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

马铃薯在17世纪从美洲引进欧洲,在整整两百年间降低了战争与冲突的频率。Fotolia
第194期
樊家忠
作者为台湾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专长为应用个体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共政策效果评估。

马铃薯是许多人爱吃的现代美食,其在欧美历史上最风光的年代应该是17、18世纪从美洲引进到欧洲后,在欧洲大陆逐步拓展成主食的过程。

根据学者研究,从18世纪以后,马铃薯的普及导致欧洲各国人口的大幅增长,也导致进一步的都市化。但比较少学者注意到的是,马铃薯还在此后的两百年内,为欧洲的和平贡献了一份力量。

马铃薯与战争

美国Murat Iyigun、Nathan Nunn、与Nancy Qian三位经济学家最近完成的一篇论文,目的是要估计马铃薯对冲突与战争的影响。

马铃薯为何为会跟战争扯上关系呢?作者认为可能的影响管道有二:第一,马铃薯提高农业的生产力。由于争夺土地是欧洲早年战争与冲突的主因之一,农业生产力提高会降低争夺土地的需求,因而减少冲突。第二,马铃薯的价格比其他主食低廉,成为军队的主要粮食来源之后,可以降低组织一支武装力量的成本。既然武装力量更容易扩大,所以马铃薯可能导致冲突的机会增加。

由于这两个理论所预期的效果在方向上刚好相反,所以两者综合的效果究竟为何,就成为实证研究需要去证明的命题。

马铃薯引进欧洲

马铃薯大约在17世纪末期从美洲引进欧洲,然后慢慢推广到欧洲各地。在17世纪前后的欧洲,各地的冲突与战争频仍,这两点合在一起给三位作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来估计马铃薯对冲突的影响。

要估计这个影响,首先当然要处理经济学上的内生性问题。为此,作者们将欧洲划分为500公里x 500公里的格状图,然后在每个格子内估计出区内的土壤适合种植马铃薯的程度(suitability)。如此一来,作者虽然没有几百年前马铃薯实际种植区位的数据,但却可以用适合程度来估算出马铃薯可能的普及程度。同时,更重要的是土壤的适合程度主要是自然条件决定的,也就是「外生的」,这样也就能够处理内生性的问题。

作者用「差异中的差异」估计法来比较适合程度高的地区与适合程度低的地区,在1700年前后战争与冲突频率的变化。他们发现马铃薯的引进降低了0.26个标准偏差的冲突数量,而且这个效果一直到1900年还存在,整整维持了200年。
根据这样的结果,马铃薯绝对具备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资格。

地瓜在中国

虽然作者们用实证资料估计出了马铃薯的「和平效果」,但接下来需要问的问题是:为甚么马铃薯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或者说,产生这个效果的机制(mechanism)是甚么?这个问题也许可以从另一位经济学家的研究得到某些线索。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Ruixue Jia在一篇论文中研究了地瓜对中国农民暴动的影响。

地瓜在16世纪从中国南方引进,其种植的面积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慢慢从中国南方拓展到北方地区。地瓜跟稻米与其他谷物比起来,比较不适合做为主食,但是地瓜特性强韧,能够在比较干旱恶劣的环境生存,甚至可以抵御旱灾。地瓜的这个特点,赋予了地瓜一种「保险」的功能,使得农民在干旱时还有地瓜可以种植与食用,不至于完全陷入绝境。

Ruixue Jia的估计结果显示,在地瓜引进中国之前,干旱来临的时候农民发生暴动的机会大约是0.78%;在地瓜引进之后,这个机率降到0.26%。

不过,欧洲马铃薯的研究,并未发现马铃薯的和平效果是因为马铃薯具备「保险」的功能,所以关于马铃薯的「和平机制」,目前还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小兵立了功 但只是小功

虽然上述的两份研究都发现,传统农业生产的创新与生产力的增加,都有显著的和平效果。不过吊诡的是,进入了现代社会之后,农业现代化导致生产力大幅增加,工业发展更是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可是战争与冲突却不减反增。

这暗示了生产力并非现代战争与冲突的决定因素,更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与各种利益上的冲突。

所以马铃薯与地瓜这些小兵虽然立了功,但没有立大功,只能记小功一次。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李克強經濟學」可以紅多久?
最近國際媒體將「李克強指數」炒成了「李克強經濟學」,在7月中旬的20國集團財長會及央行行長會議上,中國財長樓繼偉在會議上表示,…
紅包和現金 催生希臘信貸危機
去年12月,全球三大評等公司下調希臘主權評級,拉響了希臘信貸危機的警報,歐元兌美元隨之下跌。至4月23日,希臘正式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走近暗紅色山脈 馬駝鹿山環線Day1(上)
馬駝鹿山環線(Vuelta al Huemul)位在查爾騰(El Chaltén,阿根廷聖克魯斯省山村)南方,和菲茨洛伊步道(Fitz…
溫家寶謝幕 告別胡溫時代
  在中共3月5日召開的第十二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中共總理溫家寶做完政府工作報告後,面向全體代表,三鞠躬,象徵性告別了自己十年的總理生涯。…
郊遊
總覺得在很多事情裡,「人」最重要,即使是旅遊場所、名勝古蹟,那裡的人態度、心態對了,這個地方才可愛得起來。 友人想念多年不見的九份,…
距離最近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第二個「地球」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日前科學家又搜索到一顆人類適合定居的「地球」,這個新的行星是「沃爾夫1061c」(Wolf-1061c)。…
中國官僚資本在香港的大醜聞
金融海嘯侵襲香港,使一些民眾受害。例如,購買雷曼兄弟公司迷你債券,不知道能拿回多少殘渣;至於股市,相比去年的最高點,跌幅最多達到三分之二。…
楊榮文的一中主張 忽視事實且自相矛盾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到台灣來演講,提出一些他對兩岸問題的主張。這些主張台灣也有某些人提過,邀請他來的人士可能也想用楊的言論來支持他們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