺是中共的陰謀,從來不存在,是國共合作唯一成功的事件。

南京大屠殺發生於1937年12月,中共那時還避居延安,中華民國政府是唯一的合法政府,當時的數據整理工作,是由民間多家慈善機構參與,清點受難者屍體得出的數據。現有的資料,都是民國時期留下來的。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宅巍傾畢生之力研究南京大屠殺,特別是數據整理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曾著專文論述此事,指出30萬之數來自於四條渠道:第一條渠道:慈善機構共收埋屍體19.8萬具,其中,世界紅字會南京分會收埋屍體43,123具;第二條渠道:市民群體共收埋屍體4.2萬餘具;第三條渠道:偽政權共收埋屍體1.6萬餘具;第四條渠道:日軍動用部隊毀屍滅跡約數萬具。

中共政權成立於1949年,從無任何史料證明中共當時派員參加了當時的屍體清點工作,當然也不存在國共合作。國民政府在這件事情上也根本沒有與中共合作的需要。

謬論之二:有名有姓的死者只有13,000餘人,為什麼不根據當時的身分證登記狀態還原姓名?沒有姓名就是假的。

這一謬傳來自於前述宋庚一那段話。推特上畫家張英俊@Michell25852120到我那裡留言:「戰爭前南京總人口50要(應是「萬」的誤寫),是有統計數據的。後陸續撤離,剩餘20萬,就算殺光了,還有10萬的缺口。更不用說被領事館收容保護的數萬民眾。當時國民政府都城身分證制度已經很成熟。」還貼出一張未寫明年月的《戶籍法實施細則》第四章國民身分證的復印件,證明南京大屠殺時期民國政府有完善的戶口登記與身分證制度。這位職業是畫家,幾乎重復了宋庚一的錯誤,不認真查研史料。

史實如下:南京大屠殺發生於1937年12月。「1946年」,國民政府修正公布後的《戶籍法》,同年6月,行政院頒布了《戶籍法施行細則》,對國民身分證的有關事項做出了具體規定——上傳的復印件應該就是這本細則中的一頁。1947年5月,國民政府開始製作雙頁折疊式白色第一代身分證,發給18歲以上國民。2013年,中國網上曾登載過這條消息,登載之時,純粹是歷史發現,沒有政治因素。

也就是說,中華民國發身分證是南京大屠殺9年以後。因此,1937年南京居民沒有身分證檔案資料可查核,宋庚一這兩句話被不少人引伸為南屠根本不存在,沒有名字就沒有死人,就成了網上反共者的主流意見,他們不知道這事是自己的笑話,並且馬上就會被自己的立場絆倒。

國民政府自誕生開始就遭遇不斷的戰爭,人口死亡、逃逸、失蹤是經常發生之事,這種狀態下社會數據管理不善,戶籍登記不可能如今天一般完善,統計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依靠清點死難者屍體這種原始方法,在當時的情況下是最可靠的辦法。就說中共治下兩次大事件,一次是三年大饑荒,死亡3,000萬人這個概數也是估計的,估計的方法是從各地地方誌中尋找1960年前後的人口數據對比,絕大多數人沒有留下名字。我的外公周兆璋,一位1949年前的祁東鄉紳,死於大饑荒,他就是無名死者。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另一事件是1989年六四屠殺,關於屠殺究竟死了多少人,這事迄今無定論,從幾百人到幾萬人不等。丁子霖發起「天安門母親」的這個群體在中共當局的嚴厲打壓下,歷盡艱辛地尋找六四遇難者,至今也只能找到202人。個別死難者家屬不願公布遇難親人的名字。每個大學都有學生花名冊,六四之後,哪些學生沒回來,應該能夠查清楚,但由於當局嚴厲管制,遂導致六四殉難者數量成謎。

如果按照這些極端政治反對者「死難者無名字就意味著沒死人」的邏輯,這兩件事情上他們將被自己的「立場優先」絆倒。

謬傳之三:日本已經全面否定南京大屠殺。

一些居住在日本的華人以權威口氣發表上述消息,並在我的推特下留言,說都是中國人素質低,連個像話的死人統計數據都拿不出來,向人毫無根據地索賠,已經被日本方面否定了。這話本身就錯得離譜,1955年3月,中共出台《中共中央關於對日政策和對日活動的方針和計畫》,其中規定:「聲明取消戰爭狀態和宣布日本免付賠款的時間不宜過早,中日關係正常化之前不能正式解決,但我方願意解決該問題。」這表明中共已經做出放棄對日索賠的決定。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簡稱日本對華援助),是1979到2018年間由日本政府提供給中國政府的政府開發援助,主要資金來源於日本國民繳納的稅金,在日本看來就是種變相賠償。

我三次訪問日本,並在日本出版過六本書。我當然知道日本學界的絕大多數人沒有否定過南京大屠殺是否存在,維基百科「南京大屠殺」辭條上寫得清楚:研究大屠殺事件的日本學者「因秉持觀點與政治立場不同,不同日本人對南京大屠殺有不同的解讀與看法,其中死傷人數的部分,有二十萬以上、十多萬人、四萬、數千、數百乃至於完全否定者等各種說法」,並附有註解。

我在日本與一些學者討論過這事,雙方的共識是:南京大屠殺確實存在,有爭論的是數字問題。我當時說了,日本紀念廣島原子彈轟炸的受難同胞與中國紀念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都是出於同一個目標:為了讓戰爭不再發生。唯一的區別是:日本是侵略者,中國是侵略的受害國,要反思的內容不同。

不辨歷史真實只按價值觀站隊,誰之錯?

一次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講課,引起如此軒然大波,濁浪滔天,原因非常複雜,主要有兩點:

一、中日這筆歷史帳弄成今天這樣,與中國政府的宣傳政府有關。中日關係不好時,日本侵華史成了時時必講的政治項目,要國民勿忘國恥。一旦中日關係解凍,就開始「中日兩國一衣帶水,中日友誼源遠流長」,從唐代日本遣唐使、鑑真大師東渡日本弘傳佛法,到從「日本晁卿辭帝都」暢想出來的古人友誼,轟炸式宣傳。說過不要戰爭賠款,日本用援助方式替代,當局又不肯公開承認;每逢兩國之間發生不愉快,又利用民眾反日遊行玩國際怪罪遊戲。當局這種精神分裂式的宣傳,最後自然導致國民在對日問題上的嚴重精神分裂。

二、言論管制與現代人多不讀書的後果。南京大屠殺的專業研究著作與論文,日文、中文加起來汗牛充棟,普及本也有不少,維基百科辭條備列詳細,被網民如獲至寶引用的美國紀錄片主持人的四萬之說當然不在其列。只是一則網民多數不讀書,連千字文都不想花時間閱讀。我多次勸他們花半小時讀一下維基百科辭條相關介紹,但幾乎都願意碼字(即打字)發表無知見解與洩憤之言,沒人願意查閱。二則是如今中共言論管制與美國左派取消文化都在形成資訊高牆,網民們的問題不是沒有資訊,是自動排斥不合自己意願的資訊。

宋庚一女士的講課,有正確的介紹(比如死亡人數的各種估算),也有罔顧歷史真實的評論(30萬是當時收埋屍體的數據,不是小說情節,也沒有身分證制度)。但只要校方、當局沒有如此迅速介入施以政治懲罰,讓學界自由討論,也讓宋庚一發言,就不會形成目前這種按價值觀站隊的惡劣局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頻破共諜案, 賓拉登死後中美台關係正在轉向
近日繼羅賢哲少將案之後,高檢署又羈押一名遭中共吸收,意圖利誘軍職人員蒐集飛彈資料的賴姓台商。據媒體報導這只是冰山的一角,…
幸福的台灣女性?(一)
台灣女性的社會地位比鄰近的日本與南韓好,性別歧視的程度比這兩國來得輕微,這應該是大多數人在直覺或者個人經驗上的共識。…
你該考研究所嗎?(之三)
你確實做過生涯規劃的功課了嗎?年底將屆,距離明年夏天大概還有半年。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不少大學二、三年級的學生會開始煩惱「…
形影記
我在月光裡體驗著身為人的孤寂 每個生命都如此全然獨立 自成一方羈旅   我在台北的繁華鬧區倍感淒清…
心腦 vs. 腹型 急驚風遇上慢郎中
「張主任,你們的團隊在幹嘛?客戶要的功能為甚麼都不能給?」 「王經理,我才覺得莫名其妙,明明公司系統就沒有這些功能,你為甚麼要承諾客戶…
智慧手機露疲態 恐步PC後塵
在歷經近10年的狂銷後,規模達4,230億美元的智慧手機市場近期已出現疲態,無法再依賴消費者主動升級機型來維持成長,甚至有分析師預言,…
跨越障礙 李麗容開啟社會關懷之窗
南投縣草屯鎮近郊的「瑪利亞咖啡書屋」,前臨車水馬龍的台3線,後邊卻是廣闊的田園,可以遠眺八卦山脈,顯露出鬧中取靜的特殊情趣。…
Lilia Cafe 提供好食物與幸福的咖啡廳
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Lilia Cafe,在咖啡色的建築上方,有一塊顯眼的淺藍色招牌,上面畫著盛開的百合花(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