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湾的新闻不是歹戏拖棚的「补教人生」就是花博「花系列」采购问题,让人对政府相关单位的作为失望。还好有金管会驳回美国AIG与香港「中策博智」集团的南山人寿股权交易案令人眼睛一亮,值得大家举起手来用力为金管会鼓掌!
很多人不明白香港中策博智何以这么地顾人怨?从去年传出有意接手AIG在南山人寿股权开始,就其幕后资金来源、中资背景以及重要股东在香港股票市场的不良纪录,一一被舆论用放大镜检视。有人问:中资是一种原罪吗?一样是白花花的银子,绿油油的钞票,买卖股权是私领域的交易行为,政府管那么多做甚么?
其实保险公司与一般公司不同,保险公司是个特许行业,涉及广大保户的退休与意外保障,是社会安全机制的一环。从设立到管理,保险公司必须接受比一般公司更多的监督与控管。如同银行一样,存户的钱(保户的钱)不属于银行(保险公司)的资本,所有妄图以极少的自有资本取得控股权,进而掌控庞大存款(保险金)的野心,都该经由主管机关的严格审查予以阻止。否则一旦出事,最后又是全民买单,对保户、员工的权益以及台湾金融市场的安定都将产生重大的靳伤。
直至目前为止,台湾的保险业不仅属于「限制侨外投资」项目并且是「禁止中资投资」项目,因此确认香港「中策博智」背后的资金来源是决定如何进行审查的前提。如果中策幕后的资金含有超过30%的中资,则买卖案将被直接驳回;如果未达控制比例,则视为侨外投资,以侨外投资的限制规定进行审查。
事实上人人皆知隐匿资金来源并不是甚么难事,因为法律的规定很僵化,只要透过控股公司一再转投资,洗个三层就已足够回避国籍的审查。但中策博智重要股东的中国「官商身分」(具有现任或前任中国政协委员身分的商人),毫无悬念地说明了中策资金的主要来源。
更严重的是中策的重要股东有四人在香港曾因投机炒股被罚!这个原资本额只有二亿港币而且本业是「电池买卖」的中策博智,既拿不出良好的道德信用纪录也拿不出足以说服大众的金融实力与专业,可以让人放心地把拥有四百万保户的金鸡母南山人寿经营权交到它的手中。
金管会否决了AIG与中策的交易,对于已经从美国次贷风暴中走出来的AIG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如今南山股价已远高于一年前;对于四百万南山保户来说这更是大好消息──许多人一生积蓄不致于落入一个资力不足的电池公司的掌控。虽然历经长达八个月的审查,金管会的这项决定仍然值得鼓掌。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南山人寿的股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