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忆录之「立足香港」

香港流行算命,初来乍到的人,也会入境随俗地到黄大仙求签体验看看。
Fotolia
第174期
林保华
作者为资深评论家、专栏作家、中共党史学者。曾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员,研究中国政经改革。

(续前期)妈妈在上海要好的中学同学姚家一个比我早出来的亲戚「包子」开车带我到中文大学欣赏吐露港美景。在咖啡室里居然听到播送的是《淮河两岸鲜花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当然后来逐渐明白香港专上学联曾经流行左翼思潮。包子的太太给我看掌相算命,这是从来不迷信的我第一次接受算命。她说我一生劳碌命,没有横财运,55岁以后命运才会好转。那时我才38岁,还要苦干到55岁!

离办厂后的失业期间,住在新都城大厦楼上一位朋友也鼓动我去算命,他是北京人,在中资公司工作,太太是侨生也因此来到香港。我们到黄大仙找盲人算命,他说我适合与「金」有关的工作。我也到黄大仙求签,求得还不错,有贵人相助。

 


从尖沙咀码头望向香港岛,可欣赏海景山色。Fotolia


入境随俗 体验新世界

我对算命本来不相信,但是香港很流行,我也就入境随俗、姑妄听之,何况我被批准出国的日期是那么多巧合(接到批准我出国的日子是我生日那天,拿到出国证件是我老爸生日那天)。后来我的人生际遇,也的确过了50多岁,经济状况才比较稳定,并且得以出国到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欧洲旅游,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而横财运也的确没有,买六合彩、只中过1次100元。到赌场也没有赢过钱,当然也因为自我约束,没有输大钱。

由于新家离旺角、油麻地比较近,所以夜晚我就会散步认识周围的环境,居然找到旺角的女人街(通菜街)与油麻地的榕树头与庙街,榕树头号称平民夜总会,有人唱粤曲,庙街则是男人街,除了贩卖一些廉价商品,还有色情玩意。初到贵境,对这些很新鲜。

搭公共汽车主要到尖沙咀,那时一趟3角钱。到中环就从尖沙咀码头坐渡轮过去,还可欣赏海景山色。那时还去了山顶、大屿山宝莲寺,不久海洋公园开张,亲友也带我去了。

到香港不久,我花280元买了一部日立的卡式机,准备听久违的西洋音乐。我贪便宜,在庙街买了一饼(粤语称法)史特劳斯的圆舞曲集。不料拿回家放,一首曲子还没有听完就卷带了,大为扫兴,以后只能到唱片店买贵一倍(约30元)的原装录音带了。

在中国过着没有文化的生活,因此来了不久就想看电影。第一部是表弟带我看的《中途岛海战》,第2部是妈妈带我去看的《窈窕淑女》。第三部就是我自己去看了,看到报章上的广告,禁不住好奇与诱惑,去看「脱片」,也就是有床上戏的成人片,是爱云芬芝(Edwige Fenech)主演的意大利色情片。在印度尼西亚时,百老汇的舞蹈片就被左派痛斥为「大腿片」,不准我们看;如今更是脱光光,这几年的「进步」真是恍如隔世也。

不过后来最感动我的还是《齐瓦格医生》,我看到哭了,因为也想到自己的命运。多少知识分子因为「历史的误会」(中共前总书记瞿秋白在行刑后留下的《多余的话》所言)而赔掉自己的一生。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接着在电视又看了一遍。我还因此再回忆起当年看过的小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对知识分子在共产革命中的矛盾冲突与不幸遭遇而为之唏嘘。我能够全身而退,算是幸运的了。

 


香港的出版与书店通路情况,都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图为铜锣湾书店。Getty Images

 

开始工作 加速融入社会

到了香港的第2年年初,经厦门朋友的介绍,到湾仔一家书店上班。老板是厦门新移民,到香港不久就自己创业。我的工作是帮顾客影印。我在中国没有见到过复印机,在香港见到这个「奇技淫巧」,不胜感慨,半年多前还在手抄周恩来的遗嘱。后来也学了柯式印刷。这里一天上班11小时,一星期休息一天,薪水700元。因为工作需要,会推小车在街上运送纸张,对此我毫不在意,在中国甚么没有做过?

我印象最深的是清明节前来个老头要我印一批宣传品,我一看,居然是纪念「四五天安门事件」。我临来香港前,表姐夫对我说,他从北京那里听来的消息,香港有组织出来反对天安门事件的镇压,中共非常在意,他要我注意。到了香港后,我在尖沙咀的地下行人隧道,还看见黑油漆抗议四五镇压的标语,署名是「革命马克思主义者联盟」(革马盟),现在,他们的人就站在我面前了。我很好奇,但也很小心,不晓得他们的背后是甚么样的政治势力,会不会是「苏修」?当时虽然对资本主义不再敌视,但对「苏修」却还特别警觉。

在那里才上几个月班,金太太告诉一个信息,她从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孙国栋教授那里听来的消息说,历史系正在招收研究生,问我有没有意愿去报考。她鼓励我去考,要我不必考虑经济问题,即使考不上,也没有甚么损失。

在金先生、金太太的热情鼓励下,我立即辞职在家复习准备考试。金太太亲自陪我到中大报名,因为好多表格我都不会填,尤其涉及英文的,她都帮我填。我主要阅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当然,我不会傻到套用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历史题目记得是唐代的历史与文化方面的,这正是我比较熟悉的,因此自认考得还不错。但是英文糟透,不要说作文,就连英翻中也很糟糕,因为是1966年香港天星码头加价的骚乱事件。当时我对这段历史毫无所知,内容连猜都猜不出来。后来接到面试的通知,没有问我甚么,只问我,除了英文,我还会哪一种外语?我说印度尼西亚语。那位老师听不懂,再问我一次,我说印度尼西亚语。他才明白,以后果然没有录取我,看来就是外语方面无法过关。

不久,包先生、尤先生与金先生合组新公司开塑料玩具厂,包先生是大老板,他们全是江浙人士,都热心帮助我这个回头浪子,让我尽快融入香港社会,所以安排我先到尤先生的西德AEG电器代理公司里上班,懂得公司运作与熟悉广东话。公司在葵涌,我上了接近一年的班,到新公司正式开张就转到新公司去了。(未完待续)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孟子眼裡的「純爺們兒」
台灣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去年底對立委提案刪除其年終獎金預算,脫口而出的一句:「我做爺們的,怎麼會在乎這些錢!」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也引發「…
《看》雜誌FB讚文分享
《看》雜誌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watchinese)提供網路讀者一方和紙本雜誌不一樣的閱讀空間。…
希臘紓困協議有譜 「同志仍須努力」
幾度觸礁讓全球經濟陷入焦慮不安的希臘紓困案談判,在德國總理梅克爾不為所動與不排除「希退」(Grexit,Greek exit的縮寫,即「…
在地攝影師陳柏銓 記錄鄉土 讓年輕人回家鄉
翻開厚厚的攝影圖文書《雲林有大家》,一張張雲林鄉土照片映入眼簾。鏡頭視角穿過麥寮、台西等台灣沿海鄉鎮,六輕周圍荒涼的土壤、破舊的老厝、…
玉井品賞芒果之旅
夏日炎炎,正是芒果熟透、香氣四溢,引人垂涎的時節。台灣最著名的芒果產地台南縣玉井鄉,紅通通的愛文芒果散發著迷人風姿,正等著遊客前來品嚐。…
發願成才 建築界「行動菩薩」助學有成
每天清晨5點半是陳函萱的起床時間,她要趕在8點前趕到實習工地,雖然才18歲,但已經很有想法,「十年後的我,應該是老闆吧。」…
溫州動車追撞事故 海內外砲轟
7月23日在中國溫州發生的「動車追尾撞車」事故,堪稱是2011年全球最受矚目也最受爭議的人為災害(中國官方稱是「雷擊」意外)之一。…
形式高於內容的「維基解密」事件
最近,維基解密事件成了世界上頭號新聞。儘管有評論者認為,這是外交界的911事件,涉及到25萬份文件的洩密將使世界各國政府尷尬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