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应读书会之邀,为《投资最重要的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一书做导读。这本书主要是探讨价值投资的重要观念。我个人从事价值投资多年,几乎书里面的每个议题,都曾经自行探索过,读起来自然津津有味。其中有几个关键思维,我认为很值得在此和大家分享,同时也给对投资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我知道」和「我不知道」学派
首先,作者把投资人分成「我知道」学派和「我不知道」学派,引起我很大的共鸣。甚么是「我知道」学派呢?就是认为股市的动态,以及各种变化的因果关系,只要努力研究,尽全力收集信息,就可以摸得一清二楚,了如指掌。
「我不知道」学派则认为,股市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加上没有简单确切的因果关系,我们不可能完全掌握股市动向,就算使尽全力研究,好不容易得到一个见解,但时间已经过了,事件又继续发展,新变量又不断产生,根本措手不及。我们必须承认,股市远超过个人知识和智能的驾驭范围,我们没有能力掌握股市动态。
大多数人,包括刚进股市时的我,很自然地属于「我知道」学派。这个学派心目中的股市高手,几乎就是所谓的先知,掌握股市大大小小的动向,正确分析,更能精准预测。就连小说家也属于这派,例如小说《棋王》里的神童具有超能力,可以预测股市并从中获取暴利。
这本小说倒是说对了一件事:一般人不具备这种超能力。其实只要接触股市一段时间,就知道正确预测股市不是那么容易了。而那些表现得有如先知般的股市老师真有那么厉害吗?我想大家都心里有数。于是,我们不得不加入「我不知道」学派。问题是,如果不论多么努力,我们都无法掌握股市,如果我们不去研究股票的涨跌,那该怎么投资呢?射飞镖吗?
我认为,股市投资的学问,从我们承认「不知道」才真正开始,从我们不去预测涨跌之后,才算入门。首先是分散投资的概念,例如定期定额、投资一篮股票或ETF(编按:Exchange Traded Funds之缩写,指数型证券投资信托基金)等。道理很简单,既然我们无法知道甚么时候买进或卖出甚么股票最正确,最简单有效的策略就是分散时间点、分散投资目标。分散的结果,虽然报酬率比不上单押一支黑马股来得强劲,至少不会因为孤注一掷而全军覆灭。一般来说,分布式的投资,总能达到一个合理程度的风险与报酬组合。一般的投资人只要采取分散策略,例如长期持有ETF,就能有不错的成果。
找下跌空间有限的股票
另一个策略则是价值投资的核心概念:我们找不到将来的飙股,但我们也许找得到下跌空间有限的股票。这个概念写起来有点拗口,但不难理解。如果我们的持股在空头市场不太下跌,而在多头时的涨幅和市场差不多,那么,我们就能获得优于市场的报酬。而寻找未来下跌空间有限的目标,远比寻找未来飙股容易多了。因为股票总是有一个基本价值,当股价跌破基本价值到某一个程度时,总会有识货的人开始买进,形成一个保护网。
因此,价值投资人不去找未来的明星股,而是找物美价廉,已经超跌的股票。找未来明星,你必须有预测能力;而找超跌股,我们只要估算股票的基本价值并和股价做比较就行了。虽然股票价值的估算,言人人殊,没有标准答案,但大致上有一个合理的范围,不是很困难。而且,就算有所闪失,没有百分之百正确,也可以透过适当的分散来妥善处理。
重点是,既然市场通常是有效率的,怎么会有「超跌」股呢?这些物美价廉的股票有甚么特色吗?怎么会在市场上卖不到一个合理的价钱呢?这就要谈到第三个观念,反向策略了。
我记得有位价值投资的经理人说过:「甚么是价值股?说穿了,就是那些恶心、发出酸臭味,名字说出来会被人耻笑的股票。」这真是内行话!一只股票,如果没有任何负面的因素,怎么会股价跌破基本面呢?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在金融风暴股市崩盘时,市场大量出现价值股,因为投资人对股市普遍感到恐慌,几乎每一只股票都发出酸臭味。
大致上,价值股通常产业前景黯淡、业绩平平或不如预期、公司发生丑闻或诉讼事件、或光是听到名称就让人退避三舍等。这些股票才有可能超跌。当然,反过来说,这些发出酸臭味的股票并非统统都是价值股,只是我们比较有机会从中找到物超所值的目标罢了。试想,大家公认的好股票,人人都想买,股价往往高估,哪里还有可能跌破基本面?
反向思考
也就是说,要买物超所值的东西,就必须反向思考,大家认为美好的目标,价格必然居高不下;大家讨厌的股票,才有可能被低估,才有可能是我们所要找的。其实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观念。老子《道德经》把反向投资的精神说得最贴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陶朱公更说:「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篇幅有限,在此做个总结。首先要承认股市变化超出我们的理解能力,不要以为我们可以预测股市。接下来,既然无法预测,我们可以定时定额分散投资ETF,或是改变策略,目标不再追求上文件空间可以涨得比别人多,转而寻求空头时可以得到价值的保护。最后,反向思考,别怕酸臭味,到那里寻找被大众所遗弃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